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染色或硅涂层处理对氧化锆核瓷粉浆涂塑和热压铸两种工艺饰面瓷结合的影响?方法:将制作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Y-TZP)瓷块分为6组(A1?A2?A3?B1?B2?B3),其中A1?B1组不处理作为空白对照,A2?B2组染色,A3?B3组表面以摩擦化学法制备硅涂层,随后A1~A3组以粉浆涂塑工艺制备饰面瓷,B1~B3组以热压铸工艺制备饰面瓷,测试各组试件的剪切结合强度和分析断裂模式,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各种表面处理Y-TZP核瓷的微观形态以及典型试件的断裂面形态?结果:不论经过何种表面处理,Y-TZP核瓷与粉浆涂塑法和热压铸法两种工艺饰面瓷之间的剪切强度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1);当以粉浆涂塑法制备饰面瓷时,进行硅涂层处理的Y-TZP核瓷与饰面瓷的剪切强度值高于染色处理和不处理(P < 0.01);当以热压铸法制备饰面瓷时,Y-TZP核瓷与饰面瓷的剪切强度值不受表面处理因素影响(P > 0.01)?结论:染色和饰面瓷工艺对Y-TZP核瓷与饰面瓷结合强度不造成影响,以粉浆涂塑工艺制备饰面瓷时,硅涂层可提高双层瓷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镍铬合金瓷修复体瓷裂或瓷崩的原因。 方法:随机选择26例前牙、前磨牙区因瓷裂或瓷崩而导致失败的镍铬合金瓷修复体的冠桥,记录修复体损坏的部位,分析产生失败的原因。结果:修复体瓷裂或瓷崩发生在切缘及前磨牙颊、舌尖18例(69.23%),发生在连接体部位5例(19.23%),发生在其他部位的3例(11.5%)。结论:临床上前牙和前磨牙区镍铬合金瓷修复体瓷裂或瓷崩现象多发生在前牙切缘及前磨牙颊、舌尖等部位,镍铬合金瓷修复体损坏与临床设计、牙体预备及技术室制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牙瓷修复体     
牙瓷可用来制作全冠、固定桥和托牙的人工牙,具有美观、耐磨与不易染色的优点,但脆性大,容易折裂,制作上要求高技术与精密设备。普通牙瓷是一种玻璃状物,具有硅氧基本网状结构,主要成份是长石、石英和高岭土。长石是一种透明原料,可作基质;石英是耐高温物,构成骨架;高岭土具有粘性,起粘接作用。当这些原料加上助熔剂加热到高温时,长石、石英和高岭土熔化烧结成牙瓷坯料,随即投入冷水中裂成碎片,用球磨  相似文献   

4.
女人的生活中有了瓷器,生活变得更细腻,精致;而瓷器遇见了女人,则有了终身的避风港。这个夏季,再添一件心怡的瓷杯吧,美人美瓷,自会清凉一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金一瓷修复体瓷裂或瓷崩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32件磨牙区因瓷裂或瓷崩而导致失败的金-瓷修复体的冠桥,记录修复体损坏的部位,分析产生失败的原因.结果 修复体瓷裂或瓷崩发生在前磨牙和磨牙的颊、舌尖的有22件(占68.75%).发生在连接体的有6件(占18.75%),发生在颊、舌尖及颊、舌面联合瓷裂或瓷崩4件(占12.50%).结论 临床磨牙区金-瓷修复体瓷裂或瓷崩现象多发生在前磨牙及磨牙颊、舌尖等部位.金-瓷修复体损坏与临床设计及制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德化县瓷作业劳动卫生状况调查,发现主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重金属毒物、CO、噪声及高温。瓷厂肿瘤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8.3%,其中烤花烧成车间癌死亡人数占62.1%。造气车间空气中 CO 浓度24.12~355.94mg/m~3,最高时达2047.08mg/m~3。  相似文献   

7.
8.
瓷修复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修复方法,其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日臻完善.由于瓷硬度高,颜色美观,形态逼真,修复效果优于其它材料,得到患者的普遍喜爱.但在色泽上真正达到最佳修复效果,完全与天然牙媲美,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制作工艺、临床医生的比色配色及对天然牙颜色的理解与传达,技师对医师所传达信息的理解等.本研究选择本科室近3年瓷修复体病例进行的比色记录及结果分析,深入探讨比色过程中有关因素对瓷修复体最终色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瓷面处理对金属托槽与瓷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瓷面的不同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与瓷面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150个烤瓷试件随机分5组:(1)37%磷酸酸蚀1 min;(2)9.6%氢氟酸(HF)酸蚀3 min;(3)氧化铝微粒喷砂处理;(4)金刚砂车针打磨;(5)表面未处理.根据是否使用硅烷偶联剂分成2个小组,每组15个试件.使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托槽.经冷热循环疲劳实验后检测抗剪切强度.结果 未使用偶联剂组的抗剪切强度,未达到临床要求,使用偶联剂后的抗剪切强度,9.6%HF组、打磨组、喷砂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使用偶联剂试件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6%HF酸蚀、喷砂处理、打磨粗糙等方法处理瓷面可提高粘接强度,处理后使用硅烷偶联剂获得满意的粘结强度.37%磷酸处理瓷面及单一使用偶联剂不能达到临床要求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Nd∶YAG激光与氢氟酸(HF)联合处理的瓷面,探讨不同瓷表面处理方法对瓷面与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 方法:将48个金属烤瓷试样根据表面处理方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F组、机械打磨组、0.75W激光组、1.05W激光组和1.45W激光组。经温度循环实验后,测定各组试样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 结果:各处理组试样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5W激光组和1.45W激光组试样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与H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W激光组试样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样的剪切强度与拉伸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426,P=0.000)。 结论:能量参数为1.05W的Nd∶YAG激光与HF联合处理即可获得理想的粘结强度,且剪切强度愈大其拉伸强度愈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有预备瓷贴面和无预备瓷贴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接收的利用瓷贴面进行牙齿修复患者40例,平均分为两组,有预备组20例,采取有预备瓷贴面治疗,无预备组20例,采取无预备瓷贴面治疗。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两组患者牙齿存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有预备组患者术前的紧张程度明显高于无预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龈沟出血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颜色匹配、牙龈反应和边缘染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有预备组患者的牙齿边缘适合性优于无预备组,牙敏感率高于无预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对接受瓷贴面牙齿修复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有预备瓷贴面和无预备瓷贴面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无预备组患者接受治疗时的紧张程度较低,接受程度比较高,有预备组的边缘适合性更好,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塑料,烤瓷,类瓷,铸瓷修复体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处理对氧化锆陶瓷与饰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40个氧化锆瓷块、10个镍铬合金片,并按照表面处理方法分为5组,即喷砂组(A组)、结合瓷组(B组)、热酸蚀组(C组)、氧化锆空白对照组(D组)、镍铬烤瓷对照组(E组)。5组试件处理完成后,采用粉浆涂塑法烧结大小为4 mm×4 mm×2 mm的饰瓷。通过万能试验机对所有试件进行剪切强度测试,每组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界面破坏形貌分析。结果:剪切强度结果显示:与D组相比,A组和B组剪切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二者均显著小于E组(均P<0.05);C组剪切强度值显著高于D组、A组和B组(均P<0.05),但与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砂及烧结的结合瓷层对于增强锆瓷与饰瓷的结合强度无显著作用,热酸蚀可以显著增强锆瓷与饰瓷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基底瓷厚度对氧化锆双层瓷结构抗折强度和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 将规格为15 mm×5mm完全烧结的氧化锆瓷块切割成5组,瓷片共25片,厚度分别为A组(0.3 mm),B组(0.4 mm),C组(0.6 mm),D组(0.8 mm),E组(1.0 mm).经过喷砂和超声清洗后,在所有瓷片上堆塑1.0 mm的饰面瓷并烧结,使各组的样本总厚度分别为1.3 mm,1.4 mm,1.6 mm,1.8 mm,2.0 mm.用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对每个样本进行三点弯曲测试,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组间比较,观察样本破坏模式.结果 各组抗折强度(MPa)均值分别为A组(352.31±10.80),B组(370.93±12.05),C组(480.19±19.14),D组(681.73±6.05),E组(699.06±29.22).除A组和B组、D组和E组组间外,其他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断裂模式观察显示:A组出现分层,断裂碎片在4片以上;其它各组均无分层,断裂碎片多为2~3片.结论 在饰面瓷厚度不变的前提下,氧化锆双层瓷的抗折强度随基底瓷厚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王坚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6):189-189,191
钛(Ti-75)是一种比重小,强度高,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的理想结构材料。由于它优良的机械性能,广泛的蕴藏量,而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牙科新材料。自从1981年,日本人将钛引入到口腔修复领域后,日渐受到广泛地重视。目前,已广泛地用于局部义齿支架,义齿冠桥,基托,桩钉,牙种植体及其上部结构^[1-3]。1965年Braneavk,首先将钛用于种植牙,1982年1da用纯钛制作冠桥成功。目前,常用的烤瓷合金主要有镍基合金,金合金和银钯合金等。但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力学及理化性能,而且价格低廉。热导率低,对牙髓有保护作用,因此是制作人造牙冠桥更为理想的金属材料。为了成功地实现这一目标,钛与瓷结合是关键。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钛瓷结合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钛瓷修复体的颜色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钛瓷修复体在制作过程中经多次烧结处理后表面颜色的改变规律.方法设计制作钛瓷修复体标准试件,经过l、2、4、7、10次烧结处理,每次烧结后做色度测定.结果除a*和Hab外,其他色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a*和Hab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烧结l、2次与烧结7、10次之间,各组间的色差值均小于1.0.结论在正常的修复体制作过程中,烧结次数在7次以内,钛瓷修复体表面颜色基本无改变.  相似文献   

17.
邓文正  周诺 《广西医学》2007,29(11):1735-1737
瓷贴面(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PLV)具有天然牙的自然光泽和半透明性,抗着色能力强、耐磨、对牙龈组织无刺激,由于可在最大限度地保存牙体组织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美学和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口腔修复学的研究热点.本文拟对瓷贴面材料的种类、特性、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苏晓晖 《广西医学》2003,25(7):1174-1177
瓷贴面 (PorcelainLaminateVeneer,PLV)具有天然牙的自然光泽 ,抗着色能力强 ,耐磨以及对牙龈组织无刺激以及最大限度地保存牙体组织等优点而成为新世纪口腔修复学的研究热点。但瓷贴面技术在我国口腔临床应用的时间比较短 ,其临床长期成功率一直为口腔修复医师所关注。据文献资料 ,Frid man等〔1〕报道瓷贴面修复 1 5年成功率达 93% (n =35 0 0 ) ,Dumfahrt等〔2〕1 0年成功率也有 91 % ,章非敏等〔3〕对 5 2个瓷贴面经过 1 8~ 2 4个月观察 ,成功率为 94 2 3%。而Shaini等〔4〕报道十分令人失望 ,其通过对 372个瓷贴面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目前常用的美学修复材料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证。方法:对139例患者分别进行的塑料、烤瓷、类瓷和铸瓷的修复各65件,共260件,进行了1年的临床观察和问卷式调查,用卡方数据进行比较处理。结果:塑料修复体在颜色、边缘密合度和基牙牙龈状态方面均逊色于烤瓷、类瓷和铸瓷修复体,差异有极显著性,而烤瓷和类瓷与铸瓷修复体在形态、边缘密合度和基牙牙龈状态方面效果相似,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铸瓷修复体的折断率明显高于烤瓷和类瓷者,烤瓷与铸瓷在颜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塑料只能作为暂时固定修复材料,烤瓷、类瓷与铸瓷各有其相应的临床适应证,均有较高的临床修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