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在脑瘫患儿上肢肌张力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以靳三针法针刺辅以运动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测运动功能(GFMF)及上肢肌张力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肌张力等级均降低,PDMS评分均提高,观察...  相似文献   

2.
水疗指针综合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肌张力8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琴  李红英 《海南医学》2009,20(12):126-127
目的探讨水疗指针综合疗法对脑瘫患儿肌张力改善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9例,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1岁组。全部患儿均采用水疗指针综合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肌张力缓解的情况。结果〈1岁组患儿肌张力缓解较〉1岁组明显(P〈0.01)。结论早期规律性参与水疗可有效地缓解脑瘫患儿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语言疗法、运动疗法、康复训练及物理疗法。给予观察组患儿综合康复治疗联合神经节苷脂疗法。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肌张力的改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评分为(2.17±0.13)分,对照组为(3.21±0.15)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一般是由于宫内发育异常,或者是孕妇在孕期出现疾病等因素引发的婴幼儿脑损伤,表现为智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等情况,导致儿童发生肢体残疾,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应尽早发现,及时接受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实施康复训练。综合康复疗法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使患儿得到康复,改善肌张力,降低残疾程度,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20-23+27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肌张力障碍型脑瘫的疗效,探讨其对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8年12月接受康复治疗的肌张力障碍型的脑瘫患儿46例。将4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肉毒毒素注射。在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儿采用GMFM、BBS、ADL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GMFM、BBS、AD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康复治疗2个月后的GMFM、BBS、ADL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GMFM、BBS、ADL分数提高得更显著(P0.05)。有1例患儿出现轻微副作用。结论 BTX-A阻滞术可有效缓解肌张力障碍型脑瘫儿童的肌肉过度收缩,此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水疗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给予药物、按摩以及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水疗,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痉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肌张力的缓解及运动能力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水疗疗法配合常规治疗更有利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6.
白艳  王秀霞  陈海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9):3639-3642
背景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但常规综合训练成效不甚理想。游戏疗法可帮助患儿释放天性,设置个体化的康复模式,对其多关节进行刺激。目的 分析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游戏疗法联合综合训练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接收的260例痉挛型脑瘫确诊患儿作为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与联合组,各130例。训练组实施综合训练,联合组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电脑游戏治疗,共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发育商变化,治疗前后膝关节反张角度变化,治疗前后肌张力变化,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发育商均高于训练组,膝关节反张角度、肌张力评分均低于训练组(P<0.05);两组治疗后抓握、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发育商均高于治疗前,膝关节反张角度、肌张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362,P<0.001)。联合组优良率为81.5%(106/130),高于训练组的57.7%(75/130)(χ2=17.474,P<0.001)。结论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游戏疗法联合综合训练能够改善其精细运动功能和发育商,减小膝关节反张角度,降低肌张力,能够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obath疗法治疗脑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56例脑瘫患儿的病史采摘,根据Bobath评价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采用Bobath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训练后,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异常姿势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以Bobath疗法治疗,使小儿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取得较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正香 《现代医学》2014,(6):661-663
目的:探讨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症状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理疗、推拿、药物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的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而辅以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改善脑瘫患儿痉挛状态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效果,降低脑瘫患儿发生率及致残发病程度。方法利用观察对比,采用AswoRTH方法进行评价及统计学等方法。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脑神经的治疗,明显改变患儿脑血流循环,改善脑缺氧,明显改善患儿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矫正异常姿势,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康复方式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HCP)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检索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手-臂双侧强化训练(BIM)及常规康复训练(CR)改善HCP患儿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9年11月.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在上肢活动度评价中,CIMT+CR与BIM+CR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R(SMD:3.56,95%CI:0.49~8.64;SMD:5.17,95%CI:0.44~9.37),网状meta分析发现CIMT+BIM(47%)排名等级最高.在上肢参与度评价中,CIMT+CR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R(SMD:1.83,95%CI:0.33~5.34),网状meta分析发现CIMT+BIM(58%)排名等级最高.结论 CIMT+CR在改善HCP患儿上肢活动的疗效优于CR,CIMT+BIM为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将2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12例, 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 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 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 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0.001), 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12.
田甜  邓敏  熊丽君  唐明辉 《广西医学》2023,(9):1076-1082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心理干预措施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风险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集有关心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风险改善效果的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包含4 652例患者,涉及8种心理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疗法相比,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ASSIP)+常规护理疗法干预后自杀未遂患者的再次尝试自杀发生率更低,且其改善患者高风险自杀意念的效果最优。曲线下累积排序概率面积分析结果显示,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尝试发生率的最优措施依次是ASSIP+常规护理疗法、情绪调节治疗+常规护理疗法、电话联系管理+常规护理疗法,改善患者产生高风险自杀意念的最优措施依次是ASSIP+常规护理疗法、标准案例管理疗法+常规护理疗法、短期认知行为疗法+常规护理疗法。结论 ASSIP+常规护理疗法在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每例患儿应用改良Ashworth法进行肌张力评定,测量双下肢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肌张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808,P=0.0173)。治疗后两组患儿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5191、-2.5161、-2.3201,P值分别为0.0118、0.0241、0.0203)。结论应用康复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降低肌张力,扩大双下肢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切割松解疗法降低痉挛型脑瘫患者肌张力的疗效。方法 54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运动疗法组24例)和B组(小针刀加运动疗法30例)共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时分别由康复评定师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分级量表评定,以肌张力降低一个级别以上为有效。将结果用χ~2检验。结果 A组21例有效,有效率87.5%,B组28例有效,有效率93.3%。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小针刀切割松解疗法降低痉挛型脑瘫患者肌张力的疗效。针刀疗法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方面明显优于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冠心病并发失眠可称之为“双心疾病”,而失眠的持续存在又可诱发冠心病的发作或加重病情。近年来,不断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并发失眠的文献报道,但样本量较小,相关循证评价不足。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法及镇静安眠药物治疗冠心病并发失眠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9月,搜集干预措施涉及中医药疗法,研究对象为冠心病并发失眠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 RevMan 5.3、Stata 15.1、ADDIS 1.16.8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计2 496例样本,涉及11种干预措施,其中中医药疗法9种。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成药+常规、中药复方+常规优于镇静安眠药物+常规(P<0.05)。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按摩+五音+常规、中成药+常规、中药复方+常规、中药复方+按摩+五音+常规优于镇静安眠药物+常规(P<0.05)。艾灸+常规、八段锦+按摩+常规、按摩+五音+常规、指针+常规、中成药+常规、中药复方+常规、中药复方+按摩+五音+常规优于常规(P<0.05)。排序第1位的是中药复方+按摩+五音+常规,镇静安眠药物+常规在11项干预措施中排第10位,仅优于常规治疗。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中医药疗法对冠心病并发失眠的疗效均显示出一定优势,并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按摩+五音治疗冠心病并发失眠患者的疗效成为最优选择的可能最大。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本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RCT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肉毒杆菌毒素A(BTX-A)注射治疗小儿痉挛性下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痉挛型下肢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射频法、高压氧及静脉用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另一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BTX-A进行痉挛肌肉局部注射治疗(综合治疗组),以腘窝角、足背屈角及外展角作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综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疗效好(P<0·05)。结论BTX-A注射治疗可显著改善痉挛性脑瘫儿童的肌张力及肢体异常姿势,与其他康复治疗间有协同作用,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脑瘫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Ovid、FMJ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RevMan 4.2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基础康复治疗对患儿的独立能力提高[OR=3.61,95%CI(1.78,7.34),P=0.0004]、肌肉痉挛的改善效果[加权标准差(WMD)=-0.67,95%CI(-1.05,-0.30),P=0.0005]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标准化均数差(SMD)=1.28,95%CI(1.00,1.56),P<0.00001]明显优于单纯基础康复治疗患儿.结论 针灸治疗脑瘫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研究质量较低,故尚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来揭示针灸治疗脑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102例小儿脑瘫患儿主要运用头针,配合体针、推拿、捏脊及康复手法和方法综合治疗。结果:102例患儿中,临床治愈11例,显效57例,有效31例,无效3例。有效率97.06%。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就是依据中医理论"标本兼治"的原则,使脑瘫患儿的智力、语言、运动、姿势和能力等障碍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系统评价比较经筋刺疗法与常规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PSSP)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中医药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采用经筋刺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PSSP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采用常规康复疗法相比,采用经筋刺疗法治疗的PSSP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有效率、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均更高(均P<0.05).结论 经筋刺疗法与现代常规康复训练均能有效改善PSSP状态,但与单纯常规康复疗法比较,采用经筋刺疗法单独或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PSSP的临床有效率更高,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更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7,(2):160-163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为降低患儿致残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儿童保健康复科治疗的1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合家庭康复。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治疗9个月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的等级评分总有效率为61.0%,比对照组33.9%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GMFM各功能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精细运动发育商及抓握指数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指数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疗效更快、更明显,预后更好,降低了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