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3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予寒湿痹颗粒与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缓解关节疼痛、降低类风湿因子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证属寒湿痹阻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78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片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寒湿痹颗粒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71.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43.59%),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等寒湿痹阻证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状况,加快患者的恢复,此治疗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寒湿痹片治疗寒湿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寒湿痹片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寒湿痹阻型的 396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0 .0 1) ,有明显差异。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试验组在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和关节疼痛、晨僵及冷痛方面优于对照组 (P<0 .0 1~ 0 .0 5 ) ;在改善关节肿胀方面无明显差异 (P>0 .0 5 )。不同疾病的疗效两组间比较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两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 ,则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5 )。说明寒湿痹片和对照药治疗风湿病均有显著疗效 ,但寒湿痹片在某些方面优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驱寒通痹片治疗尪痹(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驱寒通痹片),对照组40例(口服美洛昔康片、来氟米特片),3个月后观察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驱寒通痹片治疗尪痹(寒湿痹阻证)优于美洛昔康片与来氟米特片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寒湿痹阻型的 375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 <0 .0 1) ,有明显差异。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试验组在改善关节肿胀、冷痛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改善关节疼痛、晨僵和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不同疾病的疗效两组间比较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 3种疾病 ,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说明寒湿痹颗粒和对照药治疗风湿病均有显著疗效 ,但寒湿痹颗粒在某些方面优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6.
吴昊  王文婷  张雷  姚丽萍 《新中医》2019,51(9):17-20
目的:探索腕关节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医分型包括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每种证型20例,对所有人员进行腕关节超声检查,分析各类人群的超声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人员滑膜厚度、腕关节滑膜炎及腱鞘炎超声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湿热痹阻证患者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健康组(P 0.05)。湿热痹阻证患者腕关节滑膜炎超声评分及腱鞘炎超声评分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患者(P 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滑膜血流信号依次逐渐减少,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寒湿痹阻证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但湿热痹阻证患者血流信号分级与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 0.05)。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依次逐渐降低;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患者腕关节骨侵蚀发生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患者(P 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中医分型患者实施腕关节超声检查显示的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滑膜炎、腱鞘炎、骨侵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超声检查辅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7.
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蜀京  盖兰 《四川中医》2006,24(1):58-59
目的:观察乌头汤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证属中医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辨证处方,以口服煎剂的方法,经用乌头汤加味治疗本病35例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总有效率约91%,在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晨僵、关节功能受限等方面效果较明显。结论:乌头汤加味治疗辨证符合中医寒湿痹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探析在中医辨证属寒湿腰痛的患者中联合应用补肾活血方、盘龙七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受治疗的60例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中医诊断为腰痛(寒湿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盘龙七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补肾活血方、盘龙七片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均发生变化,较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补肾活血方联合盘龙七片应用于寒湿痹阻腰痛的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促进了腰椎功能恢复,并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温痹饮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温痹饮联合甲氨蝶呤片以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DAS评分及证候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别检测CRP、ESR含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D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痹饮可有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王燕丽 《吉林中医药》2007,27(10):29-29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辨证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寒湿痹阻、经络瘀滞型的颈椎病应用痹祺胶囊治疗。结果:痹祺胶囊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痹祺胶囊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复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免疫有关。本病属中医学的"虚损"、"发斑"之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中医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病证结合,指导用药,临床以补虚益损为要,从虚劳论证,而以调补肺、脾、肾为其治疗关键,遣药配方,以"人"的整体为本。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及研究探索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本病,无一不效,旨在发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中医多归入"口疮"的范畴,认为外感六淫燥火、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脏腑内伤功能失调为主因,其病理机制为火热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注重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色,多从虚火与实火两个角度辨治,分型多样。一些医家自拟经验方也取得了很好疗效。中医常用治疗方法有中药煎剂口服、局部贴敷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医对口腔溃疡的愈合及防止复发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由于发病率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疾病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疾病、评价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痞满","胀满","胃脘痛"的范畴,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确切,因此,从中医角度研究疾病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探讨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将为本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文章对文献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将为建立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前期基础,也为从中医角度研究疾病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和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临床采用未病先防、早治防变和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治疗肛裂可明显减少肛裂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降低手术比例,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的效果,与单纯中药及单纯西药的效果。方法:对150例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50例,治疗6个月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中药组总有效率80%,西药组总有效率58%,治疗组和中药组比(P<0.05),治疗组和西药组比(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是治疗肾病的理想方法,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马岩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32-133
鼻鼽,又称"鼽嚏",为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在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后,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刻,尤其在临证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导师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规律,首次提出"以饮论治"鼻鼽的学术观点,是对中医论治鼻鼽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延展。笔者试从理、法、方、药角度,来浅述中医"以饮论治"鼻鼽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方法: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变""膝关节退行性病""老年性膝关节病"等为检索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检索已发表文章,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优势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所有试验质量均不高,未发现双盲试验。分析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总显效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21,95%CI:2.33~4.41)。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提示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控制尚可。结论: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有益。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不高,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以"防"为核心,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倡导未病先防,重视养生,核心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健康管理通过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和行为,降低危险因素,维护人体健康。健康管理与"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现"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融合,形成现代中医健康管理体系,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健康管理,大力推动"治未病"的普及与发展,为中医药发展开辟新方向,使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是祖国医学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西医治疗脂肪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治未病"与脂肪肝管理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构建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脂肪肝中医管理模式的构想,其基本框架包括:①建立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体质辨识、危险因素辨识为一体的综合辨病模式,建立长期随访体系。②建立分层管理的策略和体系。③运用养生理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体系。④建立多途径的脂肪肝中医药特色疗法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西药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治愈率低,已成为导致死亡的首位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西药作用靶点明确、途径单一、起效迅速,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持久温和的作用特点,二者联合应用在复杂疾病、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能优势互补、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本文重点对中西药联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中药为主、西药为辅,西药为主、中药为辅,中西药并重"的联合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