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逆散"为张仲景《伤寒论》方,本方主证为传经热邪,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末的四肢厥逆证,故方名"四逆"。其主治病症如《伤寒论》所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故"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原方载于《伤寒论》少阴篇,治疗“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此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药组成,是疏肝法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东政 《河南中医》2010,30(6):541-542
采用四逆散治疗胃溃疡,治以健脾疏肝理气;治疗肠炎,治以调和肝脾,疏理气机;治疗胆囊炎,治以清热化湿,疏肝利胆;治疗心肌梗死,治以疏理气机,活血化瘀。均取佳效。  相似文献   

4.
郑亚琳  倪婧  高彦彬 《新中医》2018,50(9):230-232
正四逆散一方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组方虽简但配伍精当。关于此方证的病机讨论,历代医家多执不同意见,有热厥说、寒厥说~[1]等。笔者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源自《伤寒论》,原文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由芍药、甘草、柴胡、枳实组成。本方原本用于治疗热厥或胃脘痛,泄利下重等,现笔者用于治疗胆囊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许多疾病,特举验案3则于后。  相似文献   

6.
7.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科 《陕西中医》1989,10(7):312-312
<正> 四逆散一方首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内科多种病证,取得满意疗效,介绍于下。一、乳癖:白某,女,46岁,1983年6月15日诊。自诉乳房出现肿块且疼痛1年。1年前左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5个,大的如栗子,小的如花生豆,推之可动,表面光滑,情绪波动时疼痛加剧,伴有胸闷、纳呆,时喜叹息。曾在当地服用中西药物(药名不详)效不显。舌苔白根稍腻,脉沉滑右关弦。诊为乳癖,证属气滞痰凝,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处方:醋柴胡、海藻、昆布各10克,白  相似文献   

8.
刘春龙  胡连军 《河北中医》2008,30(10):1048-1049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治疗由于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而出现的热厥轻证.其5个或然证亦是由于肝胃气滞,疏泄不利,升降失常,经脉不通所导致的不同证候.方中柴胡味薄气升,疏肝解郁而透达阳气;枳实味苦主降,破气散结而宣通胃络,一升一降,气机调畅 .白芍药、甘草制肝和脾缓急益阴.药虽4味而临证加减应用,疗效非凡,体现出了经方之神奇.现将笔者临床应用四逆散治疗5个或然证的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方中柴胡、枳实、芍药三药具有疏、行、破之功,以求"木郁达之"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严谨,疏达肝胃,宣通阳气。我们用此方治疗肝郁气滞所致不育、不孕症效果甚佳,介绍如下。1阳痿不育32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患者阳痿1年,查B超前列腺无异常发现。自认为肾虚,遍服多种补肾壮阳药,久而无功。患者两目炯炯有神,体魄甚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和解少阳的一张名方,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志强 《河南中医》2013,33(4):500-501
生理上,性欲之起,阴茎之用,精液之化,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病理上,肝气都结,肝经湿热,寒凝肝脉,均可导致肝之疏泄失司,气血运行受阻,阴之器用不能,而致男科诸疾.四逆散药虽四味,却可运转枢机,透达阳气,使邪去郁开,气血调畅,故运用于男科,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随症加减运用.同时,还应采用传统的中医心理疗法,如说理开导、暗示解惑、以情胜性、顺情从欲等,疏利肝机,缓解患者心理不良因素,取得患者信任与配合,做好患者教育指导,亦是治疗成败的主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四逆散原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其所主治之“四逆”为热厥,系传经热邪,陷于里,阳气内郁,不能外达所致的四肢逆冷。方中柴胡疏转气机和解少阳,使枢机运转而透解郁热;枳实行气消滞,泄热降浊;柴、枳相配可升清降浊,兼下滞气;芍药养血活血柔肝止痛;炙甘草缓急和中。芍、草相合可调理肝脾,则土木得和而气机流畅。枳、芍合用  相似文献   

13.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癔病性瘫痪 潘某,女,32岁。1990年7月2日诊。1天前因恼怒而昏厥,针刺人中、涌泉穴后苏醒,但双下肢痿软沉重不能行走,伴胸脘满闷而胀,周身沉重烦乱,手足麻木发凉,时欲哭,善叹息。查体见双下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苔薄白,脉沉弦。诊断为癔病性瘫痪。试用针刺和暗示疗法,未效。辨证属肝气郁结,经络阻滞所致之痿证,应疏肝解郁,佐以通络,予以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白芍、川牛膝各15克,枳实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剂。3日后来诊,述当天服一剂后,周身沉重烦乱消失,现已行走如常,余症皆除。随访2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徐焱琛   《新中医》2007,39(5):70-70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枳实、柴胡、白芍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功效,主治传经热邪、阳气内郁之热厥证。笔者临床灵活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外感发热或胁肋、脘腹疼痛,亦可用于心悸、郁证、月经不调、盆腔炎等疾病,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方由黄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甘草、生姜、茯苓组成,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去大枣加黄连而成,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临床运用得当,可以治疗痰热内扰所致多种病症,尤其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该方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等四味药组成.药虽四味,配伍严谨.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和胃理脾,透邪之功.笔者临床依其功效,推衍变化,加减化裁治疗各种杂病,每获佳效.略有心得,不揣浅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肖霞 《光明中医》2012,27(6):1261-1262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少阴病四逆证,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笔者临床应用四逆散化裁治疗肝脾不和所致的头痛、胃脘痛、咳嗽、便秘等病有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案1 李某,男,33岁.2010年8月21日初诊.主诉:头部胀痛1个月.患者1个月前因工作紧张,出现头部胀痛,以两侧为主,伴烦躁易怒,夜寐欠安,入睡困难,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  相似文献   

18.
霍建锐 《河北中医》2008,30(12):1285-1286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是治疗少阴阳气郁遏,枢机不利,四肢厥冷的主方。方由柴胡、白芍药、枳实、甘草4味药组成。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郁阳为主药,辅以白芍药益阴和营,二者配伍,一阴一阳,使邪气外透,阳气升发,与阴气相合,阴阳顺接,佐以枳实开痞降气,与柴胡相合,一升一降,使枢机运转,气机调畅,则郁阳通达;甘草缓急和中,配白芍药柔肝和脾。阳郁得伸,气机得调,阴阳和协,四逆自痊。  相似文献   

19.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临床不论外感内伤、何种疾病,只要具有肝郁气滞症候者,用四逆散加减治之均会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