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而了解其细胞免疫状态水平。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28例不同乙肝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e抗原、HBV-DNA含量、YMDD变异情况进行比较,以探讨各组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细胞数升高(P<0.01);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依次降低,以LC、PHC两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CD+4/CD+8比值AHB、CHB、LC、PHC 4组有依次升高的趋势。同时e抗原(-)、HBV-DNA(-)、YMDD变异株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绝对细胞数明显低于e抗原(-)、HBV-DNA(-)、YMDD野生株乙肝患者(P<0.01或P<0.05);而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乙肝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研究拉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4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HBV DNA无一例阴转,ALT复常率为72.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85%,ALT复常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检测发现,治疗组经治疗后 ,CD4^ ,CD4^ //CD8^ 明显提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HBVDNA 阴转者T细胞免疫功能优于未转阴者。实验表明, 拉米夫定可改善乙肝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程度的乙肝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阴转的可能性大,这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治疗乙肝提供了一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人外周血αβT淋巴细胞克隆性扩增的反应条件及在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克隆特异性T淋巴细胞上的初步应用.方法 染料法(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PCR对6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BV)基因进行扩增,分别就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数等进行比较研究.优化后PCR检测12例慢乙肝患者PBMC来源的TCRBV的24个基因家族,作PCR产物的熔解曲线峰形图,并分析T淋巴细胞克隆性扩增情况.结果 染料法实时荧光PCR检测 TCRBV基因家族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6℃,引物终浓度为0.5 μmol/L,循环数为40个,且熔解曲线分析起始温度80℃优于75℃.PCR产物熔解曲线峰形图上发现,慢乙肝患者某些TCRBV基因家族表现为单峰,测序结果表明其为单克隆PCR产物.结论 本研究优化了染料法实时荧光PCR检测TCRBV基因家族方法,熔解曲线峰形图可用于检测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并可能用于检测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克隆特异性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4.
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血清HBV—DNA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86例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中的48例血清HBV-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患者组CD_4+细胞降低、CD_8+细胞增高,CD_4+/CD_8+比值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变化以急性乙肝患者和血清HBV-DNA及HBeAg阳性者更为明显。说明乙肝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有关,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乙肝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rIL-2从乙肝患者肝穿组织中获得59个T细胞克隆,其CD_4~-CD_3~+克隆占71.19%,HLA-DR~+占93.22%。并对CD_4~-CD_3~+克隆的各种细胞毒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乙肝患者肝组织的CD_4~-CD_3~+T克隆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CTL)活性明显增高(P<0.001),而NK及ADCC活性与来自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正常人外周血的CD_4~-CD_3~+T克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在乙肝的持续性肝损伤中,CD_4~-CD_3~+T细胞亚群及CTL活性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肝患者纤维连接蛋白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种广泛地存在于体液及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糖蛋白,可溶性的血浆纤维连接蛋白(Pfn)在维护组织结构完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和调节机体生理免疫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乙肝患者Pfn存在的意义,本文对86例乙肝患者血浆进行了fn检测.86例乙肝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慢迁肝35例,慢活肝30例,肝硬化21例.患者诊断与分型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40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fn检测试剂由全军医学检验中心提供.采用ELISA法,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剂量干扰素口腔粘膜施药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双盲法将90例乙肝患者分为低剂量干扰素口腔粘膜施药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采用免疫分析技术对乙肝患者血浆IL-2、IL-6等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以反应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乙肝患者IL-2水平下降,CD_4/CD_8细胞白分比显著下降,明显低于正常组,IL-6水平,CD_8细胞百分比升高。经低剂量干扰素口腔粘膜施药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干扰素口腔粘膜施药治疗乙肝可通过刺激口咽部淋巴组织群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5RA~+T细胞、CD45RO~+T细胞的百分率以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试验组选择女性原发性乳腺肿瘤患者40例,其中Ⅰ期乳腺癌23例,Ⅱ+Ⅲ期乳腺癌17例;以女性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三色荧光免疫标记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统计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CD3~+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期患者明显低于Ⅰ期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45RA~+T细胞明显减少,而CD45RO~+T细胞明显增多(P0.05);与Ⅰ期乳腺癌患者比较,Ⅱ+Ⅲ期乳腺癌患者CD45RA~+T细胞明显减少,而CD45RO~+T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亚群检测是评价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肿瘤恶变的发生、发展及临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的进展,机体免疫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低下,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重要的替代疗法。为了探讨血透对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对83例尿毒症透析患者的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并观察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以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Vδ1 T细胞在CH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入住的CHF患者5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抽取CHF患者及健康对照(HC)者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及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采用CFSE染色方法检测Vδ1 T细胞对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Vδ1 T细胞与CD4 T细胞共孵育后对CD4 T细胞分泌IFN-γ及TNF-α能力的影响。结果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数量〔(1.59±0.77)%〕与HC〔(1.41±0.34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HC外周血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水平〔(19.82±2.46)%〕相比,CHF组Foxp3表达水平〔(1.23±0.86)%〕显著降低(P0.05)。HC外周血Vδ1 T细胞可显著抑制CD4 T细胞增殖和IFN-γ及TNF-α分泌能力,而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不具有此功能。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功能丧失,致使外周血CD4 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及TNF-α能力增强,CHF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CHF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以及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 30例透析及未透析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CD3、及其亚群CD4及CD8抗原表达。结果 尿毒症未透析组 (NHD组 )的外周血T细胞的CD3、CD4和CD8表达及CD4+ /CD8+ 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透析组 (HD组 )与NHD组相比 ,其CD3、CD4和CD8值及CD4+ /CD8+ 比值均显著上升 (P <0 0 5 ) ,其中CD8值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尿毒症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失衡 ,血液透析疗法能够部分改善患者的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内HBV DNA存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存在状况,分析HBV DNA与DC功能下降的内在联系.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rhGM-CSF,rhIL-4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为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肝患者DC的表型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树突状细胞,应用PCR技术检测DC内HBV DNA存在状况.结果:①表达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B7-1,B7-2,CD1α)及MHC-Ⅱ类分子(HLA-DR)的水平明显降低.②树突状细胞内HBV DNA检测结果阳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内存在HBV DNA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相比,表型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T细胞斑点试验)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使用效能。方法通过对265例入组的肺外结核疑似患者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分析该技术在肺外结核中的诊断效能和影响该检测结果的风险因素。结果 265例患者中,确诊肺外结核147例、可疑肺外结核32例、排除结核感染86例。在去除可疑样本之后,T细胞斑点试验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53%。其中,T细胞斑点试验对淋巴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检测灵敏度最高,均为88%;结核性胸膜炎检测的灵敏度最低,为75%;T细胞斑点试验对淋巴结核检测的特异性最高,为67%;而肠结核检测的特异性最低,仅为44%。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其灵敏度较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显著降低(P0.05)。此外,年龄(≥65岁)对T细胞斑点试验灵敏度及对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斑点试验能够作为疑似肺外结核鉴别的辅助诊断工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在不同感染部位的检测效能不同。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结果受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与年龄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该项检测之前有必要对患者免疫状态等相关因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者体内的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者体内的功能变化。进一步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患者的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纯度;分别用变应原或联合应用抗CD3单抗和抗CD28单抗,刺激两种来源的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和CD_4~ CD_(25)~-5T细胞,ELISA、3H-TdR等检测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功能。结果:来源于哮喘患者的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不能抑制变应原对CD_4~ CD_(25)~-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能抑制抗CD3和抗CD28单抗对CD_4~ CD_(25)~-T细胞的刺激作用。结论哮喘患者体内CD_4~ CD_(25)~ 调节性T细胞存在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和Vδ2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及Vδ2 T细胞比例,并检测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及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1.45±0.52)%,Vδ2 T细胞比例为(5.46±1.42)%;健康对照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2.62±0.89)%,Vδ2 T细胞比例为(0.93±0.34)%;与健康对照相比,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而Vδ2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Foxp3表达水平(2.45±1.32)%较健康对照(6.82±2.14)%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32.73±11.74)%较健康对照(21.73±7.42)%相比显著降低(P0.01)。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级的升高,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着病情严重性的增加,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比例逐渐降低(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升高且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而Vδ2 T细胞比例降低且杀伤功能减弱,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Ⅱ型树突状细胞(pDC2)的数量和产生α干扰素的功能,并分析其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27例HBV引起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外周血pDC2和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用体外灭活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刺激并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检测培养上清液中α干扰素的产量。结果 肝炎肝硬化患者pDC2的比例、细胞数和产生α干扰素的功能均降低;pDC2的数量与CDs^ T细胞及NK细胞数量高低存在正相关,而且发生机会性感染组患者的pDC2、CDs^ T细胞及NK细胞数均低于未感染组。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DC2数量和功能下降,伴随CDs^ T细胞和NK细胞数平行降低,与肝炎肝硬化疾病进程和机会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调节性T细胞(Treg)PD-1~+T细胞、效应T细胞功能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OPD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效应T细胞的比例;分析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体外抑制实验检测Treg细胞免疫抑制能力,阻断PD-1后检测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流式细胞术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浆中促炎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结果相比健康人群,COPD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水平与表达PD-1的失能效应T细胞水平都升高。COPD患者外周血中Treg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都升高。在COPD患者外周血中,通过抑制T细胞的PD-1可以导致T细胞产生IFN-γ与TGF-β的能力显著上升。结论在COPD患者中,免疫抑制细胞Treg与失能的PD-1~+T细胞会导致效应T细胞的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住院或门诊的69例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进行比较分析。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 1.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且低于健康组人群。而CD8+T,CD4/CD8,NK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B细胞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且高于健康组人群。2.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gG,IgM明显高于健康患者组,但IgA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结核患者主要是细胞免疫受损,但体液免疫功能也受到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年慢性病患者周围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是导致衰老及发生多种老年病的重要原因 ,免疫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细胞免疫方面 ,尤其是 T淋巴细胞的变化 ,但是老年人特别是我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之 T淋巴细胞总数 (T3 )及辅助T细胞 (T4 )与抑制 T细胞 (T8)调节功能异常所表现的特征 ,尚无详细的报道。我们用抗人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CD (OKT)系列检测老年患者 136例的周围血 T3 、T4 、T8的百分率变化 ,并与健康老年人30例进行对比观察 ,旨在探讨老年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以便阐明疾病与免疫的关系及指导疾病的防治。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16 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AA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及干扰素(IFN)-γ分泌情况,以及CD19+CD24hiCD38hiB调节性B细胞(Breg)比例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0例AAA患者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 T细胞、IFN-γ+CD4 T细胞和CD19+CD24hiCD38hiB细胞比例;采用CFSE染色方法检测CD19+CD24hiCD38hiB细胞对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9+CD24hiCD38hiB细胞与CD4 T细胞共孵育后对CD4 T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 AA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相比,AAA患者外周血IFN-γ+CD4 T细胞比例亦升高(P0.01);AAA患者与HC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细胞比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细胞可显著抑制CD4 T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能力,而AAA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 CD38hiB细胞不具有此功能。结论 AAA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细胞功能的丧失,致使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升高和IFN-γ分泌的能力增强,最终导致AAA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