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阳化浊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通阳宽胸颗粒组、辛伐他汀组、通阳宽胸颗粒+辛伐他汀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检测斑块面积和VEGF、VEGFR及b FGF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斑块面积、VEGF、VEGFR和b FGF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所有药物治疗组的斑块面积、VEGF、VEGFR和b FG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通阳宽胸颗粒+辛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3VEGF、VEGFR和b FGF表达与斑块面积正相关。结论:通阳化浊法可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中VEGF、VEGFR和b FGF的表达、缩小斑块的面积,尤其是与他汀类药物结合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维持现有的血管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作用。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而起生物学作用。各种肿瘤的发生与VEGF和VEGFR的表达异常有关,导致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和向远处转移。VEGF和VEGF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在血液中的含量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的关系已有大量报道,因而检测两者的表达或含量对肿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的血液中可溶性VEGF和VEGFR含量的检测是一种简便、经济和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 LP)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6 mg/kg)进行建模,并将成功建立的20只DR模型随机分为DR组和LP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NC组)。LP组给予LP灌胃(60 mg/kg)治疗,NC组和D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干预8周后,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内皮素(endothelin,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rotein,CGRP)的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DR组的ET含量增高、CGRP含量降低、VEGF的表达增加(P<0.05);与DR组比较,LP组的ET含量降低、CGRP含量增加、VEGF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LP通过降低DR大鼠血清ET含量、提高CGRP含量、下调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而减轻大鼠DR。  相似文献   

4.
目的雷公藤多苷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文章探讨雷公藤多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肿胀和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2,VEGFR2)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造模成功大鼠30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另设正常组。每隔1周计算其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VEGFR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雷公藤多苷治疗后的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均显著下降(P<0.05),VEGF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VEGFR2 mRNA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够改善CIA大鼠的关节肿胀情况,降低VEGF及VEGFR2的表达,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利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通过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 ,探讨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展过程中作用机理。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 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 VEGF蛋白质及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正常对照组 (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 1个月组 ( M1)大鼠视网膜均无 VEGF蛋白质及 m RNA的阳性表达 ;2糖尿病 3个月组 ( M3 )未见 VEGF m RNA表达 ,而在内核层及节细胞层有 VEGF蛋白表达阳性 ( 34%) ,此表达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GFAP)染色阳性细胞相同 ;3糖尿病 5个月组 ( M5) VEGF m RNA表达阳性率为 67%,表达位于视网膜各层 ,内界膜中的表达与 GFAP免疫组化阳性分布相同 ,VEGF蛋白质表达强阳性 ( 89%) ,主要位于内核层、节细胞层的细胞及血管上。结论 :VEGF在 STZ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病程相关 ,而且 VEGF的产生存在着自分泌和旁分泌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家族成员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血管调理素(vasculotropin),是一组功能强大且能产生多种效应的细胞因子[1].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房水VEGF浓度。结果: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组房水VEGF浓度明显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结论:VEGF参与DR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波  汪恕萍  蒋涛 《重庆医学》2003,32(3):310-312
目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糖尿病诱发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媒介。为探讨VEGF及其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 (VEGFR :Flt 1、Flk 1)是否参与了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DR)的发生。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视网膜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丰度及分布。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分析了Wistar鼠视网膜血管磷酸化Flt 1和Flk 1表达情况。消化铺片和电镜定量分析评估DR。结果 形态观察显示病程 6月的糖尿病动物视网膜病变尚未突破内界膜 ,其血管床无细胞性毛细血管数目仅较正常对照组轻微上升 ,而深层毛细血管基底膜异常则较对照组显著为高 (P <0 .0 5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分布与对照组无异 ,但在血管壁、内核层、外丛状层糖尿病大鼠VEGF表达上调 ,糖尿病组视网膜VEGFmRNA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1.4 2± 0 .0 8任意光密度单位VS 0 .92± 0 .0 5任意光密度单位 ,P <0 .0 1)。另外 ,在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磷酸化Flt 1和Flk 1表达也明显上调。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VEGF VEGFR系统在BDR大鼠视网膜表达上调 ,此可能参与了BDR特征性毛细血管渗漏等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血浆VEGF增高可通过多种途径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导致视网膜微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n=20)及对照组(n=20),对照组常规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进行治疗,α-硫辛酸300 mg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天,连续治疗20天,测定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R患者接受α-硫辛酸治疗后血VEGF表达降低,提示α-硫辛酸抗氧化应激的同时,亦可能通过降低VEGF而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8.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月至1991年6月经内窥镜检查发现胃癌107例,其中100例经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阳性率93.5%,7例阴性者均经手术证实。本文分析了胃癌的内镜特征(中、晚期胃癌、一点癌)和病理特点,并就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在胃角、胃窦部的溃疡、糜烂、结节状及粘膜粗糙不平应仔细观察并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