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设计神经内科介入治疗专科护理记录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神经内科介入治疗专科特色设计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将96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同期使用新旧两种护理记录单进行围术期记录,比较两种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护士对表单的评价及常见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新护理记录单的评价高于旧护理记录单(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介入治疗专科护理记录单体现专科护理观察特点,书写简洁,信息可靠,提高护理记录质量,利于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护理进展,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格式抗凝溶栓药物护理记录单的使用在发现骨科血栓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骨科2012年3~10月住院的35例应用普通护理记录单的血栓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住院的33例应用表格式抗凝溶栓药物护理记录单的血栓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结果表格式抗凝溶栓药物护理记录单的使用显著提高了护士主动、及时、有效观察患者出血并发症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格式抗凝溶栓药物护理记录单在骨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能更加客观及时地反映用药后的出血倾向,有效保证及时干预,提高护理质量,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7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加强围术期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设计适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126例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观察组按照自制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表进行围术期处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围术期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检查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术前检查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按照自制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表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可降低患者术前检查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46例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行疼痛、并发症预防以及功能锻炼护理。术后随访1年,记录比较2组患者脊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Asia分级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年,2组患者脊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且观察组脊椎JO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的康复期护理可以减少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加快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及气管牵拉训练的重要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60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护理,试验组除行常规骨科护理外,重点加强了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气管食管牵拉训练,体位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咽喉、伤口出血等情况,加强四肢功能训练及出院指导.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实施严密观察及优质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颈椎骨折前路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采用前路减压治疗的颈椎骨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节管理能够给予颈椎骨折患者正确的指导和护理,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的影响.方法:将8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3~7 d进行气管推移和术中体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较常见,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此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余莉  倪红 《华西医学》2009,(8):1977-197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颈椎前路手术患者66例。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实施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活动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带锁钢板固定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前路减压、植骨、颈椎带锁钢板固定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经验。方法正确评估患者,术前作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重视术前准备,作好术前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3例患者中,2例发生声音嘶哑,1周后恢复正常。患者神经功能均改善,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减压、植骨、颈椎带锁钢板固定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满意。作好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对促进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康复、防止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脑外伤表格加焦点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指导神经外科医护人员专业化、个体化观察病情,进一步优化细化护理内容,更好地保证脑外伤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方法 根据疾病种类和症状学特点设计脑外伤表格加焦点式护理记录单,与原运行的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单对照,选择护理记录时间、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护士专业知识考试结果、医生满意度作为效果评定指标.结果 临床应用130例患者,经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原运行护理记录单.结论 表格加焦点式护理记录单更能科学便捷地记录脑外伤病情及治疗护理过程,突出个体化、专业化的护理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20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10例,一组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另一组采用传统术式,即切开复位、颈椎体次全切除术,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骨折愈合率、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脊髓损伤,使颈椎获得稳定,使椎体高度无丢失,生理曲度良好,无假关节形成,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焦点式解决护理模式在CARTO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8例接受CARTO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启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围术期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焦点式解决护理模式。评估2组心理状态,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h、术后1 d和术后3 d时,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TO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焦点式解决护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骨科收治的6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髋关节复位及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复位优良率及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云英  丘德赞  黄晓 《全科护理》2013,11(9):797-79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观察要点、对策。[方法]对2009年5月—2011年6月我科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32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其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给予相应护理对策后所取得的效果。[结果]术后搬运、脊髓神经损伤、咽喉部水肿、颈深部血肿、植骨块的脱落等是颈前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重视术前训练、密切注意术后病情、及时对症处理等,可以减少颈前路手术后各种早期的并发症,使病人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中医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般患者中医表格护理记录单的设计方法和使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中医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将118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93例,实验组采用中医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对照组采用文字式护理记录单,观察两组完成记录所用的时间及中医护理要点记录完整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完成记录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中医护理要点记录的完整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表格式护理记录能缩短记录书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能较全面地反映中医护理观察要点,体现中医护理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耳鼻咽喉口腔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实用性、科学性.方法 将28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实验组采用耳鼻咽喉口腔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书写护理记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记录单叙述式书写护理记录,书写内容为人院后首次、术后首次护理记录.比较两组(单份病历)书写记录平均耗用时间及书写质量.结果 实验组书写护理记录的平均耗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书写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使用耳鼻咽喉口腔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既能够缩短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又能保证护理记录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颈椎疾患是骨科较常见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恢复颈椎康复的有效办法,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目的是切除突出椎间盘以解除对神经和椎动脉的压迫[1].颈椎前路手术术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术后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50例,术后经积极护理及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并使用专用皮肤管理记录单,有效防范压疮风险管理的护理记录缺陷。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专用皮肤管理记录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记录方法,比较观察两组患者24h的记录详情及记录效果。结果观察组使用专用皮肤管理记录单后,记录单的种类、去向、记录内容,临床护士记录状况、与患者沟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专用皮肤管理记录单能有效防范压疮护理记录缺陷,优化压疮风险管理的记录流程,提高护理记录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糖尿病足伤口护理记录单的临床应用效果,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内容,体现专科护理内涵。方法 在原版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足伤口护理记录单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和内容更新,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共81例为研究对象,由具有伤口治疗师资格的2名伤口治疗护士负责糖尿病足的创面评估、伤口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创面处理,按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39例患者,使用原版护理记录单;观察组42例患者,使用改良后的护理记录单。比较改良前后2组患者的伤口护理记录单在首次书写时间以及第2次、第3次护理记录书写时间上有无差异。结果 因观察组改良后的伤口护理记录单增加了伤口首次护理记录,对新入院患者,首次评估及书写时间延长约1.21 min/(人·d)(P<0.05),但使用改良伤口护理记录单,第2次记录平均节约时间1.67 min/(人·d)(P<0.05),随着后续创面处理次数增多,时间成本节约越明显,至第3次记录平均节约时间2.18 min/(人·d)(P<0.05)。结论 观察组改良后的糖尿病足伤口护理记录单评估及伤口护理信息更加完整全面,且有效减少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提升了糖尿病足创面处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