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澜  俞灿  王欣欣  黄涛 《放射学实践》2023,(10):1281-1286
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探讨功能性肝脏影像评分(FLIS)评估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据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1级、2级和3级。基于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分析FLIS与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和ALBI分级系统之间的相关性。此外,分析基于肝胆期信号强度测量的肝-脾信号强度比和肝-门静脉信号强度比等常用参数在不同ALBI分级之间的差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LIS与基于信号强度的常用参数鉴别ALBI 1级和ALBI 2~3级的诊断效能。结果:FLIS与白蛋白呈高度正相关,与总胆红素及球蛋白呈中度负相关(r=0.78、-0.52、-0.45,P<0.001)。FLIS及其3个征象(门静脉征象、肝实质增强及胆道对比剂排泄)与ALBI分级系统之间呈中度至强相关性(r=-0.770、-0.673、-0.659、-0.464,P<0.001)。基于信号强度的常用参数在不同ALBI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MRI增强扫描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于术前1周内行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及IVIM-DWI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有MVI及无MVI 2组,分析2组间动脉期瘤周强化、包膜、边缘、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情况,及ADC值、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动脉期相对强化率(AP-RE)、肝胆特异期相对强化率(HBP-RE);采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参数对预测MVI的统计学意义;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计算术前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形态、肝胆期瘤周低信号预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肿瘤包膜不能作为预测MVI的危险因素(P=0.546)。其中肝胆期瘤周低信号预测MVI的诊断效能最佳。ADC值、D值及AP-RE、HBP-RE对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DC值、D值及HBP-RE与肝细胞癌发生MVI呈负相关;而AP-RE与MVI发生呈正相关。D值预测MVI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参数。结论: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与IVIM-DWI可用于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的发生,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D值预测MVI发生的诊断效能较佳。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特异期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AP-RE、HBP-RE可作为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海马亚区MRI T2信号强度对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前后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MCI患者40例并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治疗期为3个月.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均行快速自旋回波T2序列,并在工作站勾画海马各亚区,测量其MRI T2信号强度并标准化,同时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海马各亚区MRI T2信号强度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双侧海马各亚区MRI T2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双侧海马头部MRI T2信号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体尾部MRI T2信号强度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后双侧海马头部MRI T2信号强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双侧海马头部MRI T2信号强度可有效评估MCI治疗后效果,可作为MCI早期诊疗有价值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采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术前评价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9年1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4例HCC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MVI阳性65例,MVI阴性49例。所有患者在术前3周内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主要分析以下MRI征象:肿瘤内血管、出血和脂肪、动脉期边缘强化、包膜、边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及多灶性。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直径、信号强度(SIlesion)、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绘制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并采用列线图对肝癌MVI进行术前预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不规则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对肝癌合并MVI具有预测价值,其AUC值分别为0.711及0.701,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2%、65.31%、74.63%、68.09%和76.92%、63.27%、73.53%、67.39%。肿瘤直径≤5cm组中仅肿瘤边缘不规则对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而>5cm组中肿瘤边界不规则及瘤周低信号对预测MVI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上肿瘤边缘不规则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对肝癌MVI有重要预测价值。联合上述征象及列线图对术前预测肝癌MVI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MRI联合多b值DWI成像诊断早期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期肝癌患者30例和肝脏良性肿瘤患者30例行多b值DWI扫描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通过诊断筛查试验,筛选具有最佳信噪比与最佳早期肝癌诊断效能的b值,并分析Gd-EOB-DTPA增强MRI诊断早期肝癌的价值,分析最佳b值ADC值、Gd-EOB-DTPA增强MRI单独和联合诊断早期肝癌的价值。结果 DWI扫描诊断筛查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B400,B800,B1200,B16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肝癌患者的A400,A800,A1200,A1600均明显低于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1 200时诊断早期肝癌最佳,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05%、81.97%、82.50%。ROC曲线显示,Gd-EOB-DTPA增强MRI联合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要明显高于Gd-EOB-DTPA增强MRI和最佳b值DWI单独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联合多b值DWI成像对早期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更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脏MRI增强扫描各期相图像的质量,寻找Gd-EOB-DTPA增强扫描呼吸伪影出现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行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的患者共250例,由2位放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各个期相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动脉早期出现严重呼吸伪影的比例明显高于动脉晚期、门脉期、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比例分别为21.6%、8.8%、5.6%、2.4%和1.2%).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x2=15.89,P=0.000)、门脉期(x2=27.23,P=0.000)、延迟期(x2 =43.64,P=0.000)及肝胆特异期(x2=51.50,P=0.000)呼吸伪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晚期与延迟期(x2=9.685,P=0.02)及肝胆特异期(x2=15.20,P=0.000)呼吸伪影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脉期、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图像质量的分值分别为3.28±1.09、3.65±0.91、3.86±0.85、4.06±0.79和4.19±0.77.在图像质量分值的比较中,动脉早期明显低于其余各期,动脉晚期明显低于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门脉期明显低于肝胆特异期(P均=0.000).结论 MRI Gd-EOB-DTPA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最易出现呼吸伪影,且伪影的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瘤(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因疑诊HCC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患者48例.将患者图像分成A、B两组,A组包括平扫图像和动态增强图像;B组包括平扫图像、动态增强图像及肝胆期图像.比较两位阅片者在两组图像下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图像诊断所有HCC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A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诊断直径>2.0 cm HCC的阴性预测值高于A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阅片者诊断一致性好(Kappa值均>0.70).结论:含肝胆期的Gd-EOB-DTPA增强MRI能提高HCC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 0T MRI多b值DWI技术对糖尿病肾病(DN)分期诊断的最优b值及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5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包括DN早期组34例和中晚期组21例)和6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采用3. 0T MRI对肾脏进行DWI扫描,b值选取0、50、100、300、500、800 s/mm2,定量测量各组肾脏皮质及髓质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各组肾脏皮髓质ADC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各b值下正常对照组、DN早期组和DN中晚期组的皮质及髓质ADC值均依次减低(P 0. 05),当b值取800 s/mm2时,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最显著(P 0. 01)。b值取800 s/mm2,鉴别正常对照组和DN早期组时,髓质ADC值的诊断效能高于皮质,敏感度为71. 7%,特异度为69. 1%;鉴别DN早期组与DN中晚期组时,皮质ADC值的诊断效能高于髓质,敏感度为92. 5%,特异度为42. 6%,两者的最佳诊断阈值均为1. 905。结论 b值取800 s/mm2是DN分期诊断的最优b值;肾脏皮髓质ADC值对糖尿病肾病的分期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的改变并对其ADC值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51例志愿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A组(20~35岁,n=16),B组(36~50岁,n=13),C组(51~65岁,n=9),D组(66岁以上,n=13).测量轴位臀肌、前列腺外周带T2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外周带的相对信号强度,即外周带与臀肌T2的比值;分别计算4个年龄段外周带的ADC值,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上述MR测量值的变化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个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T2相对信号强度分别为2.95±0.34、3.48±0.33、3.87±0.27、4.37±0.31.A与C、A与D、B与D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ADC值在A、B、C和D组分别为(1.44±0.17)×10-3 mm2/s、(1.78±0.24)×10-3 mm2/s、(1.79±0.20)×10-3 mm2/s、(2.03±0.20)×10-3 mm2/s,B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带T2相对信号强度及ADC值与年龄均呈正相关.结论 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强度及ADC值随年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因此在用MR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病变时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增强 MRI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肝细胞癌(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 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9±11.3)岁;HCC组]及ICC 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2±11.6)岁;ICC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2种肿瘤平扫及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上影像特征,包括肿瘤最大径、病灶边缘、病灶包膜、伴远端胆管扩张情况、病灶信号是否均匀、瘤体ADC值、动脉期强化特征、瘤周血流灌注是否异常、动态强化方式及肝胆期信号特征。采用t检验及χ 2检验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和常规平扫序列、增强MRI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两者的预测因素。2名影像医师对2种肿瘤的平扫及增强影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HCC组病人相比ICC组多有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于ICC组,而ICC组的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更高;常规平扫序列MRI上HCC组病灶常有包膜,而ICC组常伴远端胆管扩张且ADC值更高;增强后ICC组更多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中央逐渐强化,更易出现肝胆期靶征改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强动脉期边缘强化及肝胆期靶征为鉴别诊断HCC和ICC的重要预测征象。2名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良好(κ=0.837,P<0.001)。 结论 Gd-EOB-DTPA 增强MRI肝胆期靶征和动脉期边缘强化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及ICC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T1-mapping成像和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共99例被检者符合入组标准并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23例(健康志愿者,S0),病例组76例。病例组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1期13例,S2期13例,S3期26例,S4期24例。采用Look-Locker序列于增强前及Gd-EOB-DTPA增强后20min(肝胆期)采集T1-mapping图像,并测量肝组织弛豫时间T1,同时计算肝胆期弛豫时间T1减低率(ΔT1)。进行DWI检查并测量肝脏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ADC值、ΔT1及肝胆期弛豫时间T1(T1HBP)。应用ROC曲线分析ADC、T1HBP、ΔT1对肝纤维化≥S2期、≥S3期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各参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S0组(对照组)的ADC、T1HBP、ΔT1分别为(1.57±0.16)×10-3mm2/s、( 239.08±20.63)ms、( 69.24±4.64)% ;S1组分别为( 1.44±0.12)×10-3mm2/s、(273.57±53.75)ms、( 64.27±9.94)% ;S2组分别为( 1.31±0.12)×10-3mm2/s、( 375.74±97.86)ms、(61.14±5.61)% ;S3组分别为( 1.18±0.09)×10-3mm2/s、( 561.59±56.55)ms、( 38.76±6.08)% ;S4组分别为( 1.03±0.08)×10-3mm2/s、( 564.69±68.62)ms、 ( 37.01±6.80)% 。S0、S1、S2、S3、S4组的ADC值、ΔT1 和T1HBP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DC值、ΔT1和T1HBP诊断肝纤维化≥S2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3,0.987,0.984;诊断肝纤维化≥S3期的AUC分别是0.817,0.930,0.847。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790,P=0.000),T1HBP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822,P=0.000),ΔT1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832,P=0.000)。结论:Gd-EOB-DTPA增强T1-mapping成像和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动态观察瓦斯爆炸伤后脑部MRI表现及其变化规律,探讨MRI表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瓦斯爆炸后幸存者49例(A组)、爆炸当天未下井矿工40名(B组)、地面工作的矿区人员40名(C组).对A组于瓦斯爆炸后1至3 d内进行首次脑部MR检查,并进行多次复查(2、3、6个月及1年),观察病变的影像改变及其信号演变;测量3组海马、苍白球的T2信号强度值,并进行方差分析;对病变组海马、苍白球T2信号强度值及海马ADC值与PTSD的关系进行t检验.结果 A组首次MRI表现:海马(33例)、苍白球(12例)、皮层(10例)及中脑(2例)呈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2个月复查:海马异常信号消失25例,遗留稍长T2信号8例;苍白球3例异常信号消失,余9例苍白球病变范围均缩小呈软化灶改变;受累皮层2例演变为软化灶,余病变恢复正常;脑干呈软化灶改变.A组与B组、C组海马及苍白球的T2信号强度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与C组海马及苍白球的T2信号强度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PTSD与非PTSD患者首次检查时左侧海马T2信号强度值分别为455±37、462±53,右侧为458±36、460±43;2个月时左侧海马T2信号强度值分别为438±29、424±37,右侧分别为442±31、430±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99、0.193、1.512、1.298,P值均>0.05).A组PTSD与非PTSD患者首次检查时左侧苍白球T2信号强度值分别为361±35、366±63,右侧为363+41、375±62;2个月时左侧苍白球T2信号强度值分别为341±24、337±39,右侧分别为340±26、332±3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50、0.826、0.503、0.907,P值均>0.05).A组PTSD与非PTSD患者首次检查时左侧海马ADC值分别为(8.1±1.1)×10-4、(8.1±0.9)×10-4mm2/s,右侧为(8.2±1.0)×10-4、(8.2±0.8)×10-4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16、0.081,P值均>0.05);2个月时左侧海马ADC值分别为(8.8±0.7)×10-4、(9.0±1.0)×10-4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P>0.05),右侧分别为(8.5±0.9)×10-4、(9.3±1.1)×10-4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07,P<0.05).结论 海马及苍白球是瓦斯爆炸极易受损的脑区,PTSD的发生可能与右侧海马的损害相关,而与苍白球的损害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Gd-EOB-DTPA增强肝胆期MRI的纹理分析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6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HCC并在术前1个月内完成肝脏Gd-EOB-DTPA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及肝胆期)的206例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记录术前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PIVKA-Ⅱ四项血清学指标。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组和非MVI组。按照9:1的比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集(MVI组91例,非MVI组94例)和验证集(MVI组9例,非MVI组12例)。分析两组患者基于肝胆期图像提取的HCC病灶的纹理特征及血清学指标的差异。纹理特征主要包括图像像素值的一阶特征和描述肿瘤内部及表面纹理的灰阶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单一变量及联合模型对MVI的预测效能。结果:纹理分析结果显示,与非MVI组相比,MVI组的GLCM_Energy、SumAverg、DifVarnc和CE_Entropy显著增高,而Teta-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方面,MVI组的谷丙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V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CM_Energy(AUC=0.771),CE_Entropy(AUC=0.719)和PIVKA-Ⅱ(AUC=0.769)对MVI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三个指标联合后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AUC=0.888)。验证组中数据的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项纹理特征(GLCM_Energy、CE_Entropy)和血清学指标PIVKA-Ⅱ可预测MVI(P<0.001),AUC分别为0.688、0.684和0.758;而且将3项指标联合后可观察到更好的预测效能(AUC=0.860)。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肝胆期MRI提取的纹理特征(GLCM_Energy和CE_Entropy)联合血清学指标PIVKA-Ⅱ在术前预测HCC伴有MVI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 MRI对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AR)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异体肾移植术后2~4周的患者6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MRI及斜冠状面BOLD检查.根据病理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即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及ATN组.分别测量并计算各组移植肾皮质、髓质R2*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皮髓质间R2*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移植肾皮质、髓质R2*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髓质R2*值对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以及ATN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和ATN组髓质R2*值均明显大于皮质(P<0.05);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与ATN组间皮质R2*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髓质R2*值小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02)及ATN组(P=0.004);移植肾功能正常组与ATN组间髓质R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髓质R2*值可作为AR的辅助诊断指标,其诊断阈值为21.4/s.结论:BOLD MRI能无创、有效鉴别功能正常移植肾与AR、AR与ATN,其中髓质R2*值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MRI对IDP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的患者31例和术前MRI误诊为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P的患者18例,采用χ^(2)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参数,包括病灶边缘、强化方式、T2WI信号、TIC类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MRI功能学参数,包括ADC值、峰值信号强度、EER(%)、ERmax(%)、TIC斜率、峰值时间。结果两组患者MRI形态学参数中,病灶边缘、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强化方式、T_(2)WI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RI功能学参数中,ADC值、峰值信号强度、EER(%)、ERmax(%)、TIC斜率、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肿块型IDP与IDC的MRI表现有重叠,病灶的边缘、TIC类型、ADC值、峰值信号强度以及TIC曲线达峰时间、斜率、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对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庆  李云  熊浩  彭婕 《放射学实践》2023,(12):1581-1586
目的:探讨基于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添加MRI辅助征象对不典型肝细胞癌(HCC)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价值,明确Gd-EOB-DTPA增强MRI鉴别LR-M患者中HCC和ICC的可靠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6月-2022年8月在本院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LR-M类肝脏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不典型HCC 42例,ICC 56例。基于2018版LI-RADS中主要MRI征象和添加辅助MRI征象对不典型HCC与ICC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HCC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LI-RADS中诊断HCC的主要MRI征象建立HCC诊断模型(模型A)并分析其诊断效能,在模型A的基础上添加辅助征象建立HCC诊断模型(模型B)并分析其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A和模型B的AUC的差异。结果:不典型HCC与ICC血清甲胎蛋白(AFP)和CA-199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强化包膜(P=0.001)、病灶内出血(P=0.040)、脂质沉积(P=0...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T1-mapping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将76例异体肾移植术后2~4周的患者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组分为3组:A组为移植肾功能良好组(n=44);B组为移植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n=19);C组为移植肾功能重度受损组(n=13)。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序列和斜矢状面改良Look-Locker反转恢复(MOLLI)序列MRI检查,测量肾脏皮髓质的T1值。比较各组内及各组间肾脏皮髓质T1值的差异,分析移植肾皮质、髓质T1值与eGFR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1值对不同功能移植肾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各组内肾皮质的T1值均明显小于肾髓质(P<0.001)。A、B、C和对照组中肾皮质的T1值分别为(1511.95±111.31)、(1663.22±66.81)、(1719.09±74.47)和(1748.88±62.72)ms,除B组与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髓质的T1值[(2009.65±97.83)ms]大于对照组[(1946.91±51.4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余各组间肾髓质T1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皮质的T1值与eGFR呈负相关(r=-0.45,P<0.01)。肾皮质T1值鉴别移植肾功能良好与移植肾功能受损(包括轻中度与重度受损)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5,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6%及83.1%。结论:T1-mapping定量分析技术对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具有一定价值,有望成为临床上无创监测移植肾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扫描中肝细胞分数对肝功能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2017年8月-2019年1月前瞻性将69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肝功能为Child-Pugh A级46例(LCA),Child-Pugh B级(LCB)21例,Child-Pugh C级(LCC)2例。同期纳入22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NLF)作为对照组。采用Look-Locker序列于注射对比剂前及注射对比剂后20 min采集肝脏T 1-mapping图像。使用Hepatocyte Fraction软件,由两位医师采用盲法测量肝细胞分数(HeF)和摄取系数(KHep)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评价两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功能组之间HeF和KHep值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eF和KHep值鉴别NLF组与LCA组、LCA组与LCB+LCC组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肝脏HeF和KHep值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位观察者HeF值和KHep值的ICC分别为0.988和0.986。两位观察者测量的HeF值的差值平均值为0.31%,KHep值的差值平均值为0.11×10-2。两位观察者HeF值及KHep值均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加重而减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NLF或LCA组的HeF值与LCB+LCC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F、LCA及LCB+LCC组之间KHep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观察者测量的HeF值和KHep值鉴别NLF与LCA组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598、0.624和0.789、0.802,鉴别LCA组与LCB+LCC组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979、0.975和0.926和0.915。肝硬化患者的HeF值和KHep值与Child-Pugh评分均呈负相关,两位观察者HeF值和KHep值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0.714和-0.768、-0.751。结论:Gd-EOB-DTPA增强T1-mpping成像获取的肝细胞分数有助于定量评估肝功能,KHep值对于的肝功能早期损害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1-mapping成像评估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60例CK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CKD患者的血清肌酐值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CKD患者分为两组,轻度肾损伤组[eGFR≥60mL/(min·1.73m2)]31例和中重度肾损伤组[eGFR<60mL/(min·1.73m2)] 29例。所有受试者行双肾T1-mapping检查,测量肾皮质和肾髓质的T1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中肾皮质与肾髓质T1值的差异,3组之间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KD组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肾皮质和髓质T1值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轻度肾损伤组及中重度肾损伤组中肾髓质的T1值均明显高于肾皮质T1值(P均<0.05)。三组之间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eGFR与肾皮质T1值呈高度负相关(r=-0.773,P<0.01),与肾髓质T1值呈中度负相关(r=-0.689,P<0.01)。鉴别对照组与轻度肾损伤时,肾髓质T1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肾皮质T1值(0.866 vs. 0.821);肾髓质T1值的截断值为1505.2m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和80.0%。鉴别中重度与轻度肾损伤时,肾皮质T1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肾髓质T1值(0.874 vs. 0.820);当肾皮质T1值的截断值为1457.3m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83.9%。结论:T1-mapping技术对于评估CKD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 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或典型影像表现及临床随访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人124例,平均年龄(55.1±15.8)岁。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124个,包括肝细胞癌(HCC)52个、胆管细胞癌(ICC)7个、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4个、转移瘤(HM)6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FNH样变42个、肝腺瘤(HCA)2个、异型增生结节(DN)5个、肝海绵状血管瘤(CHL)6个。所有病人均行肝脏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观察分析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型。同一病变中不同分型间占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算肝胆期病灶-肝脏信号强度比(LLR),不同病变间LLR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 HCC、ICC、HM、FNH/FNH样变和DN病变中不同分型间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病灶中28个可见包膜(53.85%),各分型中Ⅱb型最多(23/52,44.23%);ICC病灶中Ⅱa型和Ⅲ型最多(均为3/7,42.86%);HM病灶中Ⅱa型最多(4/6,66.66%),且均为胃肠道转移瘤;FNH/FNH样变中Ⅳa型最多(32/42,76.19%);DN病灶中Ⅰa型最多(4/5,80.00%)。肝胆期不同高信号的病变间LL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的LLR低于FNH/FNH样变(P<0.05)。 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特征分型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