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抑郁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单胺递质调节机制转向到抗抑郁药的长期作用机制和抑郁的根本病理生理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的调节、神经分化、神经营养、可塑性等。CREB(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是胞内与抑郁相关的几个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个交汇点,它能对相关基因的转录进行调节进而影响许多细胞因子的表达,并通过这些细胞因子启动细胞、内分泌、行为反应。因此,明确脑内CERB的调节与抑郁的关系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和抑郁症的根本病理生理学有重要的意义。就此,本文对近年来CREB和抑郁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涉及上游信号通路对CREB的影响、CREB对下游基因的调节以及CREB的活性和水平在不同脑区的变化与抗抑郁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幼年雄性昆明种小鼠 (出生后第4天到第21天) 连续给予氟西汀 (10 mg·kg−1, ip, qd), 给药结束后将其正常饲养至成年 (出生后约10周)。研究其行为学改变, 以及慢性给予胍丁胺抗抑郁效应及其对海马腺苷酸环化酶 (AC) 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幼年注射氟西汀的小鼠成年后在开场实验中活动显著减少, 而在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进食潜伏期明显延长, 在小鼠悬尾实验中显著延长小鼠不动时间, 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改变。胍丁胺连续给药 (10 mg·kg−1, ig, bid) 3周后显著增加幼年注射氟西汀成年小鼠的开场活动次数, 并缩短其摄食潜伏期。单次给予胍丁胺 (40 mg·kg−1, ig) 在小鼠悬尾实验中能显著缩短模型小鼠的累计不动时间, 而在放射免疫实验中显著增强海马AC活性。上述结果表明, 幼年小鼠长期给予氟西汀能致小鼠成年后“抑郁样”行为改变, 胍丁胺在该模型动物上则表现出抗抑郁活性, 并且可能与增强海马AC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活力壮”胶囊中的主要原料-海狗肾难以粉碎的问题。方法:作者采用出粉百分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该药炮制过程中影响粉碎效果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蒸罐压力98kPa、蒸罐时间3时、烘烤温度210℃、烘烤时间60min,炮制的海狗肾粉碎效果最好,出粉百分率最高。结论:烘烤温度、蒸罐压力对“活力壮”胶囊原料海狗肾的粉碎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索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学》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的品种进行挖掘整理,对其抗瘤机制以及性味归经等进行丰度分析,并结合肿瘤分期进行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组方设计探索。结果共检索得到具有确切抗肝癌活性的植物类中药120味(如桑枝、枸杞子、秦艽、太子参等),其抗瘤机制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调节免疫、诱导凋亡为主,其丰度分别为0.783、0.700、0.467;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丰度分别为0.408、0.283、0.183;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丰度分别为0.625、0.525、0.308;归经以肝、肾、肺、胃、脾经为主,丰度分别为0.663、0.358、0.325、0.317、0.275。抗肝癌植物类中药组方思路如下:(1)肝癌早期宜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为主,可选择性寒味苦辛归肝经的植物类中药;(2)肝癌中期宜以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为主,可选择性平味甘归胃、脾经的植物类中药;(3)肝癌晚期宜以调节免疫和诱导凋亡为主,可选择性温平味苦甘归肾、肺经的植物类中药;(4)治疗过程中同时辅以具肠道微环境调节作用的植物类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和患者病情特征进行个体化组方,以充分发挥中药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抗肝癌中药组方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单胺受体及受体后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水平探讨胍丁胺(agmatine,AGM)抗抑郁作用的精细机制,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AGM抗抑郁行为改变。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前额皮层突触膜蛋白AC活性。结果表明,AGM(5~40 mg·kg-1,ig)在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模型上均有显著抗抑郁活性。同时伍用β受体/5-HT1A/1B受体阻断剂吲哚洛尔(pindolol, PIN, 20 mg·kg-1, ip)、 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imbine, YOH, 5~10 mg·kg-1, ip)或咪唑克生(idazoxan, IDA, 4 mg·kg-1, ip)对AGM(40 mg·kg-1, ig)的抗抑郁活性具有显著拮抗效应; 而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 PRO, 5~20 mg·kg-1, ip)或5-HT3受体拮抗剂曲匹西隆(tropisetron, TRO, 5~40 mg·kg-1, ip)对AGM(40 mg·kg-1, ig)的抗抑郁活性无显著影响。AGM(0.1~6.4 μmol·L-1)与大鼠前额皮层提取的突触膜共孵可剂量依赖地激活AC活性, 而PIN(1 μmol·L-1)或YOH(0.25~1 μmol·L-1)均显著拮抗AGM(6.4 μmol·L-1)对AC的激活作用; 慢性给予大鼠AGM(10 mg·kg-1, ig, bid)或氟西汀(fluoxetine, FLU, 10 mg·kg-1, ig, bid) 2 w也显著增强大鼠前额皮层基础及Gpp(NH)p 预激活的AC活性。本研究表明, 调节脑内5-HT1A/1Bα2等受体功能, 并激活前额皮层AC可能是AGM抗抑郁活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