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基础研究着手对中药进行深入探索,对了解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制剂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丹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研究广受国内外关注。随着化学分析仪器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药理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现代化研究手段被应用于丹参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分别利用化学成分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现代化药理学研究手段探究了丹参药效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利用组学分析及分子生药学手段研究了活性成分合成调控机制及合成生物学应用等,并对丹参临床制剂展开了应用研究。该文系统地总结了丹参及其活性成分相关的现代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制剂研究、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相关研究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期望能够进一步发挥丹参在中药研究中的模式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含有多种植物化学成分,包括酚类、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糖苷类、苯丙素类、甾体皂苷类成分等。这些化学成分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从而使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常常很低,因此很难准确分析用于评价中药质量。LC-MS/MS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用于中药的活性成分分析以阐明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该文综述了LC-MS/MS在中药活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中药现代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丹参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丹参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成分是丹参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治疗。该文对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和近十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以期为丹参酚酸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物代谢途径不明确严重制约中药的发展。中药小分子经过体内代谢后转化成代谢物发挥药效或者清除。近年来随着MS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LC-MS技术进行精准定性定量分析,以阐明中药代谢物与机体生理及病理相关变化的关系,从而明确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体内代谢路径。本文从中药代谢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就近年来中药代谢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丹参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病、证的治疗及配伍应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ⅡA)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菲醌类衍生物,为丹参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抗炎、抗肿瘤、肝保护、神经保护等方面均发挥显著药效.近年来,其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发...  相似文献   

6.
董冉冉  王萌  刘志东  朱彦 《中草药》2015,46(20):3117-3124
中药及其制剂成分复杂,经过吸收分布后机体内成分的量较低,由于传统的生物样品取样方法存在多种不足,影响中药成分体内过程研究,从而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造成影响。微透析技术作为一种简便、灵敏的取样技术,在线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可动态揭示中药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变化规律,极大程度提高了中药活性成分体内分析精度,降低实验动物损伤。主要介绍微透析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特点,重点介绍了其在中药成分体内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有利于中药靶向给药传递系统的开发,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液—质(LC-MS)联用技术将LC的高分离能力与MS的结构鉴别功能结合起来,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成分的定性、定量和药动学等研究.简要综述了LC-MS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代谢研究以及代谢组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LC-MS图谱上的峰面积和川赤芍、赤芍、白芍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基础进行谱效分析,以此确定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凋亡的“药效成分组”,并比较差异.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PLSR),对川赤芍、赤芍、白芍LC-MS图谱数据和NR8383细胞凋亡药效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谱效分析.结果:LC-MS图谱上的X8,X10,X3,X7,X13这5个成分组成的“药效成分组”对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凋亡药效的贡献较大.结论:“药效成分组”的研究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中药的功效,是评价中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进行综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中药有机酸类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如抗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氧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其中抗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氧化的药理作用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重视中药有机酸类成分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科学研究,对于中药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因其活性成分及丹参制剂具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文章对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参制剂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为丹参在临床方面的研究方向及下一步开发新药制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研究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一药多效是中药的普遍现象,然而中药在针对具体病症的复方中,并非是该中药的全部成分表达药效,而是部分成分显示出有效性,即定向功效成分。针对中药定向物质基础是什么及如何发挥作用的科学问题,提出辨识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的研究策略。该策略基于"方剂配伍"与"不同病症"或"多效"这两个前提,结合代谢组学与药物解析等关键技术,采用体内逆向分析和拆分配伍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药在针对不同病证的不同方剂中,所显示出的定向功效成分,再进行药效验证。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为研究实例进行说明,以期构建多效中药定向功效成分研究的方法体系,研究结果将从分子水平阐释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基于药效的中药质量控制指明方向,为中成药生产和临床用药选择适宜的原料提供依据,为组分中药创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熊亮  彭成 《中草药》2016,47(13):2212-2220
中药质量控制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也一直是中医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化学成分检测是目前绝大多数中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但很多成分既缺乏专属性,也没有生物活性,这势必大大降低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实际价值,而且也很难真实反映中药的质量。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是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提出的新概念,对中药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中药Q-Marker的研究模式,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化学成分专属性研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可测性研究、指纹图谱研究5个方面,介绍益母草和赶黄草Q-Marker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张旻昱  龚慕辛  杨洪军 《中草药》2018,49(15):3457-3462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体外药理实验中如何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辨析其药效物质基础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含药肠吸收液作为一种新的中药体外药理活性评价方法开始运用于科研实验。阐述了含药肠吸收液运用于中药体外实验的方法流程,总结了目前其在中药体外药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比较分析其应用优势。含药肠吸收液对于中药及中药复方质量评价、作用机制的解析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应用成本较低等优势,为含药肠吸收液在中药体外实验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药药理体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闫广利  孙晖  张爱华  韩莹  王喜军 《中草药》2018,49(16):3729-3734
中药质量是影响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复方应用的特殊性,现今的中药质量标准存在难以保障临床疗效的问题。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和基本属性,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是整合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代谢组学技术,在方证对应并显效的情况下,发现与临床疗效相关、体现方剂配伍、可追溯体内代谢和制备过程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策略,是发现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有效方法。利用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方法已经对茵陈蒿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及男仕胶囊、AS1350等中药保健品质量标志物的发现研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亳州产丹参药材UPLC-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洋  石喆  陈涛  李正  崔维利  李进 《天津中医药》2015,32(7):437-441
[目的]研究和建立亳州产丹参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指纹图谱,考察不同批次丹参药材的质量稳定性,为全面的评价其整体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MS法分别对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进行测定,对10批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计算分析;对共有峰进行标定,并通过MS数据对色谱峰进行指认。[结果]建立了10批亳州产丹参药材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UPLC-MS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18个,其中水溶性成分8个,脂溶性成分10个,鉴定了其中9个色谱峰的化学成分,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以用于丹参药材的整体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对虫草属核苷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对国内外近15年虫草属核苷类成分的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虫草属核苷为研究对象,对HPLC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法及薄层色谱扫描法等3种检测方法进行整理,并将HPLC法按不同检测器进行分类对比。HPLC法用于核苷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分离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特点,其中,LCMS检测方法适应性广、分离能力强、检测限低,此外,还可以提供每一个组分丰富的结构信息和相对分子质量。LC-MS检测方法在核苷类成分检测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仅局限于虫草属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的目的,更有利于研究人员从分子水平上开展对虫草属核苷或其他含有核苷药材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药和中药饮片是基本药物目录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中医药特色的集中体现。然而以"安全、必需、有效、价廉"著称的基本药物,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通常认为中成药多为复方组成,药味多样,相互之间价格可以互补,加之中药价格是波动的,短期上涨也会回落,所以短缺情况不十分严重。但中药价格暴涨暴跌现象普遍,由此造成的厂家停止中成药生产的情况时有发生,短期上涨对投料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探讨了通过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中药基本药物供应预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以复方丹参片为实例进行了说明和演示。  相似文献   

18.
王丹妮  丁佳敏  柴欣  杨静  王跃飞 《中草药》2019,50(19):4582-4588
中药具有化学成分复杂、成分结构多样、生物活性多样等特点,单一化合物无法准确反映中药的质量和药效特点,多成分、多指标、多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在中药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综合分析多成分、多指标、多影响因素评价结果是中药复杂体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雷达图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之一,因其在形式上与蜘蛛网有极高的相似性,本课题组提出了"蛛网"模式("spider-web" mode)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筛选、中药质量评价、稳定性、活性成分筛选等研究中。对"蛛网"模式及雷达图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开展系统综述,总结"蛛网"模式的优点、特点、应用领域,以期"蛛网"模式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药研究。  相似文献   

19.
郭伟  包逸萍 《中草药》2017,48(24):5293-5300
通过分析全球中药提取物专利数据,揭示中药提取物研究的发展情况和创新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基于Innography平台,对中药提取物全球专利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从专利权人分布、地区分布、技术热点主题,专利强度以及专利侵权风险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并以红豆杉为例进行了专利文本聚类分析。全球中药提取物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美国企业综合实力最强,高价值专利量最多,在红豆杉提取物技术中处于优势地位。近年来美国专利诉讼量有所下降,大部分诉讼原告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文本聚类结果显示红豆杉提取物涉及了化学合成技术。近几年我国中药提取物专利申请量飞速增长,但申请人分布比较分散,高质量专利的申请量明显弱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国内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挖掘中药新的有效成分和提取新工艺,从根本上提高中药提取物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