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曹群 《西部中医药》2012,25(6):21-22
目的:探讨决明子的炮制方法对其蒽醌类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取决明子生品和炮制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蒽醌类成分含量。结果:决明子生制品的蒽醌类含量低于炒制品。结论:炮制方法对决明子蒽醌类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决明子生品、清炒炮制品、微波炮制品中蒽醌类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微波炮制法浸出物得率和游离蒽醌含量最高,该方法比传统炒制法效果更佳,在微波炉中以中火加热6min、铺设厚度0.5cm能取得最好效果;决明子生品结合蒽醌含量最高;传统炒制法在180℃下炒制6min,可取得最佳效果。结论:决明子有多种炮制方法,对其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珍珠母生品和炮制品中总肽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对比.方法: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对珍珠母生品和炮制品中总肽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比较两者的清除率来比较珍珠母炮制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的强弱.结果:珍珠母生品和炮制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珍珠母炮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生品,是生品抗氧化能力的7倍.结论:为进一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并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珍珠母资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炮制对决明子中蒽醌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及薄层扫描法对决明子及其炮制品中蒽醌类成分进行了含量比较分析。结果 :决明子炮制后 ,总蒽醌类成分和结合态蒽醌类成分含量降低 ,游离态蒽醌类成分含量增加。结论 :本实验为决明子炮制工艺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决明子炮制前后蒽醌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炮制对决明子中蒽酯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及薄层扫描法对决明子及其炮制品中蒽醌类成分进行了含量比较分析。结果:决明子炮制后,总蒽醌类成分和结合态蒽醌类成分含量降低,游离态蒽醌类成分含量增加。结论:本实验为决明子炮制工艺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极性溶剂的系列提取物、总蒽醌中的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蒽醌苷)及不同的炮制品的保肝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组,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0.1g/kg)、各决明子组(11g生药/kg),连续给药9d,末次给药后约10h,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均腹腔注射0.15%四氯化碳溶液10ml/kg。16h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转氨酶ALT,AST的含量。结果以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的5种决明子提取物中,除石油醚部分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降低转氨酶活性的作用;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均有显著的降低转氨酶活性作用;决明子的生、炒两类炮制品也同样有显著的降酶作用,但生品略优。结论总蒽醌类成分是保肝降酶的主要活性成分;除总蒽醌外尚有其他多种保肝降酶的活性成分,有待于对不同提取物作进一步的活性成分追踪研究;决明子的生、炒两类炮制品在用于保肝降酶活性时以生品为佳。  相似文献   

7.
孟兆青  杨中林 《中成药》2005,27(1):49-51
目的:通过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和甲醇提取液中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较研究,探索酒炙大黄泻下力缓与结合蒽醌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甲醇提取液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水煎液中,游离蒽醌生品与炮制品相差不大,但是结合蒽醌酒炙品比生品高的多;而甲醇提取液中,生品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均较酒炙品高.结论:临床汤方,多为水煎,用结合蒽醌含量减少来解释酒炙大黄缓泻作用可能并不完全,酒炙大黄缓泻的真正原因可能需要从多个层次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孟兆青  杨中林 《中成药》2005,27(1):49-51
目的:通过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和甲醇提取液中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较研究,探索酒炙大黄泻下力缓与结合蒽醌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甲醇提取液中游离葸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水煎液中,游离蒽醌生品与炮制品相差不大,但是结合蒽醌酒炙品比生品高的多;而甲醇提取液中,生品的游离葸醌、结合蒽醌均较酒炙品高。结论:临床汤方,多为水煎,用结合蒽醌含量减少来解释酒炙大黄缓泻作用可能并不完全,酒炙大黄缓泻的真正原因可能需要从多个层次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炮制对决明子中主要活性成分游离蒽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决明子中6种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橙黄决明素,大黄酸,决明蒽醌,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并比较其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炮制后6种游离蒽醌变化情况为,橙黄决明素和大黄酸的含量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决明蒽醌的含量升高了25%,大黄素的含量升高了21%,大黄酚的含量降低了15%,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降低了21%。结论:炮制对决明子中主要活性成分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游离蒽醌含量保持不变,有些游离蒽醌含量会有显著升高,有些游离蒽醌含量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鸡内金中的多糖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方法通过苯酚-硫酸比色法对鸡内金不同炮制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鸡内金不同炮制品总多糖含量,砂烫鸡内金生品鸡内金微波鸡内金。结论生品鸡内金经炮制后的砂烫炮制品中的总多糖含量要比生品及微波炮制品都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何首乌生品、传统炮制品及发酵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及致泻副作用的差异,评价发酵法在何首乌炮制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法)评价何首乌生品与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小鼠粪便色点法及炭末推进法评价何首乌生品与不同炮制品的泻下副作用。结果:各种炮制方法均可显著降低何首乌的致泻副作用。其中用Rhizopussp.发酵的何首乌(FB)可显著降低何首乌致稀便的次数及时间,传统法炮制的何首乌及用Rhizopusoryzae发酵的何首乌(FA)可显著减弱小鼠肠道运动。同时,在50%和95%乙醇提取物组,发酵品FA和FB的抗氧化活性都强于传统方法炮制的何首乌。经传统方法炮制后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降低,但发酵炮制品FA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传统方法炮制品及发酵炮制品FA中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含量均增加。结论:何首乌的传统炮制法及发酵炮制法在降低何首乌致泻副作用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减弱其抗氧化活性。其中,利用米根霉Rhizopusoryzae发酵得到的何首乌可在降低致泻副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何首乌的抗氧化活性,该发酵法可能成为何首乌炮制方法中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炮制方法对巴戟天蒽醌类成分指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成  许晓峰 《中药材》2012,(7):1049-1053
目的:建立巴戟天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分析炮制技术对巴戟天蒽醌类成分的影响,为巴戟天炮制品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制定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Sinergi 4u fusion-RP 80 A色谱柱(Phenomenex,250 mm×4.6 mm,4μm),以乙腈-0.4%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室温。建立巴戟天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模型,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及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不同产地巴戟天生品及炮制品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经相似度软件分析后确定不同产地巴戟天生品与广东德庆巴戟天不同炮制品的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中均有20个共有峰。其中,不同炮制品蒽醌类成分具有相似性,但共有峰相对含量具有差异性。另对照品对样品峰进行标定,结果 12号峰为1,8-二羟基蒽醌。结论:巴戟天经不同炮制方法处理后,蒽醌类成分相对含量有变化。炮制辅料与温度为炮制过程中对巴戟天蒽醌类成分的二大影响因素。其中,以甘草制得的巴戟天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尤为明显,其次为酒制与盐制,同时炒制对巴戟天中蒽醌类成分的影响较蒸制大。  相似文献   

13.
炮制方法对南靖巴戟天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巴戟天各炮制品中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巴戟天不同炮制品中蒽醌含量与生品比较有较大差异,生巴戟天、巴戟肉、盐蒸巴戟天、盐炙巴戟天、制巴戟天中总蒽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50mg/g、1.3450mg/g、1.0925mg/g、0.7025mg/g、1.5775mg/g;游离蒽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255mg/g、0.6675mg/g、0.3875mg/g、0.1818mg/g、1.4525mg/g。结论:巴戟天炮制前后蒽醌的含量发生改变,且不同炮制方法的影响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巴戟天各种炮制品中总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巴戟天炮制后蒽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草制巴戟天>酒制巴戟天>盐巴戟天>生品。结论:巴戟天经不同方法炮制后,与生品相比炮制品中总蒽醌含量均显升高,其中甘草制法对其影响最大,盐蒸法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大黄生品及不同炭品中的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生品及不同炭品中的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大黄生品总蒽醌的含量为1.09%,炮制后含量较生品有不同程度降低;游离蒽醌则根据炮制程度不同,含量变化不同。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黄炭品中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续断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法,对续断不同炮制品中各类型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续断生药相比较,各炮制品的指标成分含量略有增加;皂苷类化合物在酒炙品含量中最高;Dimethylsecologanol在盐炙品中含量高于酒炙品、清炒品及生药;而苯丙素类化合物(+)-1-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在酒炙、盐炙及清炒品中含量相差不大。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影响续断不同类型化合物含量,证明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中药女贞子生品及不同工艺炮制品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其指纹图谱差异,探讨女贞子炮制机制。 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及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生品及不同工艺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差异比较分析。 结果 :生品和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且鉴定了一个产生差异的化学成分标志物- ligustaloside B,其在女贞子炮制品中的含量高于女贞子生品。 结论 :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对女贞子药材及其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同时为炮制机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比较金樱根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总鞣质的含量,以评估不同炮制方法对总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金樱根不同炮制品总鞣质的含量。结果:总鞣质含量为:生品(7.53%)>盐制(5.17%)>醋制(4.93%)>黑豆汁制(4.51%)。结论:炮制方法对金樱根中总鞣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巴戟天炮制前后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巴戟天炮制前后3种蒽醌类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3种蒽醌类成分1,8-二羟基-3-羟甲基蒽醌,1,8-二羟基-3-甲基-5-羟甲基蒽醌,1-甲基蒽醌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以甲醇-水梯度洗脱(60∶40→85∶15,25 min);流速1.0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8 nm;进样量10μL。测定巴戟天生品和炮制品中三种蒽醌的含量。结果:3种蒽醌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8-二羟基-3-羟甲基蒽0.019 9~0.199 2μg,1,8-二羟基-3-甲基-5-羟甲基蒽醌0.0331~0.331 2μg,1-甲基蒽醌0.0197~0.196 8μg,3种蒽醌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8.50%~100.31%。巴戟天炮制前后蒽醌类成分有所变化。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巴戟天不同炮制品3种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为解析巴戟天炮制原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半夏及不同炮制品中总游离有机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半夏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总游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半夏及其炮制品中总游离有机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电位返滴定法,以琥珀酸为对照品,测定生品及炮制品中总游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分别测定了3批生品及清半夏、姜半夏中游离有机酸含量,姜半夏和清半夏中游离有机酸含量相对于生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加样回收率为95.20%,RSD=1.8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半夏及其炮制品清半夏和姜半夏中游离有机酸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