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国籍和种族学前儿童多动问题的差异.方法 通过对200名中美幼儿园及学前班的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国籍和种族儿童多动问题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 儿童多动问题、多动指数这两个因子在国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 =-4.054,3.371;P <0.01);儿童多动问题、多动指数在种族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9.881,7.535;P <0.01);儿童多动问题、多动指数在儿童家庭环境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 =7.931,6.685;P<0.01).结论 学前儿童的多动问题受不同经济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应该从社会和家庭方面着手,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探索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认知缺损发生机制,为多动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多动症儿童各60例,从学校抽取10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均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验,对各类儿童进行智力结构分析。结果多动症儿童韦氏总智商低于正常儿童(P〈0.01),且智商变异性大,PIQ与VIQ不平衡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注意缺陷型言语智商高于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P〈0.01),多动冲动型操作智商高于注意缺陷型(P〈0.01),但和混合型无差异,混合型总智商低于其它两种亚型。结论多动症儿童智力受损是客观事实,不同多动症亚型智力结构和缺损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多动冲动型和注意缺陷型认知机制不完全相同,应对多动症患儿进行区别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以333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EF-Touch(实验评估)和学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母亲报告)评估儿童的执行功能,采用儿童长处困难问卷(教师和母亲报告)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1实验评估与母亲报告的执行功能相关性较低;2在控制多动/注意缺陷后,实验评估的执行功能各成分与儿童品行问题的相关均不再显著;在控制品行问题后,实验评估的执行功能各成分与儿童多动/注意缺陷间的负相关仍显著;3与实验评估相比,母亲报告的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更强;4实验评估的工作记忆和注意转移与男孩多动/注意缺陷之间的相关显著或边缘显著高于女孩。结论: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其与多动/注意缺陷的关系上,且两者关系存在部分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的方法,评估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用于多动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名多动症男孩进行为期6周的以自我管理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以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工具。结果:治疗后.除1名儿童未见明显疗效外,其余4名儿童的行为问题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计划切实可行,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因子,探索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认知缺损发生机制,为多动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儿童心理门诊抽取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多动症儿童各30例,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验,对多动症患儿的各智力分测验进行公因子提取,并进行因子分析和组间比较。结果 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因子有差异。结论 不同多动症亚型智力结构和缺损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多动冲动型和注意缺陷型认知机制不完全相同,应对多动症患儿进行区别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叫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表现在多个不同场合(例如学校、家里、公共场所等),造成儿童学习、伙伴关系等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苏林雁 《校园心理》2011,9(4):219-220
<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叫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表现在多个不同场合(例如学校、家里、公共场所等),造成儿童学习、伙伴关系等方面的困难。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从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行为矫正疗法联合盐酸托莫西汀胶囊在儿童多动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8例多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的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多动指数量表和儿童行为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儿相关症状及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多动指数量表及儿童行为量表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多动指数量表及儿童行为量表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多动指数量表及儿童行为量表分值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心理-行为矫正疗法联合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疗效高,能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郑春玲  贾艳 《校园心理》2012,10(6):430-432
<正>本文介绍了1例关于多动症的心理矫治案例。来访者是学前儿童,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急躁、认知水平低于一般发展水平,被送到培智中心。咨询师在做出诊断后,双方经协商明确目标,并制定了适宜的矫治方案。运用阳性强化法、模仿法和游戏疗法,并辅之以感觉统合训练对其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基本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该儿童多动、脾气急躁得到缓解,能较好地自我控制、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识,认知水平和社会技能有所提高。1基本资料来访者,男,中日混血,5岁半,学龄前儿童,身高1.15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行为矫正对儿童多动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治疗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1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给与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联合行为矫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4 w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多动指数量表和儿童行为量表评估患儿行为能力;采用视听整合持续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评估患儿视听觉注意力;采用Stroop色词命名测验观察患儿反应抑制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多动指数量表评分、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反应时间、漏报数、错报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色干扰、字干扰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行为矫正疗效显著,可改善多动症患儿不良行为,提高执行能力和视听觉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的精神专科医生在评估多动症儿童各种症状表现时的一致程度 ,探讨文化对儿童多动症诊断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使用单独或集体行为观察清单 ,让两地的精神科医生对儿童多动症的各种表现进行症状评估 ;所有的评估者均观察同一录像带上患儿的行为表现 ;对其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儿童独自活动观察量表的 12项中有 11项症状条目评定结果类似 ,有 3项英国医生的评分高于中国医生 ,有 9项中国医生评分高于英国医生 ,其中 1项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行为表现和症状认知的文化差异可能使流行病学的研究出现不同的结果 ,即使使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症状评分量表作为诊断工具 ,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 ,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仍然可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多动是儿童期多种疾病均可能产生的一种症状,也是顽皮的孩子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形式之一,动是发育期儿童的天性,而多动症是疾病。二者的区别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拒绝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以及另一方父母接受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接受—拒绝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531名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双亲进行测查。结果:1父亲接受、母亲接受与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呈显著负相关;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与其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及多动-注意缺陷呈显著正相关;2父亲接受显著调节母亲拒绝与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品行问题的关系。结论:父亲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母亲拒绝对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品行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学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中的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分别对28例Asperger综合症儿童、30例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以及30例正常儿童的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进行比较。结果:Asperger综合症儿童有60.7%同时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状;伴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的Asperger综合症儿童与ADHD儿童相比更多地表现为注意缺陷为主型(52.9%对20.0%,χ2=7.208,P=0.027);AS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以及多动指数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0.89±0.44/0.50±0.26,1.67±0.52/0.88±0.50,1.40±0.71/0.68±0.41,1.40±0.57/0.59±0.36,P<0.05);AS儿童的总注意商数、总反应控制商数得分低于正常对照(77.7±23.6/100.2±20.0,P<0.05);AS儿童的总反应控制商数高于ADHD儿童(92.1±21.1/104.6±11.3,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Asperger综合症与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高相关性的观点,建议在对As-perger综合症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和制定干预计划时中需将该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疗效 ,并探索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方法 :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 1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为期 8周的治疗 ,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t =5 487,P <0 0 0 1)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结果显示 ,总分 (t =3 3 75 ) ,行为因子分 (t =2 493 )、学习 (t =2 5 45 )、多动 (t =3 117)、多动指数 (t =2 43 2 )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0 0 1)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显示部分患儿部分因子分下降。结论 :本研究所使用的社会技能训练方法切实可行 ,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心理治疗对降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效。  相似文献   

16.
儿童多动症学龄期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度以及相关因素 ,提出针对性的宣教措施 ,减少影响多动症儿童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相关因素。通过对 1 4 3例学龄期儿童多动症按年龄组进行临床表现度分析 ,对 2 4 7位家属按文化程度 ,对儿童有无体罚行为和家庭组成进行分析。小学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学组 ( P<0 .0 1 ) ,中学组以继发性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为主。双亲组家庭中儿童出现品行障碍明显比单亲组和其他组低 ( P<0 .0 1 )  相似文献   

17.
学习困难和多动儿童父母个性特点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明尼苏达个性测查表(MMPI)中国版,对学习困难儿童73名父母、多动症儿童的94名父母及同校学习成绩优秀儿童的78名父母进行了个性调查。结果提示,学习困难和多动症儿童的母亲在疑病、抑郁、癔病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多动组儿童母亲在社会责任感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父亲社会内向分、依赖分和焦虑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父亲的支配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学习困难和多动症儿童的母亲有个性偏离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主要为类神经症性个性偏离。  相似文献   

18.
伍翔 《校园心理》2017,(6):475-477
<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定向障碍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行为冲动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1])。目前医学界关于多动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发现有些行为问题的出现,常与某些家庭环境的特质有关。大家庭、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父亲有犯罪记录以及  相似文献   

19.
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 8~ 17岁小学至高中学生共84 2人 ,使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PSQ)”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动 -冲动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而“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均具显著性 (P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有影响。结论 :多动冲动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存在不良教养方式 ,可能是造成孩子多动冲动行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障碍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在长沙市5个区随机抽取854名3~5岁儿童,对受试儿童的家长进行睡眠状况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调查.结果:854名儿童中睡眠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3.4%、20.4%,筛查出多动症的发生率为3.6%.睡眠障碍组行为异常及多动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9.5%、7.7%,高于非睡眠障碍组的16.0%、1.6%(P<0.01);PSQ各因子得分大多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1).睡眠障碍评分等级最高的五级组,其行为异常和多动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0%、9.0%,明显高于其它等级组的6.3%~20.4%、0.6%~2.8%(P<0.01或P<0.05).打鼾频繁组多动症的发生率为8.8%,高于偶然与从不打鼾组的2.7%~3.6%(P<0.01或P<0.05).结论:儿童睡眠障碍与行为问题及儿童多动症相关.对行为问题儿童,有必要关注其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