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金纬纬  蔡平生  林一禾  郑飞云 《浙江医学》2020,42(19):2062-2066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样蛋白2(ANGPTL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增殖与成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子宫内膜腺癌、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标本60例,另择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内膜正常组织标本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组织中ANGPTL2mRNA、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ANGPTL2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ANGPTL2敲除慢病毒感染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分为ANGPTL2敲除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细胞ANGPTL2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将ANGPTL2敲除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植入Nude小鼠皮下,观察并比较两组细胞成瘤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ANGPTL2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组织(均P<0.05)。ANGPTL2mRNA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有关(均P<0.05),与患者绝经情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MI均无关(均P>0.05)。ANGPTL2蛋白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绝经情况、临床分期、ER、PR、BMI均无关(均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敲除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ANGPTL2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敲除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受抑制。敲除组细胞成瘤体积、重量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NGPTL2在子宫内膜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敲除ANGPTL2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及体内成瘤能力,或可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阴道前壁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绝经前后SUI组、POP组、SUI+POP组、对照组共计120例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含量。结果 SUI组、POP组、SUI+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SUI组、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X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是SUI、POP发生的一个原因,提高LOX蛋白含量可能预防或延缓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Fibulin-4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POP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4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参数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 Fibulin-4蛋白在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基质。POP组患者子宫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4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P=0.019)。POP组中Fibulin-4蛋白的表达与脱垂程度、是否伴有压力性尿失禁、绝经状态及阴式分娩次数均不相关。结论 Fibulin-4蛋白在POP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硫酸基转移酶基因1A3(SULT1A3)在子宫脱垂主韧带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3例子宫脱垂(POP-Q分期为Ⅱ~Ⅳ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绝经前18例,绝经后35例),并选取同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和无压力性尿失禁但需行子宫全切术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绝经前20例,绝经后33例)。均于术中取接近子宫颈的主韧带组织(经病理确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主韧带组织中SULT1A3、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 mRNA表达水平,并对观察组随访2年,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与绝经前比较,绝经后主韧带组织中SULT1A3 mRNA水平升高,ER-α mRNA和ER-β mRNA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主韧带组织中SULT1A3 mRNA水平更高,ER-α mRNA和ER-β mRNA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53例子宫脱垂患者中10例复发,其中2例为绝经前,8例为绝经后。与未复发者比较,复发者主韧带组织SULT1A3 mRNA水平相对较高,但ER-α mRNA和ER-β mRNA水平则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者中绝经后主韧带组织SULT1A3 mRNA水平高于绝经前,但其ER-α mRNA和ER-β mRNA水平低于绝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SULT1A3 mRNA与ER-α mRNA和ER-β mRNA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脱垂患者主韧带组织SULT1A3升高,与ER-α和ER-β下降相关,可能是子宫脱垂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阴道前壁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及其相关性的研究,分析赖氨酰氧化酶(LOX)与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及与年龄、产次、体重指数、绝经时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取绝经前后POP组和对照组共4组46例患者,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LOX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相关理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前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对照组(p<0. 01),减少44%;绝经后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平均减少幅度为82%;而且其LOX蛋白的表达在POP组与年龄、体重指数、绝经时间、POP的程度呈负相关,而与产次无相关性;在对照组则与产次呈负相关,而与年龄、体重指数无相关性。结论:①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由于局部LOX蛋白表达减弱所致,提示LOX蛋白表达减弱可能通过影响结缔组织的胶原含量和结构,进而参与POP发生;②POP的发生与年龄、体重指数和绝经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 2,TGFBR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在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floor organ prolapse, POP)患者子宫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例POP患者子宫主韧带及骶韧带组织为POP组,另选取20例因子宫肌瘤同期在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主韧带及骶韧带组织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子宫主、骶韧带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状态,并使用Masson染色进一步观察胶原纤维形态,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BR2、TGF-β1、CT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及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另选取4例POP患者和5例子宫肌瘤患者骶韧带进行全基因转录组测序,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  相似文献   

7.
蔡瑶瑶  徐欣欣  吴雪清 《浙江医学》2017,39(21):1872-1876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宫骶韧带及输卵管峡部神经损伤情况及血清IL-10水平,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3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因子宫颈上皮内肿瘤III级及子宫肌瘤行相同手术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拍摄并记录两组患者腹腔镜下宫骶韧带形态学改变,测定宫骶韧带及输卵管峡部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宫骶韧带在腹腔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损伤及中断,输卵管峡部黏膜层和肌层PGP9.5表达的阳性率及神经纤维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输卵管浆膜层PGP9.5表达的阳性率及神经纤维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宫骶韧带PGP9.5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血管壁周围可见异常增生的神经纤维和血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宫骶韧带神经、输卵管近端黏膜层及肌层处神经即宫骶韧带上行的神经通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盆腔神经损伤与炎症相互作用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FD)的关系.方法 选取女性POP和(或)SUI行阴式手术患者16例,子宫良性病变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15例,术中取主韧带标本,用明胶酶谱法比较分析其中MMP-2、MMP-9酶活性.结果 PFD患者主韧带中总MMP-9活性较非PFD患者明显升高(P<0.001),总MMP-2活性较非PFD患者也明显升高(P<0.01).另外,PFD患者主韧带中总MMP-9较其总MMP-2活性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非PFD患者主韧带中两者活性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MMP-2、MMP-9与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ilms肿瘤基因(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2-ΔΔCt法定量分析W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WT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均P<0.01);WT1 mRNA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浸润情况、雌激素受体(ER)和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情况和孕激素受体(PR)相关(P<0.05);WT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肌层浸润、ER、PR和BMI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W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组织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野生型和突变型mRNA,探讨SHBG与子宫肌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标本,通过RT-PCR及Southern Blot研究子宫肌瘤组织及远离肌瘤的正常平滑肌组织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mRNA表达。结果 在子宫肌瘤组织中野生型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w)与远离肌瘤组织的正常平滑肌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exon VⅡ缺失型SHBG(SHBGv)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SHBG在子宫肌组织表达水平与月经周期无关(P>0.05)。结论 证明了两种类型的SHBG在子宫肌瘤不同肌组织的表达,SHBGw可能与子宫肌局部高浓度激素的产生无关,而SHBGv低水平表达与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补充雌激素的临床疗效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血雌二醇 (E2 )浓度及子宫韧带的雌激素受体 (ER)的观察 ,分析雌激素与SUI和盆底组织膨出 (POP)发生的关系。方法 绝经前、后对照组、POP组和绝经后SUI组共 5组 73例子宫全切患者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韧带、宫骶韧带ER含量。结果  ( 1)绝经前POP组血E2 浓度 ( 4 7.2 9pg ml± 38.30pg ml)、韧带ER值明显低于绝经前对照组 (E2 73.83pg ml± 5 2 .72pg ml;ER主韧带9.5 8%± 2 .39% ,ER宫骶韧带11.6 4 %±2 .6 8%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2 )绝经后韧带ER值 :对照组 (ER主韧带10 .89%± 2 .5 4 % ,ER宫骶韧带13.0 9%± 3.0 3% )、POP组 (ER主韧带11.85 %± 2 .89% ,ER宫骶韧带13.2 1%± 3.4 6 % )及SUI组 (ER主韧带9.6 4 %± 5 .0 1% ,ER宫骶韧带11.12 %± 6 .13% )之间无显著差异 ( P >0 .0 5 )。 ( 3)绝经前、后对照组韧带ER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绝经前对照组月经增生期、分泌期韧带ER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血E2 浓度与韧带ER值无相关性。 ( 4 )绝经后对照组绝经时间与主韧带ER值成正相关 ,与宫骶韧带ER值无相关性。绝经后POP组和SUI组主韧带、宫骶韧带ER值与绝经时间成正相关。 ( 5 )各组研究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Ⅲ型胶原代谢与POP的发病关系。方法:收集本院POP患者和因子宫良性病变行手术治疗的非POP患者各13例,术中取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Ⅲ型胶原含量,ELISA法测定Ⅲ型胶原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含量?结果:POP组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的Ⅲ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ⅢN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OP患者韧带和盆底筋膜组织Ⅲ型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胶原降解的增加,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导致POP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壁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留取4例绝经后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和4例绝经后非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的主韧带和阴道壁,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留取2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和2例非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的主韧带和阴道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无论是光学显微镜下还是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均发现,主韧带和阴道壁组织主要为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无肌肉细胞。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均发生退行性改变。结论主韧带和阴道壁组织中起主要支持作用的是胶原纤维,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的退行性改变在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松弛素浓度与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及绝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POP患者39例(POP组),另设盆底功能正常的39名妇女为对照组;分析POP与血清松弛索水平的关系以及绝经对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POP组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406.7±311.2)ng/L,对照组为(199.4±208.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妇女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172.0±197.5) ng/L,未绝经妇女为(587.5±716.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OP组中已绝经患者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226.2±178.8) ng/L,对照组中已绝经妇女(108.4±98.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OP组中未绝经患者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 1870.2±264.4)ng/L,对照组中未绝经妇女为(373.7±370.4)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血清松弛索水平升高可能是妇女发生POP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素(Visfatin)基因表达的差异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8例GDM(GDM组)、2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的表达水平,测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结果2组网膜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应的皮下脂肪(P<0.05);GDM组网膜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皮下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膜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与FPG、FINS、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0.05);皮下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与FPG、FINS、HOMA-IR、TC、TG、LDLP、HDLP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GDM患者网膜脂肪中Visfatin mRNA存在高表达,并且这种高表达可能与IR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膝骨关节炎病理进程中滑膜成纤维细胞(FLSs)焦亡与其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将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6只/组,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膝骨关节炎组(膝骨关节炎模型),使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法(ACLT)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通过HE染色及Mankin'评分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的破坏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的蛋白和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在细胞实验中,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等量的PBS处理),细胞焦亡组(LPS+ATP处理),小干扰RNA转染组(LPS+ATP+siRNA处理)。使用脂多糖+三磷酸腺苷(LPS+ATP)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发生焦亡,分别使用不同的小干扰RNA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发生焦亡,使用RT-qPCR验证不同的小干扰RNA抑制NLRP1、NLRP3 、ASC和caspase-1的转染效果,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滑膜成纤维细胞中细胞焦亡相关的蛋白和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MGB1的蛋白水平。结果 动物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膝骨关节炎组滑膜组织中焦亡相关的蛋白及HMG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软骨组织Mankin'评分明显升高(P<0.05);细胞实验中,小干扰RNA能够明显抑制NLRP1、NLRP3、ASC和caspase-1的mRNA表达(P<0.05),细胞焦亡组中细胞焦亡相关的蛋白及HMGB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小干扰RNA转染组(P<0.05),各细胞焦亡组细胞上清中HMGB1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小干扰RNA转染组(P<0.05)。结论 在膝骨关节炎病理进程中,NLRPs炎性小体介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焦亡可促进HMGB1的大量释放,这与细胞焦亡下游因子caspase-1蛋白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药物流产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其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 方法: 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药流)或人工流产2种方法,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和药流完全组,每组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10和IL-12在各组蜕膜组织原位的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IL-10和IL-1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蜕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之间。药流组蜕膜组织IL-10表达水平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且药流完全组IL-10表达水平低于药流不全组(P<0.01);药流组蜕膜组织IL-12表达水平高于人工流产组(P<0.01),且药流完全组IL-12表达水平高于药流不全组(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吻合。 结论: 局部蜕膜组织对米非司酮作用不敏感,导致IL-10和IL-12表达水平失衡,二者对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