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缺陷及其干预。方法:对收集的130例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研究组)与117例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与持续操作测验(CPT)评估与比较其认知功能,并将有认知功能缺陷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随机分为空白干预组(A1)和心理干预组(A2)进行干预前、干预12周末与1年后的评估与比较。结果:(1)研究组在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CPT中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WCST中有认知功能缺陷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CPT中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和CPT的得分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P〉0.05),且WCST的持续错误数与CPT的得分的相关性也无显著意义(P〉0.05);(2)A1、A2两组在干预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12周末与1年后评估,A1组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A2组在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A1、A2两组间在WCST的持续错误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在CPT中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有认知功能缺陷者进一步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具有预防作用,展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与治疗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范围。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选取我院职工45例为对照组,采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字色串扰测验(Stroop Test)、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HANOI塔(HANOI Towe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从智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智力测验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记忆测验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测验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执行功能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有关智力、注意、记忆、言语功能和执行功能等神经认知功能领域存在广泛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注意功能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人组对象为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或未定型的104例患者,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续性操作测验(CPT)和倒行屏蔽测验(BMT)评定其执行、注意功能;以阴阳性量表(PANSS)评定其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持续错误数与PANSS焦虑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PANSS判断与自知力评分呈负相关关系,CPT与PANSS刻板思维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WCST持续错误数、CPT和BMT与疾病分型、阴阳性量表总评分、阳性评分、阴性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缺陷与焦虑症状和自知力损害相关,注意缺陷与刻板思维相关。  相似文献   

4.
陶永  关晓峰  胡健 《黑龙江医学》2008,32(9):649-65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及其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下简称患者组)40例和正常对照者(以下简称对照组)40例,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患者的病情和认知功能,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4),而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应答和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患者组WMS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和记忆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PANSS的总分、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7、0.405,P均〈0.05),与WCST中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及非持续性错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3、0.359和0.378,P均〈0.05),与WMS中的短时记忆呈负相关(r为-0.320,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其水平升高越明显,表明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和认知损害程度就越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损害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以34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立41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记忆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并进行认知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患者组WMS各因子分均明显偏低(P〈0.05~0.01);WCST持续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和完成测验总应答数偏高(P〈0.05~0.01),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偏低(P〈0.01)。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发病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及精神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且损害程度与症状、发病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宋军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83-1784
目的:探讨国产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重庆圣华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力复君安)和氯丙嗪(湖南洞庭药业股份公司生产)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分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数字划消测验(CT)、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认知功能。结果:两组PANSS分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齐拉西酮组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CT、WMS-RC测验成绩均显著提高(P〈0.05~0.01);而氯丙嗪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背景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与D2受体(DRD2)基因多态性有关,其主要症状之一是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又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有关,但目前关于首发精神分裂症与DRD2基因多态性和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很少。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与DRD2基因rs2514218位点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就诊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75例(对照组),采用中文版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包括连线测试A(TMT-A)、持续操作测验(CP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Stroop色词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分别测量认知的7个分领域,包括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能力、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及问题解决和社会认知,并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研究剔除脱落样本,最终成功入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73例(对照组)。患者组和对照组的DRD2基因rs2514218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功能评估上,患者组TMT-A评分、CPT评分、BVMT-R评分、HVLT-R评分、Stroop 色词测验个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MT-A评分〔OR=0.888,95%CI(0.817,0.965),P=0.005〕、CPT评分〔OR=0.856,95%CI(0.790,0.928),P<0.001〕、BVMT-R评分〔OR=0.882,95%CI(0.817,0.952),P=0.001〕及HVLT-R评分〔OR=0.807,95%CI(0.734,0.888),P<0.001〕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且是精神分裂症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健康人群的认知功能优于首发精神分裂症人群;并且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与DRD2基因rs2514218位点多态性无关,但与部分认知功能有关,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能力、视觉学习和记忆能力、词语学习和记忆能力等部分认知功能越差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康复的持续影响。方法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阿立哌唑治疗52周,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持续操作试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52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均〈0.01);WCST总测验数、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及CPT各项指标(分别为66.09±17.82、24.90±1.22、18.50±6.42、22.27±12.16、28.14±2.91)均较治疗前(分别为85.28±19.57、23.45±3.11、26.77±9.53、34.69±15.35、24.36±3.30)有显著性改善(P均〈0.01);治疗组于治疗后在上述WCST(正确反应数除外)和CPT指标与对照组(分别为56.96±10.54、14.66±9.10、17.35±11.23、31.04±2.19)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的改善与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386~0.482,P均〈0.01),与CPT总分呈负相关(r=-0.377~-0.397,P均〈0.01),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分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410,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持续改善作用,且认知功能的改善与精神症状的改善存在着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情况。方法:对99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和38例正常人实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并对其中28例经过8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BPRS评分与WCST变化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与年龄、BPRS总分正相关(P〈0.01),正确数和分类数与年龄、BPRS评分成负相关(P〈0.05);WCST两组间在性别及文化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对28例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WCST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而治疗前后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的减分率与BPRS减分率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十预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12周后简易智能状态(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结果经12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MMSE、Rpe、ADL评分低于常规组,Ra、Cc、Rc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认知康复护理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陈军良  姜诚勇  田利萍  彭玲 《当代医师》2014,(12):1659-166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不同样本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对52例首次发作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48例不同样本来自不同于患者组的另一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健康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数字划销测验、连线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汉诺塔测验评定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结果 三组间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数字广度倒背及总分、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汉诺塔测验所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两比较发现,患者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和亲属组除连线测验A时间外的上述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但亲属组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的成绩要好于患者组(P<0.05或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且来自不同家族的健康一级亲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提示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奋乃静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奋乃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NSS总分和阴性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WCST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CST各维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WCST各维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确切,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奋乃静相当;但奥氮平更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钱郅伟 《吉林医学》2010,(35):6440-6441
目的:通过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患者和正常组的对照,探讨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3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5名对照者的执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中的完成分类数(Cc)、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错误数(Rpe)、持续性错误百分数(Rpe%)、持续性应答(Rp)、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Rlst)、概念化水平(C1)等七个常用指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丙嗪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作数字广度(顺、逆)、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即刻视觉记忆、延迟视觉记忆、连线测验A和B、字色混淆测验(Stroop)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治疗第12周末后,阿立哌唑组除视觉记忆外其他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P<0.05orP<0.01),而氯丙嗪组在13项认知功能指标中有5项恶化,主要在逻辑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阿立哌唑组除视觉记忆外各项认知功能测查结果均明显好于氯丙嗪组[阿立哌唑组和氯丙嗪组即刻逻辑记忆分别为(13.98±3.24)分和(5.01±3.98)分,完成连线测验B的时间分别为(90.45±37.16)s和(129.25±36.2)s,WCST持续性错误数分别为(2.56±3.82)个和(11.13±9.87)个等,P<0.05或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氯丙嗪对认知功能的某些领域有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的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4)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TBS组(n=30)、伪刺激组(n=30),均实施4周干预20次。在干预前、后均予以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及Go/NoGo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s )对所有受试者的执行功能予以评定,对各项结果进行组间及干预前后比较。结果与干预前相比, TBS组经过4周干预后WSCT的选择错误率[(59.8±14.7)%]、持续性错误数(55.3±18.0)及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71.3±12.6)%]降低,概念化水平百分数[(53.3±17.0)%]升高(均P<0.05),No-Go任务下的各电极位点P3波幅升高(P<0.01或<0.05);而伪刺激组干预前后的WSCT各项目评分及No-Go任务下的各电极位点P3波幅均无变化(均P>0.05);干预后两组间各评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S模式的rTMS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张红梅 《西部医学》2010,22(7):1286-1287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病性症状得到临床控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文拉法辛和安慰剂治疗1年,并于治疗前、后用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副反应量表(TE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认知功能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拉法辛能明显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广度测验(DST)、语词流畅性测验(VFT)、钉板实验(GPT)、连线试验A(TMT-A)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为(49.8±8.2)分,对照组为(49.4±13.3)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DST为(9.22±1.94)个,VFT为(7.89±4.21)个,正确应答数为(39.49±9.83)张,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并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 0.05或P<0.01);持续性错误数为(20.94±7.73)张,较治疗前下降(P<o.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GPT、TMT-A以及WCST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治疗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可部分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60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选用6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均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结果:缓解期抑郁症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WCST六项主要指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项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及非持续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而完成分类数项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WMS测定中除瞬时记忆(背数)外,其他各项指标(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商)均较对照组分数低(P<0.05)。结论:缓解期抑郁症患者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记忆和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治疗及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组(18~26岁,n=52)和高年龄组(39~46岁,n=52),两组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分为单纯药物组和合并MECT组。对各组患者进行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6、12周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周后,低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PANSS减分值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周和6周后,高年龄层合并MECT组PANSS减分值也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治疗3周后的WCST测验中,低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的完成应答数、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均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高年龄层合并MECT组患者的持续错误数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能较快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并能相应提高不同年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