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TKA)和分期双侧TK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67例.按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是否分期进行分为同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并发症、治疗因素和治疗效果的差异.术前因素包括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和术前合并症;治疗因素包括总住院时间、总手术时间、伤口总引流量、总输血量;疗效判断采用术前、术后1年时的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作为观察指标,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同期手术患者45例,分期手术患者22例.分期手术组术前合并症率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P<0.05),但两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同期手术组(P<0.01),但同期手术组总输血量明显多于分期手术组(P<0.01),两组总手术时间、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术后1年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及伤口延迟愈合,但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死亡率均为零.结论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期双膝TKA和分期双膝TKA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125-1127
目的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取一期手术、一次住院分期手术和分次住院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23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同期组(n=98)、分期1组(n=85)及分期2组(n=49),全部患者均给予双膝TKA手术,其中同期组患者均在同次手术中完成双侧TKA手术,分期1组患者在一侧肢体手术后7~14 d对另一侧肢体进行手术,分期2组患者的两侧肢体手术间隔时间在15 d至1 a。比较3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输血量、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 a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提出的评分标准对全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分期1组和分期2组患者的输血量显著低于同期组(P<0.01),而总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同期组(P<0.01)。分期1组和分期2组患者的输血量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 a 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3组患者术后1 a 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期TKA手术相比,分期TKA手术患者输血量少,住院时间长,但二者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手术安全性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其均接受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实验组行同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分析2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2组术前、术后HSS膝关节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同期和分期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的方法观察同期与分期进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双侧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同期置换组和分期置换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早期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6个月,同期置换组和分期置换组患者左右侧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置换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分期置换组(P<0.01);早期发热、假体周围感染明显高于分期置换组(P<0.01);两组血栓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同期双侧TKA手术住院费用低,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应据此谨慎选择TKA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同期与分期进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BTKA)安全性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随访资料完整的BTKA患者45例,依据是否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将其分为 A、B两组,A组为同期置换组,B组为分期置换组(手术间隔1~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期手术组的患者合并一种或者几种内科合并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手术组。同期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分期置换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为心血管并发症、血栓形成、发热及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无关节周围感染的发生,至随访时无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膝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BTKA能有效缩短住院和下肢功能康复的时间,但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危险性加大。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期与分期BTKA同样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高屈曲度假体(PFC-RPF)与传统旋转平台假体(PFC-RP)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97例(142膝)行PFC-RPF和PFC-RP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部位以及假体使用情况随机分为4组。对手术后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及胫股角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随访的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单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双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关节假体均能达到效果,但是单膝置换采用PFC-RPF者屈曲度优于PFC-RP,双膝同时置换屈曲度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85-148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TKA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TKA术治疗,观察组则在TKA手术基础上以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和下肢力线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1周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变化和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提高且下肢力线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且下肢力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用于TKA术中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下肢力线以及HSS评分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双侧膝关节炎的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年3月至2013年1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比较同期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结果:电子检索到148篇相关文献,纳入13篇文献(共57 616例)进行系统评价.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27 720例,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29 896例.术后死亡率(OR=2.83)、平均失血量101.85 mL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高(多)于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后肺栓塞发生率(OR=0.65)、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R=1.14)、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OR=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关节深部感染发生率(OR=0.53)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组较低.结论:通过术前仔细评估,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期、分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旋转平台及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旋转平台型假体行TKA,而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行TKA。术后跟踪随访,共12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屈曲度(ROM)。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疼痛、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及ROM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HS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较相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RoM评分也与对照组较为相近,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和后稳定固定平台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可有效的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两者的早期疗效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膝关节疾病患者一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选择性单侧TKA后早期临床疗效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健康问卷调查的差异.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8月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初次行TKA的患者144例(190膝),假体均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GenesisTM‖Smith & Nephew).46例(92膝)行一期双膝TKA(双膝组):男8例(16膝),女38例(76膝);年龄(66.7±8.9)岁;其中骨性关节炎(OA)44例(8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RA)2例(4膝);同期对98例(98膝)行一期选择性单侧TKA(单膝组):男30例(30膝),女68例(68膝);年龄(68.0±4.5)岁;其中OA患者78例(78膝),RA患者20例(20膝).结果 术后双膝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单膝组发生2例切口愈合不良.双膝组44例(88膝)获随访,随访时间11~19个月,平均16个月.单膝组91例(91膝)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SF-36量表调查显示,除两组除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双膝组及单膝组关节活动范围(ROM)分别为(123.7±16.5)°和(123.7±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分别为(91.5±8.5)分和(91.2±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为(1.4±0.9)分和(2.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膝组术后早期在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单膝组,但SF-36量表评价、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ROM等方面较单膝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梁荣伟 《河北医学》2014,(1):116-119
目的:探究并分析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膝关节置换( TKA )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单髁置换(UKA)。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 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S评分为(27.8±2.5)分,与对照组(28.0±2.4)分较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为(108.3±10.5),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胫股角为(176.2±1.4),矫形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较好,较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韩晶  徐海 《新疆医学》2013,43(3):25-27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单侧、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4倒,女性28例,平均年龄64.80±6.78岁,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等综合康复训练。随访6周,接HSS(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 Scale)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在疼痛、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较术前有明显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30膝)。结果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失访;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膝(83.3%),良:4膝(13.3%),可:1膝(3.3%),优良率96.7%。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患者。观察组同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对照组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以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单膝关节置换的围术期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8月于本院骨科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 d、术后5 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应用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功能评定。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 OA组的ROM高于RA组(P〈0.05),VAS评分低于RA组(P〈0.05)。RA组引流量、患肢膝上10 cm周径、住院时间、伤口并发症多于OA组(P〈0.05)。RA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HSS评分低于OA组(P〈0.05)。结论 与骨性关节炎患者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术期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陛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人22例,按照HSS评分标准:50—60分2膝,40-50分22膝,30—40分4膝;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无关节感染、松动,按照膝关节HSS评分标准,优14例、良6例、可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置换术(TKA)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术前随机将100例TKA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行TKA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相关处理,其中研究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后第1、2、6周进行HSS评分及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对照组有l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均经换药治愈;研究组在术后1周和2周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wHS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于术后2周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发生膝前疼痛3例,对照组发生膝前疼痛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少TKA后早期并发症,其在TKA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对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初次同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同期行双侧 TKA 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3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在第2条膝关节 TKA 术毕松止血带之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 mL 生理盐水后静点完毕;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将250 mL 生理盐水静点完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输血量分别为(117.48±214.40)mL 和(357.38±325.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1628.10±570.32)mL 和(2120.11±529.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出现皮下瘀斑患者41例(39.81%),对照组76例(7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7,P <0.001)。两组术前、术后3 h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及术后1个月复查双下肢血管 B 超,未见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结论初次同期行双侧 TKA 手术中于第2条膝关节 TKA 术毕松止血带之前静脉给予TXA 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输血风险及输血费用,明显减少双下肢瘀斑发生率及瘀斑面积,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肺栓塞(P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全膝关节置换术28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A组,n=14)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组,n=14)。记录患者术后5d疼痛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及副作用。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FA组)在术后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副作用方面与静脉镇痛(I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可以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比静脉镇痛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