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8例高粘滞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d,2周1个疗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全血述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自制复方降脂灵胶囊治疗组110例和血脂康胶囊对照组98例,疗程均为8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全血低、中、高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ESR,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活血化浊胶囊对青海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海西宁地区高脂血症患者80例和玉树地区高脂血症患者60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化浊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血脂结果显示:西宁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LDL无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玉树地区: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LDL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血浆粘度有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活血化浊胶囊有明显调节脂质代谢及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患者全血低、高切粘度、血浆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的血沉、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血液高粘滞状态可能与骨坏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疏血通联合安步乐克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安步乐克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5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安步乐克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安步乐克;比较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2.59%,对照组有效率7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治疗前后差值相比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安步乐克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刺五加注射液对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刺五加注射治疗24例脑梗死(且多数伴有高粘滞血症)的患者,治疗2周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I均有降低。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高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经化验确诊的高粘滞综合征患者43例,于激光治疗一疗程。结果:部分临床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可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善机体粘滞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合剂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450例髋关节和下肢骨折患者行术后治疗,年龄在18~75岁患者,术后均不用止血药。分消肿止痛合剂组、阿司匹林组、空白对照组,三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术后8天检测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血栓素A2(TXA2)、纤维蛋白原、血沉,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天三组患者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术前均有升高,提示手术应激、术中出血激活凝血系统等因素致血液呈高凝、高黏状态,其中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毛细管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手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术后第8天三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值较术后2天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用药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术后2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提示阿司匹林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较小,而消肿止痛合剂对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药线点灸对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对斑秃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4.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药线点灸治疗斑秃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同时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处方:黄芪、当归、地龙、赤芍、红花、川芎、桃仁)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病灶吸收程度、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愈显率观察组分别为88.3%、51.7%,对照组分别为70.4%、25.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病灶累计吸收好转(≥30%)观察组34例,对照组21例;累计明显吸收(≥50%)观察组21例,对照组12例,2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残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刺血治疗对慢性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31例伴有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刺血疗法,旨在观察刺血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液7项量化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与低切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 全血粘度高切与低切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6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性显著(P<0.05,P<0.01)。结论 刺血疗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异常者的量化指标,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和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4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在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2例,仅予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不加用任何抗凝剂。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全血低切黏度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改善DN高凝状态,并下调ND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延缓DN发展,协助基础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东晖  李俐 《新中医》2005,37(9):32-33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0天。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3.75%、65.6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尿蛋白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除全血比黏度(低切值)及红细胞压积外,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用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总量,明显改善血脂及血液变学指标,对减轻肾脏病变、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开心胶囊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开心胶囊,对照组32例常规西药治疗.共治疗60d。结果:心电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还原粘度、聚集指数、血沉、硬化指数及血沉方程K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仪部分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均有下降,但开心胶囊的作用更好。2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对防治伴有糖代谢紊乱的心肌缺血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采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显著调节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d,对照组8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就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方法:9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红细胞压积(Hct)、血液流变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eb)。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ct无明显变化,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Feb均显著降低。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药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理,对31例住院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的检测,以发现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规律。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全血比黏度(低切)治疗前后有比较显著差异(P<0.01)、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有显著差异(P<0.05)、全血比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提示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及加用鳖甲煎丸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AFP值、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指标及B超、CT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癌灶变化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ALB水平及AFP值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在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晚期肝癌患者血液处于高粘、高聚及免疫失衡状态,鳖甲煎丸能调节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其血液流变性;并能有效降低AFP值及提高ALB;改善体征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