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外科手术治疗存在手术切缘阳性率高、肿瘤易复发等缺点。新辅助治疗可改善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不良病理结局,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亟须总结相关经验,针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基线状态和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新辅助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并保障治疗安全。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组织撰写了关于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上中医药已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但尚缺乏评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标准。根据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特点,我认为评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应包括3个方面:①近期疗效即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③提高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1肿瘤的现状与中西医认识200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下称肿瘤)病例约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颖  殷东风 《医学综述》2006,12(8):504-50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这一新的评价肿瘤治疗疗效的标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理论对此概念早有论述。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中医药与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有效地结合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治疗肿瘤合并症,预防肿瘤转移复发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有效地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如何系统地用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仍然是有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时代,其中Sipuleucel-T已经用于症状轻微的激素抵抗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其他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还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pilimumab)、树突状细胞疫苗(DCVax)以及肿瘤抗原(GVAX~和PROSTVAC-VF)等,均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乐观的应用前景,并均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因此,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全好 《医学文选》1999,18(4):657-659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对治疗方案及方法可根据临床分期、细胞分化、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经济情况而加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1 手术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目的是要求根除肿瘤,理论上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最好方法。15年生存率达86%~91%,但并非真正根除而不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仅属于手术范围扩大,包括整个前列腺、精囊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适于<73岁、全身情况较好、局限B2期以下高分化肿瘤,可提高部分患者生存率[1]。B2期以下高分化肿瘤患者3年和7年生存率均为98.3…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全球第六大恶性泌尿系统肿瘤,其在北欧各国的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的第一位。近2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势态。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最好选择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历程已有20年之久,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金标准。但前列腺癌70%的病例为老年人,患者体质差,各器官功能减退,多合并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大。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成为防止手术并发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力保障。本文总结我院近年1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仅2005年前3个月里就有约232 090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30 350人死于前列腺癌[1].我国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医学界高度重视的课题.现就前列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应依据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的年龄及一般身体状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肝癌由于起病隐匿,发现多为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治疗机制更是倍受关注,中医药在抑制肝癌细胞增生、诱导肝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脂质调节机制、血管异常生成、放射抵抗等特征改变,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方面抑制前列腺癌生长,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本文梳理他汀类药物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从抑制甲羟戊酸途径、调节细胞自噬、调控铁死亡、阻滞细胞周期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多种途径进行简要综述。本文以期为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列腺癌新方案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肿瘤在抗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以及协同西医治疗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对延长肿瘤病人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中医药抗肿瘤,还需要理论上有所创新,在治疗上还需要在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并不断吸收利用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达到提高中医药远期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国医砥柱月刊》“痢疾专号”为研究对象,对民国时期痢疾的病名、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痢疾专号”中涉及治疗痢疾的方剂共317首,以成方方剂居多。提及10次以上的方剂有5首,其中以白头翁汤最多,共17次。涉及治疗痢疾的药物共有150味,其中被应用10次以上的有6味,杭白芍被应用21次。民国时期痢疾的诊疗特色主要概括为理清源流,分型分期论治;继承创新,中医西医兼顾;临证施治,多法多方并用;赤痢疫痢,疑似病证相鉴;辨别死候,妇幼相别;注重细节,误治延治规避;重视医案,夹叙夹议相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索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学》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的品种进行挖掘整理,对其抗瘤机制以及性味归经等进行丰度分析,并结合肿瘤分期进行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组方设计探索。结果共检索得到具有确切抗肝癌活性的植物类中药120味(如桑枝、枸杞子、秦艽、太子参等),其抗瘤机制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调节免疫、诱导凋亡为主,其丰度分别为0.783、0.700、0.467;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丰度分别为0.408、0.283、0.183;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丰度分别为0.625、0.525、0.308;归经以肝、肾、肺、胃、脾经为主,丰度分别为0.663、0.358、0.325、0.317、0.275。抗肝癌植物类中药组方思路如下:(1)肝癌早期宜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为主,可选择性寒味苦辛归肝经的植物类中药;(2)肝癌中期宜以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为主,可选择性平味甘归胃、脾经的植物类中药;(3)肝癌晚期宜以调节免疫和诱导凋亡为主,可选择性温平味苦甘归肾、肺经的植物类中药;(4)治疗过程中同时辅以具肠道微环境调节作用的植物类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和患者病情特征进行个体化组方,以充分发挥中药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抗肝癌中药组方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未来10余年肺癌中西医诊疗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肺癌流行病学情况及诊疗现状,从临床与基础研究角度探讨未来10余年肺癌中西医诊疗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应进一步开展肺癌病因研究;构建肺癌中医临床研究体系,重视中药维持治疗与中医药防治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加强中药与靶向药物联合治疗肺癌,研发治疗肺癌的纳米中药;开展中药对肺癌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系统的干预、对肺癌微环境的影...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医中药扶正培本的肺积方 ,并运用攻癌祛邪的CPV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 1 6例 ,通过临床观察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老年人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中医药治疗在老年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采用,但对其作疗效评价的较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很少。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上海龙华医院肿瘤一科、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的70岁及以上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病例,全部病例均行西医常规治疗,以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药辨证治疗分为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主要结局指标:运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两组病例的性别、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放疗以及中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78例病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综合治疗组37例,西医治疗组41例。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影响老年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的因素是临床病理分期(P=0.001)和中药治疗(P=0.021)。服用中药的风险比是0.393,95%可信区间为(0.178,0.870)。西医治疗组中位DFS为41.293个月,综合治疗组中位DFS尚未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西医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1、2、3、4、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7%、69.6%、63.4%、46.5%、29.6%和100%、86.3%、74.6%、74.6%、74.6%。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是改善老年肠癌预后的有效保护性因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老年肠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延长无病生存期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需要继续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1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近年来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文献,以期对本病未来的临床工作有些许启发。目前以针药结合为主治疗本病的方法包括毫针结合内服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穴位离子导入以及毫针与中药以其他形式的结合,包括中药药棒、药枕、中药点舌、氧驱雾化吸入、灌肠等。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具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反效制约的治疗特点,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胃肠癌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治疗情况,从治形与治神的不同角度探索恶性肿瘤的治疗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的以胃癌、肠癌为第一诊断的患者,按预防复发转移期、带瘤生存早期、带瘤生存晚期、临终前期四个期分析目前治疗在各期中的对形和神应用情况。结果:收集胃肠癌患者437例,胃癌256例,结肠癌94例,直肠癌87例。带瘤生存早期和晚期手术及放化疗应用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均应用了中医抗肿瘤治疗,但在临终前期中西医均不进行抗肿瘤治疗。介入减黄和支架术等对正常形的治疗均在疾病的晚期应用。对神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减轻手术及放化疗反应、胃肠减压、骨保护、止痛、治疗肠梗阻、营养支持等几个方面。患者在预防复发转移期,当西医进行放化疗时,具有扶正和抗癌作用的中成药应用较多;在西医抗肿瘤治疗结束后,中药以抗癌为主;带瘤生存期,抗癌中药应用减少,扶正中药应用次数增加。临终前期无中药汤剂,仅予中成药静脉应用。结论:预防复发转移期对形治疗以放化疗为主,中医抗肿瘤治疗作为辅助,临终前期不进行抗肿瘤治疗。对正常形的治疗均在疾病的晚期应用。在预防复发转移期,在西医对形治疗结束后,以中药治形为主;中药对神治疗疾病全程均在应用,带瘤生存期治神中药应用增加,临终前期中药仅予以对神治疗。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外研究状况,结合临床实践及中医疗效优势,提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切入点,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降低重症CAP失败率和病死率、中医辨证治疗方案降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中医辨证治疗CAP重症肺炎的策略有:1以祛邪扶正为大法。2注重宣降肺气以顺肺之生理特点。3若出现热入心包、邪陷正脱,当须清心开窍、扶正固脱。中医辨证治疗出院后老年CAP患者的策略有:1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为大法。扶正为主,或益气养阴或补肺健脾。佐以祛邪,则当分痰、热、毒、瘀,当以痰(热)、毒为主,佐以活血。2注重宣降肺气。肺脾气虚、痰湿未尽者,治以补肺健脾、佐以化痰解毒;方药宜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入贝母、黄芩、赤芍等加减。气阴两虚、痰热未清者,治以益气养阴、佐以化痰解毒;方药宜生脉散合贝母瓜蒌散入连翘、白头翁、牡丹皮等加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药对等,以探讨治疗中风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方剂共1 143首,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 126首,共包含中药579味,对纳入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时最常用的药物为"风药",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常用的配伍分类为祛风活血、温阳解表、温阳活血等。[结论]在治疗中风时,医家比较重视"风药"的使用,并辅以活血、温阳、化痰、补益、开窍、通络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