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I期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带蒂皮瓣在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I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用邻近头皮瓣转移加植皮法、逆流颞顶筋膜瓣转移加植皮法,下斜方肌肌皮瓣转移法一期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36例。结果共切取皮瓣,筋膜瓣,肌皮瓣42块,除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完全成活,功能及外观均满意,随访3月~3年无复发。结论邻近头皮瓣转移加植皮术对术后较小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效果良好,逆流颞顶筋膜瓣加植皮法适应于额顶部头皮肿瘤切除后骨外露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下斜方肌肌皮瓣可满足较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修复头部肿瘤和颅骨骨髓炎症灶切除后的较大创面,尤其是合并有颅骨缺损和硬脑膜外露,甚至硬脑膜缺损的病例。方法:肿瘤或感染病地切除后以和颅骨大面积缺损,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治疗此类患者共9例。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有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外观和功能满意,无1例后期需要进一步进行颅骨的修复。结论:股前外侧以瓣是修复此类缺损的首选皮瓣供区,可以为脑组织提供足够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骨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5例鼻窦肿瘤行上颌骨切除,即刻用全额肌皮瓣、颞肌皮瓣、胸大肌皮瓣等修复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41例,切口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全部转移瓣存活,血供良好。皮瓣部分坏死4例,移植组织瓣边缘坏死,创面延期愈合。结论:完整上颌骨切除仅有硬腭缺损可用赝复体修复,眶周及上颌骨的上部切除选择颞肌皮瓣,全额肌皮瓣修复,下部切除可选择局部皮瓣或黏膜瓣修复;眶底缺损选择颞肌区域性皮瓣、全额肌皮瓣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颌骨切除术后组织缺损选择修复方法的原则。方法:回顾分析45例鼻窦肿瘤行上颌骨切除,即刻用全额肌皮瓣、颞肌皮瓣、胸大肌皮瓣等修复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转移皮瓣均存活,血供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4例,移植组织瓣边缘坏死,创面延期愈合。结论:完整上颌骨切除仅有硬腭缺损可用赝复体修复,眶周及上颌骨的上部切除选择颞肌皮瓣、全额肌皮瓣修复,下部切除可用局部皮瓣或黏膜瓣修复;颞肌区域性皮瓣、全额肌皮瓣则是修复眶底缺损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后创面皮瓣或植皮修复的疗效. 方法 2009年7月至2014年9月92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应用局部皮瓣或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术中做冰冻切片决定手术切缘,其中皮瓣修复创面81例,皮片移植修复11例. 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期修复,皮瓣及移植皮片存活良好,术后随访6~36个月,颜面部外观满意. 结论 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采用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验证的方式可以保证肿瘤的完全切除,应用局部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简便、高效,效果满意,对于切除面积较大病例,选用皮片移植方法修复创面,方法简便,皮片存活容易.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7例头皮肿瘤手术切除和修复的经验。作者指出;头皮恶性肿瘤切除范围至少要距肿瘤边缘1.5~2.5cm,切除的深度要比肿瘤所侵润的组织深1~2个层次。对肿瘤切除后所致头皮缺损的修复,应根据头皮缺损的范围和深度,分别应用局部头皮辨;游离植皮;局部皮瓣和游离植皮相结合;身体其它部位皮瓣移植等方法。对于颅骨缺损,作者不主张即刻修复。  相似文献   

7.
双蒂舌状头皮瓣修复头外伤造成的部分头皮缺损,可获一期修复,成功率高.较埋植软组织扩张器扩头皮修复可减少手术次数,缩短疗程,较单纯游离植皮能生长头发,外形美观.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对6例头外伤所造成的颅骨裸露,部分头皮缺损.实施了以双蒂舌状头皮瓣局部转移修复颅骨裸露创面的手术.均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创面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31例肿瘤切除的软组织缺损,应用皮瓣、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Ⅰ期愈合,外形及相应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尤其对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的远期效果更为理想。对皮瓣、肌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创面的主要优点,应用选择及注意事项等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简便易行、损伤小的下咽成形方法,选择下咽侧后壁癌或梨状窝外侧壁肿瘤,用患侧单、双蒂胸锁乳突肌皮瓣修补咽、舌根缺损。结果:梨状窝癌T3N1M03例,肿瘤切除后采用胸舌骨肌筋膜修补患侧室带、声带缺损,双蒂胸锁乳突肌皮瓣修补外侧壁缺损。吞咽功能正常,2例拔除套管,1例带小管呼吸。T4N1M01例采用单蒂胸锁乳突皮瓣修补咽侧壁及舌根,术后轻度误咽,呼吸、发音功能正常。提示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补咽侧壁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肿瘤和溃疡切除后的修复结果。方法:1994—2004年对28例皮肤恶性肿瘤和溃疡患者进行切除和病理学诊断,其中皮肤鳞状上皮癌1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例,皮肤原位癌3例,皮肤疣状癌2例,皮肤湿疹样癌4例,慢性恶性溃疡5例。手术后残留创面最大7cm×12cm,采用皮瓣、肌皮瓣游离植皮和直接缝合等方法进行修复,其中腓肠肌皮瓣2例,背阔肌皮瓣4例,足底内侧皮瓣4例,邻近皮瓣8例,游离大张植皮7例,肿瘤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结果:28例手术全部成功,切口一期愈合,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年,14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治愈,19例均成活。结论: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皮肤恶性病变的关键,缺损的修复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加以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面颈胸旋转皮瓣复合颞肌筋膜瓣修复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手术后颊部大面积洞穿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颊部恶性肿瘤(原发鳞状细胞癌4例,复发鳞状细胞癌和皮肤基底细胞癌各2例)扩大手术切除术后,分别用颞肌筋膜瓣和面颈胸旋转皮瓣修复颊部黏膜皮肤缺损.[结果]无感染,无失败病例,外形满意.经6个月至24个月随访,有1例肿瘤复发,全部病者存活.[结论]面颈胸旋转皮瓣复合颞肌筋膜瓣修复颊部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洞穿缺损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发现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并确定肿瘤组织细胞Cahractin基因的表达状况。[方法]用荧光差异显示法对2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锁定呈高表达的Caltractin基因。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测定Caltractin基因在10例恶性肿瘤(乳腺癌5例、肝癌1例、胃癌3例及胃平滑肌肉瘤1例)中的表达。而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altractin基因在乳腺癌2例及胃癌2例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荧光差异法显示Caltractin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显示在10例恶性肿瘤中均出现Caltractin基因的过表达。原位杂交法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出现caltractin mRNA信号。[结论]caltractln基因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中呈过表达。关键词:Caltractin基因;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差异显示法;原位杂交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268例心脏、心包肿瘤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心脏、心包的原发和继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种分布。【方法】对尸体解剖9588例、活体组织检查30万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有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64例,发病率0.14%。良性肿瘤55例(黏液瘤49例,89%;心包囊肿4例,7%;心包囊性淋巴管瘤及良性畸胎瘤各1例,共占3%),恶性肿瘤9例(心包间皮瘤3例,33%;血管内皮肉瘤及纤维肉瘤各2例,22%;未分化肉瘤和心包恶性畸胎瘤各1例,11%),良、恶性肿瘤之比为6:1。943例全身各脏器恶性肿瘤中心脏转移204例(22%),首位是白血病(55%),其后依次肺癌(14%)、恶性淋巴瘤(13%)、间叶组织肉瘤(5%)和胃癌(3%)。心脏、心包原发性瘤与继发性瘤之比为1:3。【结论】心脏、心包原发瘤发病率为0.14%,转移瘤22%,继发瘤是原发瘤的3倍。肝癌、绒癌、脑瘤及胰腺癌少见或不见心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像辅助定位采取脑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方法]16例患者采取以临床资料、影像及无框架立体定向仪的综合方法定位,脑沟入路或部分采用脑沟入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影像学全切除6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12例患者生活自理,其中6例生存期超过5年,1例术后3年复发未再治疗,1例术后2年死亡,失访2例。[结论]影像辅助定位胸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效果良好患者生存期长,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6.
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及转移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形态相似的一系列肿瘤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 对肝脏的20例原发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及26例转移性肿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用SP法和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0例(43.4%)原发肿瘤中肉瘤样癌3例(6.5%),血管肉瘤11例(23.9%),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2(5%)例,梭形细胞类癌1例(2.2%),未分化肉瘤3例(6.5%);26例(56.5%)转移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GIST)20例(43.4%),平滑肌肉瘤3例(6.5%),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2例(4.3%),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2.2%)。46例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无论原发或转移,在形态上都有重叠,其中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结构最为常见,几乎在每一类型的肿瘤中均可出现。组织形态最为复杂的是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同一肿瘤内同时出现2种或3种不同结构的情况在切除的肿瘤标本中广泛存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间质瘤CD117大部分病例阳性,存在原发瘤阳性而转移瘤阴性或同一肿瘤内部分细胞阳性部分细胞阴性的情况。平滑肌肉瘤SMA阳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NF、S-100阳性,二者均CD117阴性。血管源性肿瘤对CD34、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有不同的阳性反应。肉瘤样癌CK及Vimentin均阳性。梭形细胞类癌CK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结论 原发的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血管肉瘤最为常见,转移转移瘤则以胃肠道间质瘤最多,其形态的复杂性、相似性,使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成为诊断这类肿瘤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癌伴腔静脉瘤栓形成病人的治疗及预后的情况。方法:对7例肾癌合并腔静脉瘤栓形成病人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7例病人通过手术治疗均完整切除肿瘤及腔静脉瘤栓。有肾门淋巴结转移者同时清除淋巴结。术后病理回报:4例为透明细胞癌,其他3例为少见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4例病人中3例术后存活两年复查未发现有肿瘤复发,1例失访,其余3例均于术后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伴腔静脉瘤的病人仍可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其他亚性度较高肾癌的患者在有腔静脉瘤的同时也有肾门旁淋巴结肿大患者即使行根治手术治疗,预后仍不良。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眼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6例常见眼睑恶性肿瘤的P16蛋白。③结果 眼睑恶性肿瘤P16蛋白阳性者均为细胞核染色,其中28例基底细胞癌(BCC),18例鳞状细胞癌(SCC),13例睑板腺癌P16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0%,54.55%,56.52%,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P16蛋白阳性表达,阳  相似文献   

19.
程大丽  张淑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3):1935-1937,1944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 B p65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期与肿瘤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 B p65,cyclinD1在32例宫颈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肿瘤中NF-κ 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8%(22/32),cyclinD1 78.5%,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 B无1例阳性表达,cyclinD1表达率为18.5%。结论NF-κ B p65在宫颈癌中异常活化,并与cyclinD1过度表达密切相关,NF-κ B p65可能通过上网cyclinD1表达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汪洪源  王明刚  杜晓扬  汪凯  魏祥品 《安徽医学》2010,31(12):1432-1434,F0003
目的为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探索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美观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应用在游离背阔肌皮瓣的基础上,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形状和组织量设计和切取以胸背血管主干、外侧分支及其穿支供血的,保留胸背神经的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缺损的创面共9例,头皮瘢痕癌6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状细胞癌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8 cm~20 cm×11 cm,病程3~18个月。切取皮瓣范围15 cm×9 cm~23 cm×12 cm。结果 9例移植肌皮瓣全部成活,8例创面I期愈合,1例II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术后3个月颅内复发,再次切除,其余8例均无复发。修复后不臃肿、平整美观,放疗后均无溃疡。供区愈合后瘢痕隐蔽,供区上肢功能良好。结论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损伤小、组织量切取灵活、血供丰富、修复后形态美观,是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