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四逆散"为张仲景《伤寒论》方,本方主证为传经热邪,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末的四肢厥逆证,故方名"四逆"。其主治病症如《伤寒论》所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故"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主证为四肢厥逆故方名以"四逆"而得名。后世疏肝诸方,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系列亦由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综合加味而成。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肝郁四肢厥逆、或肝脾不和而致脘腹、胁肋痛庝等病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杨树千老中医(1893~1971年)医术精湛,擅长内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药物方剂的研究造诣精深,现将先师应用四逆散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四逆散的适应证四逆散一方首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方适用于:1.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致四肢逆冷之"阳厥",并见胸下痞闷,胸胁苦满  相似文献   

4.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28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自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是治疗少阴阳气郁遏不达所致的四肢厥逆为主症的有效方剂。笔者体会到凡是属于肝郁气滞或阳气郁闭所滞者,都可以用本方加减化裁,多可获得较好疗效。现将本方的临床应用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龚子夫导师是我省著名的中医内、妇、儿科专家。他勤求古训,善用经方,师古而不泥古,临床发挥,疗效卓著。现将龚师对经方四逆散的见解与临床运用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 理解四逆散,全面深刻,独具匠心1.1 四逆散的含义与衍化《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龚师说,本方中之四逆症,是由于肝阳之气郁滞于里,不能宣达四肢所致,与四逆汤证的阳气衰微之四肢厥逆有本质之别。四逆散之四逆病位重在肝经,病性属实而偏热;而四逆汤之四  相似文献   

6.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治疗胁痛、阳痿、三叉神经痛、胃痛及慢性胆囊炎每获显效,附以验案5则以佐证。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宣达郁滞之功,除治疗以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外,笔者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胁痛、阳痿、三叉神经痛、胃痛、慢性胆囊炎等疑难杂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四逆散为《伤寒论》所载经方,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该证虽言少阴病,但并非少阴寒化证,而是肝胃气滞,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所致,故见手足不温。正如《医宗金鉴》曰":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笔者临床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常收良效,兹介绍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娆 《光明中医》2013,28(9):1839-1840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其方证见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明确指出四逆散的主症为四逆,其他均为或然症,并在书中列出或然症的用药加减。仲景虽然将四逆散方证归于少阴病篇,但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以及后世医家对于四逆散的临床应用看,四逆散并不是少阴病之方,放在少阴病篇中只是为了提醒后世医家厥证有寒热之分。四逆散所致四逆系气机不畅,因热致厥,形似少阴四逆证,但绝非少阴病之寒厥。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方来源于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指阳为阴郁在里,不得宣达于四肢,而致的热厥,以及因之而造成的气机不宣,气血郁滞所引起的诸症状,应采用具有宣达郁滞功效的四逆散治疗。四逆散原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方中柴胡宣阳解郁,和其枢机使阳气外达;枳实泄热结,破滞气;白芍和血敛阴:甘草调逆气,缓中洲以解郁热。上四味共  相似文献   

10.
热厥试析     
《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探求此证四肢之厥逆,实为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郁于里,不能布达四肢.李士材说,此"乃阴中涵阳之症,唯气不宣通,是以逆冷".柯琴认为,证属"阳邪下陷入阴中,阳内而阴反外,以致阴阳脉气不相顺接".可知此证之四肢厥逆,非有阴无阳,而是阳郁于内,因此其厥逆程度并不甚重,仅仅表现为手足不温,冷不过肘,厥不过膝,与阴寒致厥有本质上的区别.仲景于此,辨证几微之间,抓住疾病本质,投以辛苦寒酸的四逆散,疏肝开结,行气舒郁,透解郁热,使阴阳和调,则厥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见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因其或然证较多,临床医生应用存在困惑,故认为脉象在四逆散方证的辨识中有重要意义。四逆散所治四逆系气机不畅,因热致厥,应属少阳,故考察四逆散方证尤其是其脉象当从少阳切入。弦细脉是少阳病的主脉,但四逆散方证虚象并不明显,而是以热郁气血阻滞为主,临床上四逆散方证的脉象少见弦细而多见弦脉,因此弦脉应是四逆散方证的主脉。  相似文献   

12.
何赛萍临证运用四逆散的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被认为疏肝之祖方,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原文用治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何老师宗仲景本旨,并在后世医家运用四逆散的不断完善中寻求发展,现已成熟运用四逆散加减于临床各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并创立了三花四逆散、枣仁四逆散等诸多良方。我有幸待诊于侧,受益颇多,现将其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四逆散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是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后世疏肝诸方,如《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和剂局方》逍遥散等皆是从本方发展而来。唐宗海《血证论》认为四逆散乃"疏  相似文献   

14.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等分组成,具有透邪达表、宣通郁阳的作用,为治疗阳郁厥逆和肝脾不和的常用效方。笔者以四逆散与射干麻黄汤、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及石韦汤组成合方,治疗内、外科多种疾病,取得良效。兹摘录验案4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在五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四逆散的主治即为原文,而六版及七版教材则多了"阳郁厥逆及肝脾不和证"两证,但并没有主次之分.临床上四逆散用途广泛,无论何脏病变皆可应用,但其方义并未能清晰揭示组方之真义,初学者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是用来治疗肝失条达,气郁致厥的代表方剂。其药物组成是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所治之厥证乃肝气不畅,阳郁不达四末使然。后世根据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所治病证甚广。笔者用其加味治疗1例肾结石,疗效满意。盖肾结石患者常可见腹胀疼痛,甚则四肢厥逆,冷汗等症状,符合四逆散所治之证候,且结石多因湿热煎熬津液而成,湿热内蕴可致气机不畅,用本方令气行湿化,阳气得舒,透达四末而四逆可除。  相似文献   

17.
仲景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笔者认为:此方专为调理气机所设,其意在于疏畅肝气.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首见于张仲景之《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全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组成。原方为阳郁厥逆证而设,但究其病机不离肝气郁结,故四逆散现多用于肝胆气郁、肝脾不和所引起的胸胁胀满,脘腹胀满疼痛等病症。笔者取其疏通气机之功,灵活化裁,临床用于治疗男性乳腺增生,颇有收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318条,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对本条主证,伤寒各家历来存有疑议。笔者从临床体会,是由外感热病传里,郁热不达所致高热四逆。举例于下: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古今学者大都认为,四逆散列于《伤寒论》少阴病篇,并冠以"少阴病",但不是用来治疗真正的少阴阳虚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