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多脓肿和多窦道,从窦道中排出的脓液中有坚硬的硫磺颗粒。放线菌主要侵犯头颈部(55%)、腹部(20%)、肺部(15%)、其它部位(10%)。本病多侵犯男性,男女比例为3:1中枢神经系统放线菌感染较罕见,且容易误诊、漏诊,造成不良后果,但如果能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预后较佳。国内外先后约有数十例中枢神经系统放线菌感染的报道,现就本病的一些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肛周感染治疗体会(附82例报告)何珊1潘永康2肛门周围感染性疾病是婴幼儿的外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均与成人不同。本院自1990年至1996年共治疗肛周感染患儿8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肛隐窝炎1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椎放线菌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颈胸段脊椎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无明显感染证据。3例MRI均显示颈胸段病变,椎体骨质破坏,硬膜外软组织肿块伴脊髓压迫。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例均为放线菌感染,其中2例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伴微脓肿形成,1例表现为硬膜外脓肿。术后随访,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脊椎放线菌感染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联合脓肿清除、椎管内减压术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对伴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4.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治疗方法多习惯于脓肿明显处切开引流,笔者经过多方探讨,试验采用经肛隐窝扩张内引流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刀例。l一般资料其中男24例,女9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肛门周围脓肿31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8岁。2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根据身体状态不同,分别采用局麻、鞍麻或不麻醉(高位脓肿),用食指初步确定脓肿部位及感染的肛隐窝,然后将涂有液体石腊窥器插入肛门,轻压脓肿处,即可见已溢出脓液的肚隐窝,必要时可采用穿刺的方法协助脓肿定位,然后用圆头较细探针由内口探入脓腔,使…  相似文献   

5.
我室于2003年10月从1例臂部脓肿患者的脓液中分离出放线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收集4例口腔颌面部放线菌病,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本组4例病变中均可见硫磺颗粒的存在,并经特殊染色证明为放线菌。本病常继发有其他细菌感染,应注意加以鉴别。持续大剂量投用青霉素为治疗的首选方案。必要时可采取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Hashimto's disease,HD)合并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onma,TMC)的外科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二次手术的负担。方法:分析1990年3月-2008年3月期间收治的85例桥本氏病患者中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11例患者的外科诊断和治疗及其预后。结果:本组桥本氏病与甲状腺微小癌的并存率为12.94%(11/85),术前确诊3例;术中明确诊断5例;术后病理确诊3例,其中2例患者行第二次手术,1例患者补切患侧残余腺体,另1例除补切患侧残余腺体外并加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2个月-15年,1例患者手术后无复发。结论:桥本氏病合甲状腺微小癌术前确困难,术前应详细触诊,桥本氏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者应常规作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术后服用小剂量的甲状腺素片对治疗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扁桃体放线菌病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提高对扁桃体放线菌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37例扁桃体放线菌病术后标本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特殊染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扁桃体不同程度肿大,放线菌菌落位于扁桃体隐窝或组织浅层内,紫蓝色,棉花团样,边缘呈放射状,周围伴有炎性反应细胞。结论:扁桃体放线菌病在儿童期发表率较高,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但易被忽视,临床上常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和特殊染色。  相似文献   

9.
<正> 白头翁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痢下重,腹痛,便脓血,肛门灼热等证。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肛肠疾病,疗效亦著。现介绍如下: 1 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多因便秘或粪便中有粗糙异物,擦伤肛隐窝的开口处,细菌浸人,导致肛隐窝和肛隐窝底部腺体的感染,湿热内生,下注肛肠而致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症状体征、体外药敏及脑脊液生化检查,提高临床医生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2014年-2020年确诊为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分布、症状、治疗情况及体外药敏结果。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HIV患者2例(7.1%),非HIV患者24例(85.7%),余2例(7.1%)患者未行HIV检测;18例(64.3%)有基础疾病。28株新型隐球菌,根据来源分别为:脑脊液源性18株(64.3%),全血源性6株(21.43%),灌洗液源性3株(4.68%),皮肤脓液源性1株(3.57%)。1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症状主要集中在头痛、发热、呕吐;6例隐球菌血流感染中有5例菌血症患者有发热,1例患者无发热,6例均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3例肺隐球菌感染中有2例合并肺结核,1例没有基础疾病。28株新型隐球菌中,6株患者未做药敏,22株药敏结果显示,除1株对伊曲康唑有获得性耐药、1株对伏立康唑有获得性耐药外,为非野生型菌,其余菌株均为野生型,没有获得性耐药。结论 新型隐球菌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病近18年来均无报道,它是一种G^+(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即微需氧G^+菌,是口腔正常菌.可经吞咽进入肺部,阑尾穿孔亦有可能导致腹腔放线菌病.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致病菌。得此病患者抵抗力低,免疫力差,故难治。放线菌不受解剖学屏障限制.可经胸膜、腹腔进入胸腔及盆腔。此病为少见病,诊断十分困难。我科于2002年11月收治1例直肠放线菌病术后患者,该患者输尿管病变为直接蔓延而来.经过全身整体调整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放线菌病(Primary Actinomycosis)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经病理确诊的16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9岁;8例吸烟、6例酗酒病史。临床表现:咳嗽15例,咳痰15例、痰中带血或咯血9例、发热4例,胸闷4例及胸背部痛2例。CT表现:病灶均发生于单侧肺,其中右肺12例,左肺4例;胸膜下分布7例。肺实质型放线菌病15例,支气管扩张型肺放线菌病1例。肺实质型放线菌病表现为团片影5例,团块影7例,节段性实变2例,结节1例;病灶内低密度区7例;虫蚀样空洞7例;钙化2例。纵隔及患侧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吸烟酗酒病史+口腔不良卫生习惯、胸膜下实变性肉芽肿、实变中坏死+空洞的CT表现能够帮助诊断肺放线菌病。  相似文献   

13.
一期治愈肛周脓肿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疾患,常因脓肿破溃而伴发肛瘘,瘘管性脓肿和肛瘘二者病理相同,是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多种因素均能引起肛周脓肿,其中隐窝腺感染是最常见的,因肛窦开口向上,粪便易进入或损伤肛窦而致感染。感染可沿肛腺管进入肛腺,通过腺体的管状分支或联合纵肌纤维向上、下、外三处扩散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形成各种不同部位的脓肿,  相似文献   

14.
腹部放线菌病1例报告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崔红义,许元弟,王宇腹部放线菌病基为少见,误诊率较高。作者最近治疗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因右腰骶部疼痛8个月,腹部包块2个月,于1993年4月入院。患者1992年8月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末端旋转术治疗无肛舟状窝瘘的疗效。方法:采用直肠末端旋转术治疗无肛舟状窝瘘患儿88例,术后定期随访,评价大便控制、瘘复发、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88例患儿,无瘘复发、大便失禁;肛门狭窄4例,继续扩肛半年治愈;便秘1例。结论:直肠末端旋转术治疗无肛舟状窝瘘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氧化离子水治疗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创面感染病例在外科清创的基础上,采用强氧化离子水原液对创面清洗加湿敷。结果:除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1例自动出院终止治疗外,其余11例均治愈。结论:强氧化离子水治疗创面感染,疗效确切、可靠,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特治星(哌拉西林钠/他哗巴坦钠)用于外科危重病人术后防治感染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35例外科术后危重病人,根据术前有无感染,分为预防组(20例)和治疗组(15例)。手术结束送回SICU后,预防组用特治星4.5g静脉点滴,q12h。治疗组特治星用量为4.5g,q8h。每日监测患体温、血象变化及细菌、真菌培养加药敏,定期胸片检查。如果培养无生长,临床无明显感染征象,3-5天后特治星开始减量,7--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3/35)。预防组中3例患术后第3天起,痰中多次培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G杆菌,调整特治星用量(13.5g/d共10d)治疗后,培养转阴,症状好转:治疗组中11例患术后第1天起,痰及腹引液中多次培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G杆菌,以特治星(13.5g/d,共10d)治疗后,9例患培养转阴,症状好转。余1例换用其他抗生素,1例死于真菌性肺炎。结论:对于外科术后危重病人,尤其是感染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病人,早期使用特治星防治感染,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面颈部是人类放线菌病的好发部位,约占一半以上。但舌部放线菌病以往文献报道极少,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眼科特殊性炎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眼眶真菌病多由邻近结构蔓延而来,特别是鼻窦病变.感染眼眶的真菌,除以上所述的放线菌外,还可有毛真菌、曲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等,这些真菌侵犯眼眶的基本病理过程为炎性肉芽肿,引起类似于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对450例各种肛门病手术患者,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行气活血之中药内服、外洗,预防肛门病术后感染,结果术后439例愈合良好,发生感染者仅11例。提示中药预防和治疗肛门病术后感染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