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PEG10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 PCR阳性转基因鼠经RT-PCR、Western blot鉴定后,皮下注射H22细胞,连续测量肿瘤体积.12 d后取肿瘤和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肝脏组织进行SP染色,检测PEG10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f检验.结果 阳性首建鼠的肝脏中枪测到目的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转皋因小鼠皮卜瘤的体积(4.08、4.23 cm3)及质量(6.89、6.48 g)均显著高于野生昔小鼠(1.61 cm3及1.63 g,P<0.05),均向周围组织侵袭并出现肝转移,肝脏中检测到PEG10蛋白;野生型小鼠的肿瘤组织有包膜,未出现肝转移. 结论构建的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可促进皮卜移植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PEG10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 PCR阳性转基因鼠经RT-PCR、Western blot鉴定后,皮下注射H22细胞,连续测量肿瘤体积.12 d后取肿瘤和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肝脏组织进行SP染色,检测PEG10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f检验.结果 阳性首建鼠的肝脏中枪测到目的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转皋因小鼠皮卜瘤的体积(4.08、4.23 cm3)及质量(6.89、6.48 g)均显著高于野生昔小鼠(1.61 cm3及1.63 g,P<0.05),均向周围组织侵袭并出现肝转移,肝脏中检测到PEG10蛋白;野生型小鼠的肿瘤组织有包膜,未出现肝转移. 结论构建的PEG10转基因小鼠模型可促进皮卜移植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免疫系统对机体的保护依赖于能识别多种病原物的特异细胞.这种识别是通过表达于B和T淋巴细胞上高度多样化的抗原受体完成的,而此受体的多样性是由V(D)和J片段的随机重排及在这些重排基因片段的连接处的核酸剪切、插入修饰所实现.这些机制保证了产生大量多样性受体的组成,而这些多样性受体是监测持续不断的攻击免疫系统的多样性抗原所必需.在比较传统B细胞和T细胞抗原受体的巨大多样性后确定了几种具有有限受体组成变化的淋巴细胞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理学方法,即通过中和效应分子与炎症介质或抑制炎症细胞的功能来进行治疗.虽然这些疗法在控制症状方面是有效的,但无法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力,因此,当机体再次暴露于过敏原时仍会产生过敏症状,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而建立在免疫基础上的过敏原免疫疗法却能够调整和纠正病理性的免疫应答,使过敏者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本文就免疫疗法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 ,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 ;采用BAS ELISA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的IFN γ、TNF α、sFasL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PBMC的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时 ,都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而且在培养的第 4天杀伤活性最高 (P <0 0 5 ) ,诱导PBMC 4d后 ,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B组相比 ,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主要是通过诱导PBMC表达IFN γ、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IL 2和IL 4作用下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3在人生发中心 (germinalcenter,GC)B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功能特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GCB细胞上CCR3表达和在CCR3配体eotaxin作用下B细胞的凋亡 ,实时定量RT PCR和Northernblot法检测GCB细胞内CCR3mRNA的表达 ,淋巴细胞趋化和黏附试验检测B细胞的趋化和黏附能力。结果 人GCB细胞极低表达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3,经IL 2和IL 4作用后 ,GCB细胞高表达CCR3,但此时CCR3不能在其配体作用下诱导GCB细胞的趋化和黏附功能 ,而是诱导GCB细胞凋亡。结论 IL 2和IL 4联合诱导人GCB细胞CCR3表达 ,CCR3可能具有死亡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CD4分子是HIV—1感染靶细胞的主要受体,但单纯CD4分子对于病毒进入细胞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唯一的途径。例如一些高水平表达CD4蛋白的人类细胞,包括未分化的CD4^ 单核细胞,对HIV的感染并不敏感。人-人细胞杂交以及人CD4^ 细胞与啮齿动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提示,除CD4分子外,细胞膜上的其他某些分子也是HIV进入细胞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LNA(lockednucleicacid)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调控基因表达的反义寡核甘酸 ,它以RNA为骨架 ,亚甲基键连接核糖环中的 2′ 氧和 4′ 碳。这种锁套式的结构 ,增加了LNA与其互补序列的亲和力并为基因表达的调控和微阵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L-18诱导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IL-18在体外诱导PBMC后,以MTT法测定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在杀伤活性最大时,以BAS-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sFas-L的含量,以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CD_(16)/CD_(56)、Fas-L、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结果 PBMC在体外经IL-18诱导后,能明显增强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在PBMC经IL-18诱导后的d 4,这种杀伤活性最高。在杀伤活性最高时,PBMC表达CD16/CD_(56)、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能力明显增加,但培养上清液中sFas-L的含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IL-18能诱导PBMC杀伤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使其对Raji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这种杀伤机制可能与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熊果酸诱导胃癌细胞BGC-823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UA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凋亡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UA作用后BGC-823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用Fas单克隆抗体检测BGC-823细胞表面Fa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GC-823细胞Bcl-2的表达及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性。结果:UA对BGC-823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效应,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UA作用24 h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3.10μmol/L。当UA浓度为50和60μmol/L时,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呈现DNA凋亡梯带。随着UA浓度从20μmol/L递增到60μmol/L,周期检测发现BGC-823细胞出现亚G1峰逐步增高,S期阻滞增加,G1期下降。细胞内Bcl-2表达下降,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增加。BGC-823细胞表面未发现Fas的表达。结论:UA对BGC-823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下调Bcl-2的表达及激活caspase-3、caspase-8可能是其诱导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