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优化扫描序列对不同孕周胎儿颅脑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368例已行MRI检查的孕妇,其中妊娠≤27周者34例(A组),妊娠≥27周者334例,随机抽取妊娠28~34周者(B组)和妊娠≥35周者(C组)各34例.所有对象均采用T2WI扫描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真稳态进动快速采集(True FISP)序列进行轴位扫描及T1WI扫描快速小角度单次激发(FL2D)序列,对所获图像的清晰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T2WI扫描图像上,A组和B组的HASTE序列、True FISP序列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HASTE序列和True FISP序列清晰度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2D序列行T1WI扫描时,妊娠28~34周相对于其他孕周图像胎动伪影多.[结论]妊娠≥35周,采用HASTE序列和True FISP序列抑制胎动伪影均较好,FL2D序列扫描时,妊娠28~34周相对于其他孕周图像胎动伪影多,故需根据孕周选择合适的序列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MR True FISP序列)用于诊断肝癌侵犯门脉的准确性,建立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肝癌侵犯门脉的评价体系,指导手术治疗。材料及方法:收集临床已确诊为肝癌,并高度怀疑门脉受侵的患者90例,并有完整的MRI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明确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将所有MRI图像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将True FISP序列检查结果与增强门脉期检查结果及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对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建立MR True FISP序列的最佳成像参数和扫描方法。True FISP图像与增强门脉期冠状位图像大部分为优,二者的可诊断率均为100%。与病理对照分析,True FISP序列对肝癌侵犯门脉的显示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规范MR True FISP序列显示门脉的最佳成像参数和扫描方法;MR True FISP序列可以很好的显示肝癌病灶对门脉的侵犯情况,对诊断肝癌侵犯门脉的准确性很高,建立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肝癌侵犯门脉的评价体系,从而指导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胎儿肺隔离症超声及磁共振诊断价值。 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产前超声怀疑胎儿肺隔离症的7例孕妇于超声检查后24 h内进行胎儿磁共振检查,采用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及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rue FISP)行胎儿胸部冠状面、矢状面及横轴面扫描。与出生后胸部增强CT或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总结胎儿肺隔离症产前超声及MRI影像特征。 结果7例肺隔离症胎儿病变位于左侧5例,右侧2例,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肺隔离症超声表现为稍高至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确供血动脉。肺隔离症MRI表现为肺内T2WI上团块状高信号影,其信号高于周围正常肺组织,边界较清晰,可见体循环来源供血动脉,在T2WI上呈线条状低信号影。与产后病理检查或胸部增强CT检查结果对照,产前超声及MRI检查均可对7例肺隔离症病灶准确定位,但各有2例供血动脉判断错误。 结论产前超声是检出胎儿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而MRI可直接显示胎儿隔离肺组织的位置及形态,确定供血动脉,对于胎儿肺隔离症的诊断及预后有较高价值,可作为肺部异常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快速成像(FLASH)技术在肺癌检查中的成像质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8例肺癌患者分别行磁共振成像常规SE序列T1WI成像及快速成像序列T1WI成像。分析成像的伪影,肺癌形态、大小及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淋巴结肿大情况,病变的信号特点。结果 FLASH序列T1WI成像呼吸伪影低于常规SE序列T1WI成像,血管搏动伪影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ASH序列成像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可清晰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组织结构关系。结论磁共振FLASH成像技术的时间短、无伪影,可作为肺癌检查首选的快速成像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HASTE)在胎儿颅脑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超声诊断或疑诊胎儿颅脑发育异常孕妇46例,应用HASTE序列对胎儿头颅行轴面、冠状及矢状面扫描,对两种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提出诊断34例,疑诊病变12例。HASTE共发现病变35例,检出病变45个。超声在液性病变诊断方面,在测量异常值≥3 mm时,诊断侧脑室扩张及枕大池增宽与HASTE符合率达96%(26/27);在超声测量异常值3 mm时,诊断侧脑室扩张及枕大池增宽与HASTE符合率为25%(3/12)。在诊断中线结构病变及复杂颅内病变方面,HASTE序列显示病变数明显多于超声检查。结论 HASTE序列在胎儿颅脑产前诊断中可进一步验证或修正超声诊断,且在颅脑中线结构及脑实质病变方面诊断明显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优化的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Radial-VIBE)序列在胎儿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诊断或疑似胎儿颅脑异常的中晚期妊娠妇女20名,对其分别行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励扰相梯度回波序列(2D-FLASH)和3D-Radial-VIBE序列扫描,然后对2个序列图像显示的胎儿颅脑26个正常解剖结构分别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个胎儿颅脑解剖结构中,22个结构的3D-Radial-VIBE序列与2D-FLASH序列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D-FLASH序列比较,3D-Radial-VIBE序列运动伪影较小,胎头、胎盘、内脏等均显示较好,尤其可清晰显示胎头结构以及灰白质、髓鞘化过程。3D-Radial-VIBE序列示20胎正常颅后窝静脉窦区均呈低信号,而2D-FLASH示15胎呈高信号,假阳性率为75.00%(15/20)。与2D-FLASH序列比较,3D-Radial-VIBE序列显示的出血灶更清晰。3D-Radial-VIBE序列显示顶叶灰质与白质的信号对比度、颞叶灰质与白质的信号对比度及颞叶灰质与板障的信号对比度均高于2D-FLASH序列(P均<0.05)。结论 3D-Radial-VIBE序列扫描过程中无需屏气,抗运动伪影效果好,对神经核团、髓鞘化过程及出血灶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MRCP与True FISP序列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MRCP与True FISP序列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梗阻性黄疸的30例病人的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进行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与True FISP序列判断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 但True FISP序列的正确定性率(61.9%)高于MRCP(54.5%).而结合T1WI、T2WI序列后正确定性率达86.7%.结论 MRCP与True FISP序列均能很好的判断有无胆管梗阻及梗阻部位,MRCP对胰胆管整体显示较好,不易漏诊小病变.但在定性方面,True FISP序列优于MRCP.单凭MRCP 或True FISP 不能区别炎症和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螺旋桨(MR-Propeller)技术在消除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运动伪影及改善图像质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85例在常规踝关节MRI检查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其中80例在矢状位T2WI扫描出现伪影,83例在横断位PDWI扫描出现伪影),加用Propeller扫描。以显示踝关节各部分的清晰程度将所有图像质量分为四个等级。结果 85例踝关节常规序列扫描中出现运动伪影的患者中,矢状位T2WI序列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0、37、34、9例及0、32、41、2例。用Propeller技术扫描后,矢状位T2WI及横断位PDWI序列的Ⅰ、Ⅱ、Ⅲ、Ⅳ级图像分别为55、18、5、2例及53、19、8、3例,Propeller技术使用前后,图像质量等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图像运动伪影消除较明显,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显著增高,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能够更清晰显示关节病变。结论 Propeller技术对踝关节常规扫描中产生的运动伪影有明显的改善,可广泛用于踝关节MR检查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I HASTE序列和TRUE-FISP序列对胎儿唇裂和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例临床提示胎儿唇腭裂畸形的孕妇行MRI扫描。扫描序列采用半傅立叶单激发自旋回波(half-Fourier single-shot turbo spin echo,HASTE)序列和真性快速稳态进动(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TRUE-FISP)序列。所有图像经2名10年以上MRI诊断经验医师进行阅片。分别对唇腭裂的有无以及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20例胎儿产后随访结果,7例为正常胎儿,3例伴有唇裂,均发生在左侧,9例伴有唇腭裂,5例发生在右侧,4例发生在左侧,腭裂程度不明确,1例唇裂伴腭全裂。针对唇裂:医师1在HASTE和TRUE-FISP两个序列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5%;医师2诊断准确性为分别为95%和95%。针对腭裂:医师1在HASTE和TRUEFISP序列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和90%;医师2诊断准确性为分别为85%和100%。扫描失败的层面:HASTE序列中6个扫描关键层面缺失。TRUE-FISP序列中12个扫描关键层面缺失。结论 MRI扫描时合理运用序列可以更好地地评价胎儿唇腭裂畸形。  相似文献   

10.
孟姮  张铎  张强  刘怡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867-8867
本文旨在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rue FISP与MRCP序列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ERCP或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前True FISP及MRCP序列扫描,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作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e FISP像、MRCP像均可显示胆总管的扩张.True FISP像、MRCP像对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2.5%、93.3%;其中5例胆总管小结石及2例泥沙样结石True FISP未检出,4例胆总管末端结石MRCP未检出,结合两种序列对结石的检出率为97.8%.结论:True FISP序列对胆总管的管壁和管周组织显示较好,有利于末端胆总管结石的检出,MRCP有利于胆管系统的整体显示,对胆总管小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显示较好,结合两种序列可对胆总管结石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基于光梭成像(constellation shuttling imaging,uCS)技术加速的颅脑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为其在临床常规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名志愿者每人接受2次颅脑MRI扫描,包括快速自旋回波轴位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 T1WI)、T2-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FLAIR)、矢状位T1WI及梯度回波矢状位3D-T1WI序列扫描,分别采用并行采集技术(即常规扫描)和uCS加速技术,记录并比较扫描时间。采用主观(Likert 5级评分法,内容包括图像伪影及整体质量)与客观(定量测定图像信噪比)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序列采集的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基于uCS技术加速后的颅脑MRI扫描时间均比常规扫描时间缩短约26.3%(542 s比735 s),其中3D序列时间缩短尤为明显,达39.0%。在图像整体质量及伪影评估方面,各项uCS加速序列与常规扫描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信噪比方面,uCS轴位及矢状位T1WI序列的信噪比显著高于常规扫描轴位及矢状位T1WI序列(P0.05)。uCS加速的FLAIR及3D-T1WI与常规扫描序列相比,信噪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RI序列扫描相比,uCS技术可以显著缩短脑部MRI的图像采集时长,同时能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常规脉冲序列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肺癌检查中的成像质量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43例肺癌患者分别行磁共振TSE-BLADE-T2WI、HASTE-T2WI、VIBE-DIXON-T1WI及EPI-DWI成像。分析不同扫描序列图像的运动伪影、支气管、肺癌病灶与继发阻塞性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HASTE图像运动伪影最少,运动伪影出现率为2%(1/43);支气管显示以TSE-BLADE序列最好;TSE-BLADE-T2、HASTE-T2和EPI-DWI区分肿块和继发性肺不张的鉴别率分别为72.7%、81.8%、81.8%,这3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概率分别为0.3446、0.3446、0.4135,P=1.0000),VIBE-T1序列未能区分。结论 3.0 T磁共振常规脉冲序列T1WI、T2WI、DWI图像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在胸部影像检查中可以发挥其独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磁共振真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与DWI序列对肝脏血管瘤与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MRI动态增强证实的肝血管瘤与肝囊肿共107例,从所有的病例中选出平扫与增强后影像表现较典型的肝血管瘤与囊肿病灶,并以此为标准,分析True FISP序列中两种不同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特点来鉴别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准确性。结果:107例病例中,通过增强扫描证实肝血管瘤(HH)45例(75个病灶),肝囊肿(HC)62例(172个病灶);通过真稳态自由进动(True FISP)序列诊断为血管瘤69个病灶,诊断正确率91%,病灶信号强度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相比均有衰减,其余4个病灶因较小(小于0.3 cm)误判为囊肿,信号强度略低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通过通过真稳态自由进动(True FISP)序列诊断为肝囊肿(HC)161个病灶,正确率93.6%,病灶信号强度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比较相似或略高;11(6.3%)个病灶、因病灶较小或容积效应误判为肝血管瘤(HH),病灶信号强度与肝内胆管或胆囊信号比较略低。结论:真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与DWI序列单独使用无需增强扫描可以鉴别肝血管与肝囊肿,但存在着局限性,利用各自独特的成像特点两者互补,提高对肝脏血管瘤与囊肿鉴别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胰胆管水成像(MRCP)中半傅里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和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序列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残余胆囊管的显示情况,优选最佳的磁共振检查序列。方法:2018年6月—12月同时采用HASTE和SPACE序列行MRCP检查的L C患者共98例,对比残余胆囊管的图像质量、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ASTE和SPACE序列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26分、3.55分,显示率分别为75.5%、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PACE序列是目前显示L C术后残余胆囊管较为理想的MRCP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技术和脂肪抑制技术,对46例患者行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检查,所有图像后处理均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结果 HASTE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泌尿系统影像.检查46例,38例MRU显示有尿路梗阻,全部尿路梗阻病变部位和肾盂积水均清晰显示,与常规MRI结合在揭示病变和尿路梗阻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结论 MRU能清晰显示尿路梗阻部位、程度,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与MRI结合更有利于对尿路梗阻病因的诊断.MRU是一种可选择的、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泌尿系疾病的无创伤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3D MRI显示胎儿体表正常结构和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孕妇行US检查和MRI检查.胎儿尸检及出生后随访证实体表畸形36例,共42处.MR扫描均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厚层重T2W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TA)序列,然后对3D FIESTA序列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序列在骨关节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伪影抑制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0月进行MRI成像的3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上述患者均行骨关节金属植入术。依据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STIR组(n=16例)和IDEAL组(n=14例)。两组患者先进行T1WI和T2W2加权处理,后进行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和三点非对称回波(IDEAL)序列伪影抑制术,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伪影宽度、金属植入物与组织对比度;结果:两组MRI成像时间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EAL组金属植入物与组织和成像合格率均高于STIR组,而伪影宽度低于STIR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MRI成像质量一致的情况下,IDEAL序列扫描的伪影抑制效果优于STIR序列扫描,可以有效降低进金属植入物对观察组织的影响,所以IDEAL序列具有临床伪影抑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腾 《当代临床医刊》2016,(1):1911-1912
目的探讨Haste(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MRCP(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及其图像在显示胆系疾病方面的优势。方法使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在常规T2_SPC_COR_TRIG序列扫描结束后再行T2_Haste_COR序列扫描,着重分析HASTE序列的图像,根据胆系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讨论Haste序列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Haste序列能清楚的显示各类胰胆管梗阻疾病的形态学改变,本组63例病例中,Haste序列+常规MRCP扫描序列检查的阳性率100%。结论 Haste序列不受呼吸运动的影响,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是目前理想的MRCP成像技术。Haste MRCP作为无创性技术,能够清晰完整地显示胆管系统结构,提高了胆系病变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自由解剖成像和MRI诊断孕中晚期胎儿颅脑畸形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170例孕中晚期胎儿颅脑畸形病例,回顾分析其产前超声自由解剖成像和MRI检查情况,统计超声自由解剖成像和MRI检查诊断胎儿颅脑畸形的结果,分析超声自由解剖成像和MRI检查的检出情况,评估超声自由解剖成像和MRI检查获取的图像情况。结果 超声自由解剖成像和MRI检查不同类型胎儿颅脑畸形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自由解剖成像,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超声自由解剖成像(P<0.05,P<0.01)。MRI检查敏感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超声自由解剖成像(P<0.01)。MRI检查的图像合格率为99.41%(169/170)高于超声自由解剖成像的88.82%(151/170)(P<0.01)。结论 相较于超声自由解剖成像,MRI检查在孕中晚期胎儿颅脑畸形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图像合格率,且误诊率及漏诊率较低,应用效果更佳。但在临床中,医师需根据胎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