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味”的不同,以此建立起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方法?采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不同产地枸杞子药材,选取16名味觉良好的成员对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再利用电子舌对样品进行检测,得到7根传感器(AHS、PKS、CTS、NMS、CPS、ANS、SCS)响应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4个产地枸杞子的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建立起能够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的Fisher判别模型。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人工感官评价的酸、咸、鲜、甜、苦与5根传感器AHS、CTS、NMS、ANS、SCS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r>0.6,P<0.01),说明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进行滋味评价;通过PCA可以区分甘肃及内蒙古产枸杞子,但对青海及宁夏产枸杞子不能进行有效区分;通过PLS-DA分析及对青海和宁夏产枸杞子进行OPLS-DA分析则可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可以建立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正确率达到100%。结论?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的酸、苦、咸、甜、鲜进行评价,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区分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电子鼻舌检测量化解表药的四气五味。方法?用电子鼻检测17味中药8味西药共25味,分析其PCA和雷达图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用电子舌检测量化部分药物苦味值,以此作为检测量化依据。结果?解表药与对照西药的PCA、雷达图、苦味值有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其结果与其气味相应。结论?电子鼻、电子舌可以用于检测量化中西药的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气味测定研究, 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  方法  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 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 建立气味指纹图谱, 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用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 DFA)、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判别模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值作图筛选差异成分。  结果  不同产地枸杞子能区分开, 气味色谱峰峰8(己醛)、峰9(糠醛)为5个产地枸杞子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 己醛含量排序为: 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糠醛含量排序为: 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  结论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分析枸杞子气味特征, 并快速、准确识别差异物质, 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用药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多基原莪术的鉴定方法。方法以检测器响应值为评价指标,优化样品的检测参数和筛选金属传感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辨别因子分析对特征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建立了多基原莪术的电子鼻检测法,得到其气味识别指纹图谱。结论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多基原莪术鉴定方法可行,为中药材和中成药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浙贝母药材HPLC-ELSD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测定21个不同产地的浙贝母药材样品,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浙贝母药材进行区分研究。[结果]建立了浙贝母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包含9个共有特征峰。以共有模式对21个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浙江缙云溪丘、永康、江苏南通浙贝相似度最低(0.8),浙江磐安地区浙贝相似度最高(0.9)。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将不同产地样品分为3类。[结论]浙贝母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可以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史学文献的角度推断药材丹参的道地产区,总结丹参药材现代科研成果,提炼文献中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化梳理与分析。方法: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著作,对丹参药材历代道地产区进行归纳研究,结合古籍原文推断丹参道地产区;针对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从性状、化学两个方面分别制定专业检索策略,在CNKI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提炼归纳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及化学成分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丹参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本草考证相关古籍17本、近代典籍2本,提炼古代产区19个,对应现代地名(省)9个,结合频次统计结果与文献相关描述推断河南、山东、湖北、山西为丹参药材的道地产区;检索到性状文献78篇、化学成分文献3188篇。根据性状数据总结道地产区丹参药材性状特征;化学数据多指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样品质量差异较大,其他产区差异相对较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5.372%,得到可反映丹参各产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函数:F=(33.932×F1+28.058×F2+23.382×F3)/85.372。聚类分析将10个产地来源的丹参药材划分为3大类。结论: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结论:山东为丹参最优产区,河南、山西次之,其余产区丹参质量不佳。该结果与本草考证所得丹参道地产区颇为一致,为丹参药材道地性评价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电化学振荡技术建立不同产地莪术饮片以及温莪术药材的电化学振荡指纹图谱。方法 以图谱中的诱导时间、振荡寿命、第一振荡周期、最高电位、最大振幅以及平衡电位为特征参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 直观比较电化学振荡指纹图谱,不同产地莪术饮片差异较明显,而温莪术饮片和原药材之间差异较小。电化学振荡图谱特征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将样品分为4类。结论 基于主成分分析或聚类分析的电化学振荡指纹图谱可用于鉴别不同产地的莪术饮片和原药材。  相似文献   

8.
唐军  王青  王强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6):1213-1216
目的 建立红花药材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5种不同产地红花样品的红外谱图,以900~1 550 cm?1内的吸收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和聚类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红花样品可分为4个产区,同一产区内红花的化学组分相似,可做为红花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结论 基于FTIR谱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表征出红花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分化,能对红花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牛膝的红外光谱和红外导数光谱并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为牛膝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对不同产地的牛膝药材进行鉴别,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牛膝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在3 289、2 975、2 890、1 723、1 630、1 403、1 321、1 241、1 018、927、814、773 cm-1附近,虽然不同产地牛膝所含化学成分具有相似性,但不同产地牛膝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在二阶导数红外图谱的1 800~800 cm-1波段中有更加明显差别,可以为其鉴别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聚类分析显示不同批次间相似度很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1 723、1 630、927、814、651 cm-1等处的吸收峰对区分不同产地牛膝药材的贡献较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的牛膝药材综合评分较高。结论 红外光谱法与二阶导数光谱相结合不仅可以提供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其不同产地进行区分,实现对牛膝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0.
电子舌技术是一种识别、检测未知液体样品的智能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可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它取代了药物开发和生产常规分析中的人体面板,使用人体面板测试产品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获得更可靠的分析结果。这对于建立科学、合理、客观的药品质量评价模式,对促进医药发展,蒙药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电子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构成,综述电子舌对中药五味(酸、苦、甘、辛、咸)的评价、辨识、表征、物质基础、炮制、质量控制等研究概况,并以此为参考对电子舌技术在蒙药六味(甘、酸、咸、苦、辛、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其今后在蒙药六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德国Airsense公司制造的便携式电子鼻PEN3提取中药材挥发的气味信息来建立气味指纹图谱,以实现岭南道地药材的鉴别。方法:选取传感器稳定后的合适实验数据,分别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这两类模式分析方法识别苍术、佛手、高良姜、广陈皮、广木香、化橘红、香薷、徐长卿、阳春砂等9种岭南道地药材。结果:数据实验表明,采用LDA分析法的识别率达到100%。而采用PCA分析法时,图中每类样品主要呈带状分布,其集中度远不如LDA分析法,且香薷和阳春砂出现部分样本点交叉分布的现象。结论:采用电子鼻系统PEN3及LDA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鉴别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鼻的中药材鉴别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德国Airsense公司制造的便携式电子鼻PEN3提取中药材挥发的气味信息来建立气味指纹图谱,以实现岭南道地药材的鉴别。方法:选取传感器稳定后的合适实验数据,分别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这两类模式分析方法识别苍术、佛手、高良姜、广陈皮、广木香、化橘红、香薷、徐长卿、阳春砂等9种岭南道地药材。结果:数据实验表明,采用LDA分析法的识别率达到100%。而采用PCA分析法时,图中每类样品主要呈带状分布,其集中度远不如LDA分析法,且香薷和阳春砂出现部分样本点交叉分布的现象。结论:采用电子鼻系统PEN3及LDA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鉴别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依据史学文献相关记载推断药材青翘的道地产区,整理青翘现代科研成果,提炼并系统化整合分析相关数据。方法通过考证历代古籍,归纳青翘历代产区,并结合古籍原文推断得出道地产区;制定专业检索策略,针对不同产地青翘药材的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两个方面,全面检索文献,提炼归纳相关数据,并采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青翘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本草考证相关古籍9本、近代典籍1本,提炼古近代产区20个,对应现代地名(省)8个,结合频次统计结果与文献相关描述推断山西为青翘的道地产区;检索到性状文献38篇,化学文献1195篇。根据性状数据总结道地产区青翘的性状特征;化学数据多指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山西、福建两省样品质量差异较大,其他产区差异相对较小。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2.84%,得到可反映青翘各产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函数:F=(41.336×F1+23.03×F2+18.474×F3)/82.84。聚类分析将8个产地来源的青翘划分为4大类。结论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结论:山西为青翘最优产区,陕西次之,山东、湖南、河南、河北产区青翘质量一般,福建产区青翘质量不佳。该结果与本草考证所得青翘道地产区颇为一致,为青翘药材道地性评价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常我们所说的气味是指用鼻子可以闻到的味道和用舌头尝可以感觉到的滋味。而中药里所说的气味却并非完全如此。中药归纳起来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气,也称药性;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四气与五味是对中药性质的高度概括,我们平时习惯称为“性味”。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仿生嗅觉的中药材鉴别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运用便携式电子鼻PEN3提取中药材挥发的气味信息来建立气味指纹图谱,达到鉴别不同中药材的目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识别八角、白豆蔻、川芎、丁香、荆芥、肉桂、砂仁等7种中药材。结果采用PCA和LDA两种方法都能很好地区别以上7种中药材,识别率达到100%;PCA的分析图中每类样品主要呈带状分布、集中度不高,LDA分析中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样品点的分布高度集中。结论采用仿生嗅觉系统PEN3能够很好地鉴别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合比较浙江不同产区白术质量,建立白术质量评价新模式。方法 采集浙江省内7个产区白术样品,采用UV法和HPLC法定量测定糖类和内酯类成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筛选出分别代表内酯类和糖类指标的2个主成分,特征根累积贡献率达80.376%,得到代表白术质量的综合评价函数;采用Ward’s法,利用各产区样品糖类和内酯类指标的平均值对产区进行聚类分析。将7个产区划分为3组,磐安为最优产区,於潜、龙泉次之,其他产区白术质量相对较差。结论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区白术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多指标综合质量评价模式,为白术资源的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药桑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药桑的红外图谱进行模式识别。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绘制不同产地药桑果实及桑叶、桑枝的红外指纹谱图,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多个产地药桑以及桑叶、桑枝的红外指纹图谱,发现不同产地样品的红外光谱基本一致,有个别特征峰的相对吸收强度有所变化,指纹区小峰的微小差异,其主要化学物质在红外光谱吸收峰中的峰强和出峰位置上都很相似。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布地不同会造成药桑在化学组成上存在着差异,即地理位置对药材质量是有影响的,只有采取对其复杂化学组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方法,才能保障药桑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有效区分不同产地药桑。结论 FTIR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地区的药桑果实及枝、叶,能为药桑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和味觉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舌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国际上已被列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电子舌技术在食品药品质量控制、产地来源、滋味鉴别和等级评价等多个方面均有应用。本文简要介绍电子舌技术的原理与组成,并就其在食品药品中已有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地茺蔚子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以不同产地茺蔚子的水分、灰分、盐酸水苏碱质量分数以及色差值为考察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不同产地的茺蔚子在水分、灰分、盐酸水苏碱质量分数以及色差值上有明显差异,经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得2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52%.第1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51.52%,故确定其所对应的盐酸水苏碱质量分数以及色差值为判断不同产地茺蔚子药材质量的重要性因素.经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P)分析将19个茺蔚子样品基本按地域性聚为3类.结论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不同产地的茺蔚子进行区分,并且能结合水分、灰分、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传统颜色鉴别进行全面、真实的质量评价研究,评价具有合理性以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天麻药材-饮片-浸膏-配方颗粒这一制备过程中气味的变化与相关性,尝试引入新的制剂工艺整体评价指标,探讨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方法 利用电子鼻技术采集各样品的气味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A)等统计学方法对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天麻药材-饮片-浸膏这一制备过程中,天麻气味损失较小;而浸膏-配方颗粒这一过程中气味损失较大,提示按现有化学药模式评价中药配方颗粒工艺虽然可行,但与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气味指标评价结果有差异。结论 电子鼻技术可用于天麻样品(不同的形式)气味信息数据的采集,通过不同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后,可从不同天麻样品的气味之间找出差异与相关性,气味指标可作为天麻配方颗粒制剂工艺的整体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