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98篇
  免费   4265篇
  国内免费   2746篇
耳鼻咽喉   655篇
儿科学   956篇
妇产科学   508篇
基础医学   3483篇
口腔科学   971篇
临床医学   11292篇
内科学   6268篇
皮肤病学   885篇
神经病学   2046篇
特种医学   31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5676篇
综合类   22558篇
预防医学   9150篇
眼科学   832篇
药学   9138篇
  81篇
中国医学   9164篇
肿瘤学   2524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1246篇
  2022年   1357篇
  2021年   1415篇
  2020年   1718篇
  2019年   1965篇
  2018年   1822篇
  2017年   1167篇
  2016年   1382篇
  2015年   1534篇
  2014年   4029篇
  2013年   3648篇
  2012年   4348篇
  2011年   4707篇
  2010年   4553篇
  2009年   4536篇
  2008年   4507篇
  2007年   4277篇
  2006年   4030篇
  2005年   3914篇
  2004年   3628篇
  2003年   3349篇
  2002年   2950篇
  2001年   2785篇
  2000年   2493篇
  1999年   2046篇
  1998年   1832篇
  1997年   1697篇
  1996年   1600篇
  1995年   1487篇
  1994年   1349篇
  1993年   983篇
  1992年   888篇
  1991年   806篇
  1990年   756篇
  1989年   654篇
  1988年   627篇
  1987年   523篇
  1986年   507篇
  1985年   442篇
  1984年   329篇
  1983年   338篇
  1982年   270篇
  1981年   252篇
  1980年   162篇
  1979年   97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46篇
  1965年   26篇
  1959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存在多种方式,这也说明每一种治疗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其具体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卡马西平是目前公认的一线用药,奥卡西平、巴氯芬、加巴喷汀等二线、三线药物也具有止疼作用,手术主要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神经节阻断术以及伽马刀治疗,综述了三叉神经痛治疗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的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瘙痒和复发性湿疹样皮损为特征。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表皮屏障破坏、免疫失调、皮肤微生物平衡的破坏有关。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是一种IL-7样细胞因子,是过敏性炎症的主要启动因子。TSLP激活的树突状细胞通过OX40配体诱导幼稚的CD4+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产生IL-4、IL-5、IL-13和TNF-α等细胞因子参与AD的发病。遗传学、实验和临床证据均表明,TSLP-TSLPR途径与AD的发病机制有关。Tezepelumab(AMG-157/MEDI9929)是一种针对循环TSLP的人类单克隆抗体,阻断TSLP-TSLPR通路可能会对AD产生显著的临床影响。本文阐述了TSLP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了解TSLP-TSLPR通路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批判性地评估TSLP靶向药物开发的最新进展,以便为TSLP作为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UMP)应用于直径1.5~2.5 cm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直径为1.5~2.5 cm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UMP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一期建立通道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未行单通道手术,未接受输血,无毗邻脏器损伤(肠道、肝脏和脾脏等),无血气胸发生;存在尿外渗或者有明显症状的腹膜后灌注液患者3例(5.0%),均行保守治疗好转;发热(体温高于38℃)5例(8.3%),均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时间为35~98 min,平均(56.1±21.3)min;术后住院天数为3~8 d,平均(4.1±1.8)d;术后立即评估结石清除率为85.0%(51/60),术后1个月评估结石清除率为91.7%(55/60);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为15.0%(9/60)。结论UMP是治疗直径1.5~2.5 cm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观察组采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观察两组修复效果、修复组织挛缩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皮肤色泽、弹性质地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修复组织挛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创面感染、血肿、皮肤部分坏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可改善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效果,降低修复组织挛缩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周思含  刘忞之  杨燕  王伟 《药学学报》2022,(7):2234-2239
病原链球菌为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分泌一种可特异地裂解免疫球蛋白G的降解酶(immunoglobulin G-degrading enzyme of Streptococcus pyogenes, IdeS)。IdeS既可作为工具酶用于IgG的指纹分析,又可用于治疗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疾病。本研究基于质粒pCold构建了两种重组IdeS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Shuffle T7中进行异源表达,经亲和色谱纯化后检测其蛋白活性。结果表明N-端含有His6-标签的重组IdeS产量为4 mg·L-1,其与抗体IgG1以1∶200 (m/m)在37℃反应30 min即可完全酶解。而N-端含有His6-标签且C-端含有硅胶亲和标签(SiBP)的重组IdeS产量为1.5 mg·L-1,其与抗体IgG1以1∶20 (m/m)在37℃反应30 min才可反应完全。C-端融合肽对于IdeS产量与活性都有较大的影响,使其活性降低,不利于后续应用于药物研发。上述结果表明,本系统所表达的N-端含有His6-标签的IdeS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活性,完全能满足抗体类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比研究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酯化还原前后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其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脂质堆积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的均一性和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FPA和酯化还原后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R)的单糖组成;采用油酸(OA)处理HepG2细胞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EFPA与EFPA-R(10、30、100、300 μg·mL-1)分别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EFPA为成分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子量为125.8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7∶7.4∶1.4∶1.8∶1.0,葡萄糖占比最大,EFPA-R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8∶10.6∶2.1∶1.0;在10-300 μg·mL-1范围内,EFPA和EFPA-R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作为给药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EFP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C、TG含量(P < 0.01),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P < 0.05或P < 0.01),EFPA-R干预后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EFPA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情况,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半乳糖醛酸(GalA)的存在可能是其抑制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健康危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预测混苯作业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风险,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取某涂料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考虑苯、甲苯、二甲苯及乙苯在人体内代谢的交互作用,基于PBPK模型模拟上述化学物质混合物同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求解结果。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长期混苯作业有关苯的终生致癌风险值: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7.43×10-3,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1.21×10-4,两者致癌风险均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1.45~19.06,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0.15~1.69;混苯作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水性涂料生产线风险极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工作场所混苯作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预测苯致癌风险及混合有机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非致癌风险范围,为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