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阐述心脏重构在心衰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复习目前为止有关心衰与心脏重构方面基础和临床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脏重构是心衰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抑制心脏重构是治疗和防止心力衰竭发生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向迅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8):2834-2835,283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大小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随访,经术前、术后7~30d平均(18.5±6.3)d、60~90d平均(70.8±7.8)d、150~180d平均(169.3±10.6)d、300~360d平均(337.4±15.2)d的胸片、心脏超声检查,对心胸比例(CTR)及左室舒张末经(LVED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 ̄30d首次胸片及心脏超声复查,心脏大小没有明显变化。60~90d与术前及术后第一次复查比较心脏缩小非常明显(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50~180d复查与第2次比较亦有明显缩小(P<0.05)。术后300~360d心脏已无明显改变。结论心脏瓣膜病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后1个月内心脏大小变化不大,2、3个月内心脏缩小最为明显,心功能恢复最快,4~6个月,心脏仍有明显缩小,半年以后,心脏大小基本趋于稳定,心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1],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现象。随着对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治疗手段的提升,该疾病的死亡率增幅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带病生存的人数在逐步上升。报道中还指出2015年我国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1 887.72万人次,其中心血管病占6.61%,提高这部分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病理检查的18例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体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舒张功能减退,并且16例患者出现左心房增大、14例患者心肌出现颗粒样反光增强现象、8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肢体导联检测电压较低,11例患者出现肢体导联低电压、7例患者出现假性梗死Q波。结论心脏超声在心脏淀粉样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出现心室肌肥厚和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样的反光增强现象的时候,就要对患者出现心脏淀粉样变进行考虑,以进一步对其进行诊断确诊。  相似文献   

6.
7.
8.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首次和多次心脏手术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从1994年8月到1998年8月,共对57例老年患者(60~75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包括13例(22.8%)二尖瓣行“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和6例(10.5%)二尖瓣膜再狭窄行“双径闭式分离术”后再-再狭窄患者。结果 手术死亡4例(7.01%)其中有1例再狭窄和2例再-再狭窄患者。随访3个月到4年,晚期死亡4例,3例(5.8  相似文献   

9.
心脏贯穿伤的急诊处理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陈祥生关键词心脏贯穿伤;急诊处理中图法分类号R654.2心脏贯穿伤病情危急,若不及时处理常在短时间内死亡。本院自1988年来,收治3例,均抢救成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6岁。工作时被直径12mm的灼热...  相似文献   

10.
心脏的故事     
于花 《健康问答》2005,(1):33-33
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也许因为是心脏病的原因,先后谈了几个小伙子都告吹了。女孩很伤心。家里人开始为她张罗换心脏的事。终于有一天,好机会来了,一个出了意外车祸的女人的心脏被移植到女孩身上,手术非常成功。看着手术后一天比一天健康的女孩,大家都为她高兴,然而还有一件更让人高兴的事,那就是有一个英俊潇洒、各方面都非常出众的男人突然闯进了女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心脏猝死     
心脏猝死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研究室滕长青陕西省建材局医院内科聂晴心脏猝死(SCD)是社会健康中最大和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亦是成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不论国内国外,冠状动脉疾病是SCD的首位病因。如果SCD发生时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急性心肌梗塞(AMI)或...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快通道法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 表明,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法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技术及围术期管理。方法将66例不同心脏病种按所用氧合器不同分成膜式氧合器组(M组)及鼓泡式氧合器组(x组),全部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高流量灌注2.4—2.6L/(min.m^2),间断灌注2℃-4℃Thomas冷晶体停跳液,体外循环转流期间使用循环血液保温,全身温度保持在35℃-37℃,心包腔内不放置冰屑。比较两组心脏复跳情况、术后引流量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评估该技术在不同氧合器类型对心、肺及凝血机制的影响有何差异。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无低心排,无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两类氧合器在心脏复跳、术后引流液量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法应用于预计手术时间较短和肺侧支循环较少的非紫绀性心脏病的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虽较少见,但来势凶险,病 情变化迅速,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与处理至关重要[1]。本 研究回顾我院近3年心脏介入治疗中导致心脏压塞的7例 病例,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 1 临床资料 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我院完成心脏介入治疗3058例 (不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生心脏压塞7例,发生率约 0.2%;其中术中即刻发生3例,术后1~2h发生3例,术后 12h发生1例,经抢救全部存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PTCA STENT)术 出现3例心脏压塞。病例1:女性,61岁,冠状动脉左回旋支 中段心肌桥并狭窄90%,PTCA后造…  相似文献   

17.
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和心率过缓是急诊科常见的心脏急症,往往引发阿斯综合征。该急症死亡率极高,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可迅速恢复正常心率,维持有效的血流动力学并使大脑缺氧的时间压缩到最短,是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急诊抢救措施。尤其采用无创性心脏临时起搏(NTP)在抢救机会上更具优越性。自1991年9月至今应用此项技术抢救心脏急症1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9例,女7例。年龄15~75岁,平均47-4岁。其中心脏骤停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Ⅲ度…  相似文献   

18.
19.
20.
郭航远  鲁端 《医学综述》1997,3(6):294-295
<正>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窦性心动过速(窦速).本文对RFCA术前、后患者超氧比物歧化酶(SOD)和心率变异性(HRV)进行研究,旨在了解RFCA术对心脏和心脏神经的急性期损伤.探讨窦速的可能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