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杂音在颈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5例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在住院当日进行颈动脉听诊,随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依据病变轻重分为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杂音诊断颈动脉病变、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51.4%、58.3%、79.2%;特异度分别为86.6%、73.4%、63.2%;阳性预测值为89.5%、50.8%、13.3%;阴性预测值为44.5%、78.9%、97.7%;诊断比值比(DOR)为6.84、3.86、6.53。结论颈动脉听诊可以作为颈动脉病变尤其是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初步筛查,但不能替代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62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h后恢复正常。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振国  姚欣  张林红 《临床荟萃》2006,21(4):284-284
患者,女性,32岁,主因间断性晕厥12年入院。患者12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晕厥,多于卧位站起行走时发生,伴有意识丧失,每次持续10余秒至2分钟,未行诊治,1月前查体时上肢血压测不到,在当地医院查血管超声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入院查体:营养中等,脉搏74次/min,左上肢血压测不到,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颈动脉切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讨论4例颈动脉体瘤行颈动脉切除和1例术中阻断颈动脉2h,剥除肿瘤后恢复颈动脉供血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体外颈动脉压迫训练,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负压引流,逐渐恢复活动,给予出院指导。介绍一种自制的简易体外颈动脉压迫器,替代传统的手指压迫法,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压迫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方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性,72岁。1991年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发现右颈内动脉入口处有7mm×5mm×2mm硬斑块。左颈总动脉分支膨大处5mm×3mm×1mm硬斑块。1998年超声随访显示:右颈内动脉入口处硬斑块增至7mm×5mm×3mm,而右颈总动脉主干新发生2...  相似文献   

7.
张亭 《大医生》2022,(4):134-13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0例为试验组,对所有患者采取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 50%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目前已知许多危险因素,包括种族、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习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程度、双侧病变和下肢动脉疾病~([1]),但是目前尚缺乏能预测ACAS进展的生化标志物。生化标志物能预测个体疾病状态(亚临床或临床)、疾病的进展速度、疾病特征或发病风险。现就近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的斑块引发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不同。通过彩色多普乐双功能超声,根据斑块回声特征,鉴别不同性质的斑块、追踪,观察三年不均质回声、低回声斑块软斑表面的纤维帽破裂后易形成附壁血栓,是造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TIA、脑栓塞的主要因素,而彩超显示的强回声斑块,尽管动脉管腔呈70%以上的重度狭窄则相对稳定,临床上引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明显低于上述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对60例脑卒中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超声检测,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性质的判定。结果脑卒中患者有58例发现颈动脉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正常对照组有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影像特征,探讨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的259例经CT、MRI检查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同期本院门诊无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家族史1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增厚,斑块形成较多,其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不稳定斑块形成以及颈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是脑梗死患者重要的超声影像特征,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该研究通过对照性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颈动脉窦阻滞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拟行CAS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145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3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常规行患侧颈动脉窦阻滞,B组(72例)术前不做处理。观察A组患者颈动脉窦阻滞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阻滞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心脏骤停及术后发生脑卒中事件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A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人数比例分别为4/73、12/73,均小于B组的16/72、35/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手术期无心脏停搏和脑卒中事件发生,B组术中发生1例心脏停搏,术后出现3例脑卒中事件。A患者围手术期心脏停搏和脑卒中事件总发生率低于B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颈动脉窦阻滞过程中出现1例患侧上眼睑下垂,经休息后好转。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颈动脉窦阻滞可减少术中低血流动力学改变事件的发生,该技术操作简便,总体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132例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术的护理体会,主要术中护理方法: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监测脉搏、血压,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认为术中对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等的观察与护理,积极配合手术医师的操作是保证手术顺利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 [1 ] 。我们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之进行了研究。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97例 ,男性 6 3例 ,女性 34例 ,年龄43~ 74岁。并以 84例非糖尿病患者作对照。应用 ATL 5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5~ 12 MHz变频探头。患者取平卧头仰位 ,分别检测左右颈总动脉全程及颈内动脉起始 2 cm内 ,二维超声检测内容包括内膜厚度、血管腔内情况、血管内径和狭窄程度。CDFI观测血流状态 ,脉冲多普勒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lt;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lt;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病变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例高血压中61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61%。60岁以上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者5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13例;60岁以下组动脉粥样硬化者11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26例。两组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随年龄增大,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高血压患者筛选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常规首选检查,安全、无创,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侵犯高位颈动脉切除与重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晚期舌癌术后复发侵犯高位颈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先行暴露颅外骨组织、用圆结磨去1cm岩骨段(C5)。用Shunt管行颈总一颈内动脉分流,肿瘤组织行扩大切除(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同时行大隐静脉移植重建颈动。最后用胸大肌带蒂肌皮瓣修复口内外组织缺损。结果:术后2周TCD检查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与术前相近,术后4周颈动脉B超显示血流通畅,术后随访未出现神经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可行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进展与脑卒中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提高斑块稳定性对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尤为重要.本综述系统回顾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背景,斑块稳定性的概念,颈动脉狭窄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以及斑块稳定性的发病机制,最后阐述评估斑块稳定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心绞痛组和心肌梗塞组。应用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二组患者的颈动脉钙化斑发生例数、钙化斑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CAIMT)均较对照组增多增大。P<0.05。尤其当冠脉存在多支病变时更为明显,P<0.01。CAIMT/D在冠心病组≥0.1,P<0.05.颈动脉超声观察钙化斑和CAIMT,是预诊冠脉病变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