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应做到以下几点:1 定期体格检查。老年人慢性肝病者仍为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随诊。2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B 型超声)及血清学检查。AFP 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但近年AFP 阴性肝癌有上升趋势,因此,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的阳性检出率;磁共振成像对肝癌捡出率高。3 肝癌高度可疑者,还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或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常见肿瘤。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AFP测定、核素肝扫描和A型/B型超声检查。本文以我院肝癌38例的肝脏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作对照,探讨这三种方法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高尔基体膜蛋白-73的表达水平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56例肝硬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48例其他恶性肿瘤、5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高尔基体膜蛋白-73与AFP水平,分析两指标各组间差别,绘制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结果高尔基体膜蛋白-7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间及不同AFP浓度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尔基体膜蛋白-73、AFP在PHC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58。高尔基体膜蛋白-73诊断PHC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6%,92.1%,均显著高于AFP。结论血清高尔基体膜蛋白-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超声及AF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甲胎蛋白 (AFP) ,超声检查 ,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像 (简称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 42例经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与影像学对照分析 ,对比AFP、超声及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能力。结果 :AFP的检测是公认的肝癌普查和临床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 ,简捷实用。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肿块 2~ 3cm以上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位诊断。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判定原发性肝癌大小 ,形态 ,位置 ,数目及内部情况等则更胜一筹。结论 :螺旋CT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 ,包膜 ,子灶及腹腔转移 ,血管受侵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现 ,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自采用高分辨力B超诊断肝癌,检查具有非创伤性、重复性、正确性、敏感性,安全迅速等优点,在影象诊断学中是一个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报告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B型超声探查100例,经临床确诊为肝癌。其声象图类型及临床观察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的表现,结合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对HCC作出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30例肝癌患者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及AFP定量分析作出准确诊断.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化验AFP阳性,CT平扫均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根据时间-密度曲线分为3型,A型18例呈速升速降型,占60%;B型10例,呈较平稳明显上升走势,曲线较平滑,占33.3%;C型两例,呈低平或平缓的上升走势,各时间段CT值变化小,占6.7%.结论 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和AFP定量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细胞癌(HCC)的一项诊断标准,其浓度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提出低浓度AFP阳性,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在存在肝占位性病变(SOL)时,低浓度的AFP(AFP21~200μg/L)也可作为诊断HCC的参考标准,结合临床,发现低浓度AFP作为诊断参考有利于HCC的早期诊断,能有效避免低浓度AFP升高的HCC患者的漏诊,同时低浓度AFP升高结合影像学方法,如B型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进行联合的诊断,提高了单一诊断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24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B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248例经B型超声诊断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8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75例(占30.2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3例(占41.5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64例(占25.81%),阑尾周围脓肿6例(占2.42%)。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15%。结论B型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高,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 B 型超声提示为肝癌患者115例进行超声波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最后诊断为肝癌109例,非肝癌6例。109例肝癌中细胞学阳性99例(90.8%),可疑阳性3例(2.8%),总阳性率为93.6%。假阴性7例(6.4%),无1例假阳性。针吸最小肝癌病灶直径为1.2×0.9cm~2。认为超声导向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肝癌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产生假阴性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253-1255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AP)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和复发评估作用。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良性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检测各组TAP、AFP水平,比较分析各组TAP水平差异以及术后TAP变化情况与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AP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与对照组(P<0.05),TAP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组(P<0.05)。50例肝癌患者的TAP术后1个月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且以术后1个月TAP水平评估为PR组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显著高于SD+PD组(P<0.05)。结论:肿瘤异常蛋白(TAP)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和复发评估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了48例肝占位性病变,全部经AFP、CT扫描、B超检查确诊。本组25例原发性肝癌中,肝动脉增粗、肿瘤内动脉血流、肿瘤周围血流包绕分别为40%(10/25)、92%(23/25)、96%(24/25)。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转移癌、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进行对比分析,后者肿块内无动脉血流。因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本文还就其局限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肝外胆道肿瘤的超声图像,典型的肝外胆道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为“截断征”,“杯口征”,“鼠尾征”,“结节征”以及“双扩征”。由于本组病例均严格做好检查前准备,多体位、多切面的探查以及超声监视下一定量的饮水,除2例假阳性外,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23/25)。结果表明B型超声对肝外胆道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方法:对胰腺癌22例进行DSA检查,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本组22例中,表现为胰周动脉浸润5例(受累动脉僵直、成角、推移及管腔狭窄);门静脉狭窄1例;病灶区域浅淡染色7例;肝内单发或多发转移结节7例。结论:DSA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癌患者胰周血管浸润、病灶及肝脏转移结节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了肝尾状叶的解剖及尾状叶损伤的机制,诊断,治疗措施等问题。方法:对15例肝尾状叶损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肝尾状叶部位深在,解剖复杂,其损伤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伤情重,多需手术治疗。填塞止血,缝合修补及不规则尾状叶切除是常用术式,B超或CT检查及不定时复查对尾状叶损伤的诊断,治疗措施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K19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表达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K19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情况,以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62例甲状腺癌(30例典型乳头状癌、22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型癌)和44例良性甲状腺病变(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甲状腺腺瘤和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CK19和TPO的表达。结果 CK19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为96.8%,在良性甲状腺病变中极少表达或小灶性弱表达,表达率为4.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TPO在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率为100%,在甲状腺癌中极少表达或小灶性表达,表达率为3.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K19和TPO在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12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性胆囊炎82例。并发弥漫性腹膜炎8例。黄疸35例。中毒性休克3例。病情危重者98例,占82%。结果: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坏疽51例,其中胆囊穿孔8例;行胆囊切除98例,胆囊部分切除取石12例,胆囊造瘘10例。完全康复者108例(占90%),术后并发黄疸35例。切口感染裂开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6例均死亡。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不同于一般年轻患者,结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手术病死率高;B超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确诊,强调术前尽可能对合并症进行控制、做好充分准备、尽早积极剖腹探查,手术采取从简、彻底冲洗、充分引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12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性胆囊炎82例。并发弥漫性腹膜炎8例。黄疸35例。中毒性休克3例。病情危重者98例,占82%。结果: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胆囊坏疽51例,其中胆囊穿孔8例;行胆囊切除98例,胆囊部分切除取石12例,胆囊造瘘1.0例。完全康复者108例(占90%),术后并发黄疸35例。切口感染裂开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6例均死亡。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不同于一般年轻患者,结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手术病死率高;B超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确诊,强调术前尽可能对合并症进行控制、做好充分准备、尽早积极剖腹探查,手术采取从简、彻底冲洗、充分引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同相位与反相位梯度回波T1WI在肝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肝脏结节在MRT1WI梯度回波同相位与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差别。将76例肝脏结节分为6组:肝癌组27例,肝内良性肿瘤组7例,肝内炎性病变组11例,海绵状血管瘤组11例,转移瘤组10例,囊肿组10例。测量各组病变在T1WI同、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比值,用方差分析比较6组病变在T1WI同、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比值有无差异性。结果:6组肝脏结节在T1WI同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肝癌1.27±0.25,肝内良性肿瘤1.06±0.04,肝内炎性病变1.22±0.12,海绵状血管瘤1.02±0.12,转移瘤1.02±0.06,囊肿0.99±0.07。在T1WI同、反相位图像信号强度比值上,肝癌与肝内炎性病变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内良性肿瘤、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和囊肿四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前两组与后四组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含有少量脂肪成分的肝脏病变在MRT1WI梯度回波同相位与反相位图像上有明显的信号强度差异,因此,MRT1WI梯度回波同相位与反相位序列在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靖智 《华夏医学》2008,21(1):34-36
目的:探讨B超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超检查与肝活检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肝回声异常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与肝炎症活动度无统计学意义。慢乙肝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B超检查对慢乙肝诊断的准确率不高,不能判定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对肝纤维化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均予以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CT扫描。将同期入院就诊的4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分别纳入对照B组和对照C组,记录其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单纯CT扫描、单纯肿瘤标志物检查及联合检查在肝肿瘤临床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B组、对照C组三组患者血清CEA和AFP-L3水平及阳性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对照B组对照C组(P0.05)。CT平扫、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和联合检查等三种检查方法在肝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分别为85.4%(117/137)、73.0%(100/137)和95.6%(131/137);上述三种检查方法在PHC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分别为83.5%(81/97)、68.0%(66/97)和94.9%(92/97)。结论 CT扫描联合肝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可有效提升PHC患者早期诊断准确性,对后续针对性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