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淫羊藿、补骨脂和骨碎补3种补肾壮骨中药对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骨痛和骨质破坏的影响。方法:使用雌性SD大鼠进行实验,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淫羊藿组、补骨脂组、骨碎补组和唑来膦酸组,其中后5组为手术组,在左侧胫骨髓腔内注射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分别给予对应药物。在造模后第20天观察Von Frey纤维刺激的50%缩足阈(50%PWT)及双足负重差异以显示疼痛行为。第21天取材,测定肿瘤体积、左胫骨影像评分、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3种补肾壮骨中药均可使乳腺癌骨转移大鼠50%PWT提高(P0.05或P0.01),补骨脂可使双足负重差异减小(P0.01),淫羊藿可使BMC和BMD升高(P0.05和P0.01)。此外,3种中药均有抑制肿瘤生长和减低骨破坏影像评分的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淫羊藿等补肾壮骨中药在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上具有减轻癌性骨痛和骨质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益肾骨康方对骨转移癌痛大鼠的骨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化瘀组、扶正组、益肾骨康方低剂量组、益肾骨康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鼠乳腺癌MRMT-1细胞悬液10μL缓慢注射于大鼠胫骨骨髓腔内建立骨转移癌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中药组给予相应中药1 m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补肾方法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注射裸鼠左心室,制作乳腺癌动物模型,分别予以益气补肾中药及生理盐水口服,通过骨ECT检查及病理检查明确其骨转移情况,然后通过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每组裸鼠血清中BSP、OPN,M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裸鼠骨转移发生率为80%,而治疗组的发生率为46.6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裸鼠骨转移的发生率要明显降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治疗组中的MMP-1和OPN的表达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BSP的表达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补肾中药能有效减少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的骨转移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对MMP-1,BSP,OPN的表达抑制,减少了乳腺癌细胞的脱落、迁移,并最终通过OPG-RANKL-RANK系统,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的重吸收,减少了乳腺癌的转移和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淫羊藿对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大鼠肿瘤生长和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淫羊藿组、唑来膦酸组和假手术组4组,前3组将大鼠乳腺癌MRMT-1细胞接种在雌性SD大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内造成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瘤细胞。次日给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去离子水,淫羊藿组灌胃淫羊藿水煎剂(相等于生药0.5 g/100 g体重.天),唑来膦酸组皮下给予唑来膦酸。在造模20天后观察von Frey纤维刺激的50%缩足阈(50%PWT)、双足负重差异。第21天取材,测定子宫系数、肿瘤体积、左胫骨放射评分、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结果淫羊藿可使乳腺癌骨转移大鼠50%PWT提高(P<0.05),双足负重差异和肿瘤体积减小,左胫骨放射评分减低,BMD和BMC升高(P<0.01和P<0.05),对于子宫系数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淫羊藿能减轻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骨破坏和骨痛,同时可以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肿瘤生长和骨破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淫羊藿对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大鼠肿瘤生长和骨破坏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雌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淫羊藿组、唑来膦酸组和假手术组4组,前3组将大鼠乳腺癌MRMT-1细胞接种在雌性SD大鼠左侧胫骨骨髓腔内造成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瘤细胞.次日给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去离子水,淫羊藿组灌胃淫羊藿水煎剂(相等于生药0.5g/100g体重·天),唑来膦酸组皮下给予唑来膦酸.在造模20天后观察von Frey纤维刺激的50%缩足阈(50%PWT)、双足负重差异.第21天取材,测定子宫系数、肿瘤体积、左胫骨放射评分、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结果 淫羊藿可使乳腺癌骨转移大鼠50%PWT提高(P<0.05),双足负重差异和肿瘤体积减小.左胫骨放射评分减低,BMD和BMC升高(P<0.01和P<0.05),对于子宫系数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淫羊藿能减轻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骨破坏和骨痛,同时可以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扶正固本法对乳腺癌骨转移后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胫骨内注射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给予扶正固本方药干预,给药后采用IVIS检测乳腺癌在骨环境中的生长情况,X-ray和TRAP染色分析骨破坏及破骨细胞活性情况,并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IL-17、PTHrP、RANKL、OPG、TGF-β、IGF、PDGF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变。结果:IVIS结果显示扶正固本方药可减缓乳腺癌在骨环境中的生长,X-ray和TRAP染色表明扶正固本方药可以减少乳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破坏及破骨细胞活性,ELISA结果显示扶正固本方药可以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7、PTHrP、RANKL、TGF-β、IGF、PDGF的表达水平,提高血清中OPG的表达水平。结论:扶正固本方药可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缓乳腺癌细胞在骨环境中的生长,以及减轻乳腺癌细胞所引起的骨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淫羊藿对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疼痛、肿瘤生长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组和唑来膦酸组,每组16只。胫骨内注射MRMT-1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各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造模后第19天时观察疼痛行为(机械痛觉超敏、过敏和热痛觉过敏);第21天取材,测定肿瘤体积,核医学方法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计数破骨细胞。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淫羊藿组机械痛觉超敏、过敏和热痛觉过敏减轻(P<0.01,P<0.05),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升高(P<0.05,P<0.01),破骨细胞减少(P<0.05),而肿瘤体积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淫羊藿可以减轻乳腺癌骨转移大鼠的疼痛,具有减轻骨吸收和保护骨质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过度激活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ⅠCTP)、血清CA15-3联合骨扫描检测对提高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16例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A15-3、ⅠCTP检测和全身骨扫描(ECT)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68例发生了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58.6%。骨扫描联合CA15-3、ⅠCTP测定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比单独使用骨扫描或CA15-3、ⅠCTP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血清ⅠCTP、CA15-3联合全身骨显像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48-150
骨转移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患者较为常见的病变。徐振晔教授通过辨别邪正虚实,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以及综合性疗法治疗骨转移疗效显著。同时,对于临床不同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治疗,徐教授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中药研究,根据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了治疗骨转移的经验方——骨痛灵方。附病案1则。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晚期易发生骨骼转移出现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截瘫,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十分困难,预后不好。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及方案实施,配合中药治疗,使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文总结我院1994年~1999年应用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71例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全部是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用99TC MDP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全身骨骼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评价补肾壮骨方药治疗骨转移癌骨质破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实验使用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唑来膦酸组和中药组。假手术组大鼠左后肢胫骨的骨髓腔内注射Hank's液,其余各组则在相同部位接种乳腺癌MRMT-1细胞以制成乳腺癌骨转移模型。次日开始对中药组给予补肾壮骨方药灌胃。唑来膦酸组腹腔内注射唑来膦酸。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造模后第19天时观察双足负重差值。对胫骨标本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评分、测定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结果:中药组和唑来膦酸组双足负重差值与TWL均有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唑来膦酸组影像学评分明显改善(P0.01),BMD升高(P0.01或P0.05),BMC亦有升高趋势。结论:补肾壮骨中药可有效治疗骨转移癌疼痛,减轻骨转移所致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骨损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左心室注射MDA-MB-231BO细胞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附子-白术药对、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骨转移组织病理变化,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ELISA法测定骨转移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IL-4含量,Western-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附子-白术药对组、唑来膦酸组骨转移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骨转移组织中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附子-白术药对抑制了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活化,进而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8等的分泌,并上调抑炎因子IL-4有关。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病率很高,70%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或早或迟都会发生骨转移,椎体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约占50%,其次是肋骨、骨盆、颅骨、肱骨、股骨和肩胛骨等,骨转移部位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病变。骨转移可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症状和高钙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89锶(89Sr)和89Sr联合中药骨瘤方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分组方法,分别应用89Sr及89Sr联合中药骨瘤方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86例和40例,观察治疗后骨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情况,比较其转移病灶骨代谢的变化以及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89Sr和89Sr联合骨瘤方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3.72%和95.00%(P>0.05);生存质量的提高稳定率分别为80.23%和95.00%(P<0.05);转移病灶骨代谢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9.30%和52.50%(P>0.05);血液毒性反应分别为28.00%和30.00%(P>0.05)。结论:89Sr联合中药骨瘤方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瘤,可加强治疗骨痛的作用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不增加血液毒性反应,是一种疗效较好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内目前对于癌症骨转移分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应用化疗、放疗、增强免疫治疗,有疼痛症状者给与对症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中医应用中药治疗癌症骨转移疗效较好的报道为数不多。各少数民族医应用民族药治疗癌症骨转移疗效较好的报道少见。本人从2001年9月至今4年多时间以土家族民族医习用药八月莲、马蹄三七、空心草、细叶白花草等药组成的喜复康合剂系列组方治疗数类癌症骨转移患者20例,已确诊癌症骨转移及溶骨性破坏者11例,确诊为癌症伴有典型骨痛症状但未做骨扫描者9例,其中肺癌骨转移13例,乳腺癌骨转移3例,眼球后恶性肿瘤并骨转移1例,胃癌骨转移1例,直肠癌骨转移2例。  相似文献   

16.
从中药复方、中药单药、中医特色治疗3个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概况,展示了中医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前景,同时为临床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提供了西医手段外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机理与治疗,学习王祥麒教授从"肾主骨"论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并整理王祥麒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结果:王祥麒教授秉承中医"肾主骨"经典理论思想,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将该病症归因于癌病日久,肾精亏虚,骨失所养,癌毒入骨,骨蚀髓空,气机闭乱,痰瘀互结,阻滞经络所致。据此提出"益肾填精壮骨为主,兼化痰散结、化瘀止痛"之法,拟定滋肾化痰破瘀方内服,配合佛手金贴外敷治疗本病。结论:王祥麒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附子-白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并结合文献筛选附子和白术的活性成分,使用TCMSP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并导入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同时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附子-白术”通过25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05个乳腺癌骨转移治疗靶点。主要通过9种核心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IL6、MAPK3等30个核心靶点,调控雌激素、破骨细胞分化、PI3K-AKT、HIF-1、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结论:“附子-白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来调控乳腺肿瘤增殖、凋亡、转移并减轻骨破坏、骨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阳和汤对阳虚证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70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S组),阳虚骨转移组(YG组),阳虚骨转移+唑来膦酸组(YGZ组),阳虚骨转移+阳和汤等临床剂量组(YGY组),阳虚骨转移+阳和汤2倍临床剂量组(YG2Y组),骨转移+唑来膦酸组(GZ组),骨转移+阳和汤等临床剂量组(GY组)7组。肌注氢化可的松建立阳虚证裸鼠模型;再将NS组以外的所有裸鼠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MDA-MB-231悬液建立裸鼠骨转移模型;YGY、YG2Y、GY组造模后第5天开始中药煎剂灌胃干预,YGZ、GZ组于造模后第5、7、9、12、14、16、19天腹腔注射唑来膦酸,YG组造模1周后灌胃蒸馏水。用药20天后对裸鼠进行X线摄像、影像学评分、病理组织观察,取骨转移组织进行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结果阳和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裸鼠模型的生存质量(P0.05),抑制骨转移,治疗骨转移引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P0.05),并能明显增加裸鼠OPG的表达(P0.01)、抑制RANKL的表达(P0.01)。结论阳和汤等临床剂量能有效治疗阳虚证乳腺癌骨转移,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加OPG的表达、抑制RANKL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评价中药外用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实验使用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唑来膦酸组和中药组。假手术组大鼠左后肢胫骨的骨髓腔内注射Hank’s液,其余各组则在相同部位接种乳腺癌MRMT-1细胞以制成乳腺癌骨转移模型。次日开始对中药组用3%中药浸剂浸泡后肢。唑来膦酸组腹腔内注射唑来膦酸。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浸泡后肢与去离子水,第21天取材,测定肿瘤体积,对胫骨标本胫骨标本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评分。用免疫组化法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唑来膦酸组影像学评分改善。中药组肿瘤体积减小(P〈0.05),且与PCNA表达的下降趋势相一致。结论:外用中药可有效抑制骨转移肿瘤灶,减轻骨转移所致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