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络脉紧密相关,基于“络病学说”探讨男子少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浊瘀阻络是少弱精子症的病因,肾虚肝实是其基本病机,探索运用象思维路径采用温水疏木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并取得较好效果。将络病学说应用于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具有一定前景,应用象思维使用“温水疏木”法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王老师临床治疗少弱精子症病案展开讨论。从少弱精子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现状、治疗难点与策略、主病主方及其化裁思路、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王琦老师指出了良好生活习惯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少弱精子症诊治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少弱精子症“肾虚夹湿热瘀毒虫”的主导病机;阐述了升精赞育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以及生殖用药安全性问题,指出了中医生殖医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大家对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少弱精子症有了系统的认识,学习领会了王琦老师论治少弱精子症的独特处方思路和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3.
男性不育症多表现为少弱精子症,而大部分少弱精子症患者仅表现为精子检查异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较难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多采用微观辨证和辨病论治。脾肾两虚夹瘀是少弱精子症的基本病机,临床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的稳态、与人体阴阳平衡、脾肾功能密切相关,且与正常精子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本文从肠道菌群稳态角度对龟鹿二仙胶治疗少弱精子症进行方药探析,认为龟鹿二仙胶通过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稳态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改善少弱精子症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龟鹿二仙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长。现有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清浊相干”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对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浊邪宿积的一种概括。“清浊相干”导致脑失所养,浊邪上犯清窍是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神志病的重要病机。逍遥散是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剂,现代研究表明逍遥散不但可以作用于胃肠道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以发挥抗抑郁作用。从肠道菌群紊乱角度,运用“清浊相干”理论来阐明逍遥散抗抑郁的理论基础,对探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拓宽逍遥散的临床应用具有巨大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症的慢性难治性炎症性肠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水平的提高,UC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不断升高。UC的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肠道菌群紊乱、胆汁酸分泌异常等密切相关。UC患者存在胆汁酸分泌异常及肠道菌群失调。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胆汁酸分泌异常抑制免疫功能、影响信号转导、破坏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紊乱,在炎症的发生发展、免疫稳态及应激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胆汁酸间接或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同时在肠道菌群的修饰下又可产生次级胆汁酸,并经过肠肝循环进入肝脏,故胆汁酸-肠道菌群轴之间复杂的对话机制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情志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脾胃虚弱为致病之本,肝郁脾虚是UC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胆汁酸异常分泌是中医肝郁的微观体现,肠道菌群紊乱为脾虚的生物学基础,并且在UC发病过程中,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失衡与中医的肝郁脾病机相契合。从胆汁酸-肠道菌群轴角度探讨UC肝郁脾虚病机的生物学内涵,更好地阐释UC肝郁脾虚发病机制的科学性,对于研究UC肝郁脾虚的病机实质及代表组方防治...  相似文献   

7.
郭袁梅  刘小菲  韩美仙  沙喜 《河北中医》2021,43(11):1777-1780
少弱精子症为男性不育症的最常见病因,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缺少特效的治疗手段.喜氏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经验丰富,疗效可靠.喜棣认为少弱精子症与脾、肾两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治以补肾填精、温阳健脾、养血益气为主,拟喜氏强精汤;并强调身心并调,善用食疗,纠正作息,调养起居.  相似文献   

8.
郭袁梅  刘小菲  韩美仙  沙喜 《河北中医》2021,43(11):1777-1780
少弱精子症为男性不育症的最常见病因,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缺少特效的治疗手段.喜氏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经验丰富,疗效可靠.喜棣认为少弱精子症与脾、肾两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治以补肾填精、温阳健脾、养血益气为主,拟喜氏强精汤;并强调身心并调,善用食疗,纠正作息,调养起居.  相似文献   

9.
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少弱畸精子症是常见原因。中医多从补肾论治,但少弱畸精子症的病机十分复杂,郭军教授从脾的生理功能、脾与肾的关系出发,认为临床上少弱畸精子症可以从调理脾胃角度入手治疗,这样既能补其后天之本以助先天,又能清利湿热和促进补药吸收,往往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少弱精子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故治疗相当棘手。笔者经对临床患者多年的研究分析,对少弱精子症的中医机理及诊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肾为先天之本,是五脏六腑之精气生成的根本场所。肾精充沛,则五脏气血旺盛,功能正常,使人容貌不枯,肌肤丰盈柔滑,延年驻颜。文章认为肾在美容的生理、病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肾的功能失调则会导致许多损关性疾病;因此,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对损美性疾病治疗方面都要顾肾保肾。故补肾益精为美容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不交"是与之相对应的病理概念。通过梳理"心肾相交"及"心肾不交"理论的历史沿革,结合作用于心肾两脏方药的功效,探析心肾相交的实质:功能互用制约,物质互相化生,物质与功能的互根互用,即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了心肾阴阳之间的互相济助、制约,心血肾精间的同源互化以及心神肾精间的互相为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肾藏精理论的现代研究历程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肾藏精现代研究中较为知名学者(如沈自尹教授等)的研究历程、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从中理清了肾藏精现代研究的三个特点、四个问题。针对四个问题,提出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中医从"肾"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在"肾生髓,脑为髓海"的理论指导下,采用补肾益精法防治痴呆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研究者们广泛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对补肾益精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试验依据。该文对补肾益精法治疗AD的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医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遗传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古代遗传学思想、肾精的现代解释和弥补时代断层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从遗传病含义、遗传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中医遗传学的特点强调其研究的必要性;从“药补先天”、“治未病”和“个体遗传系统”与“治已病”阐述了新颖的研究思路;并以“肾为先天之本”的实验研究和补肾生血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实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论"肾生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为依据,阐述“肾生精”的观点。指出中医的“精”狭义上指先天生殖之精,广义上主要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资源。认为补肾能生生殖之精,补肾能生生命之精,因此肾能生精。  相似文献   

18.
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绍斌  孙青凤 《中医杂志》2006,47(7):512-513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4~2004年发表的有关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组原则对文献进行分类.结果:检索到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共46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32篇,临床对照试验文献2篇,叙述性研究文献11篇,专家评论性文献1篇.结论:从研究文献质量看,尚不能对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作出科学的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系统评价(SR)研究文献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王祥麒教授认为恶性肿瘤骨转移其基本病因为肾精亏虚,发病根源为癌毒入骨。临证以此为出发点,遣方用药每获良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较重,死亡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预防和治疗老年人NCP,减少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对战胜此次疫情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CP的疗效已经显现,但是中医药的预防作用与康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作者研究团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证明老年人"肾精"明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机体出现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下降,而"补肾填精法"可以通过调节这种状态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人NCP的过程中,恰当运用"补肾填精法"调节"肾精"状态,可以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重要作用。对于尚未感染病毒老年人或处于隔离期尚未发病的老年人,可以补肾扶正以预防发病;对于普通型老年患者,应以祛邪为主,如果症状不能控制",疫邪"易"伏少阴",应补肾扶正祛邪共用,中西医结合防止传变以"截断扭转"病势;对于恢复期老年患者,"疫邪"已去,应以补肾扶正康复为主;但是,对于重症和危重症老年患者,则需要在辨证论治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下慎重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