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上下腔静脉分支 ,经各种途径插入导管 ,使导管的前端到达上下腔静脉根部。经深静脉导管可对各种危重病人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可输入高价静脉营养液行全胃肠道外营养 ,另外 ,还可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测定中心静脉压。我科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对 2 5 6例危重病人及大手术后病人行中心静脉置管 ,效果较好 ,现将置管后护理体会和常见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5 6例病人中 ,男性 15 8例 ,女性 98例 ,年龄 3~ 84岁 ,平均 47 6岁。病因分别为 :ARDS12例 ,晚期癌症 5 6例 ,全麻术后病人 8例 ,重度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危重烧伤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56例危重烧伤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和血流力学的监测,静脉穿刺插瞥部位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同时尽可能避开刨面,选用双腔静脉导管和三腔静脉导管。结果 应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的纠正休克,同时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变化。结论 在危重度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应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留管时间较长,感染机率低,创伤性小,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给予输液、营养支持治疗等明显的减少了危重烧伤病人的并发症,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静脉置管使用人体大静脉 ,如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能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循环 ,是危重患抢救及大手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治疗处置 ,同时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1] ,是一般静脉穿刺或血压监测所不可替代的。做好置管操作及其护理 ,保持其通畅 ,延长留置时间 ,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进行了 78例中心静脉置管。其中男 4 2例 ,女36例 ,年龄 2 96 5岁 ,平均 4 7岁。其中失血性休克 7例 ,脾切除及贲门血管离断术后 4 8例 ,脾切除及脾肾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2012年4月,对48例早产儿,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规格的新生儿PICC穿刺包从上肢或下肢的浅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为持续静脉用药提供途径。结果 PICC技术用于早产儿中取得了很好效果,PICC技术操作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简单,可供穿刺的外周静脉较多,穿刺成功率高,易固定,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创伤小,有利于对早产儿的抢救与救护。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肠外营养长期输液解决静脉通道问题。方法:开始多用颈外静脉切开插管,后来改为锁骨下静脉置管。近几年一直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颈外静脉切开插管61例,导管感染5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339例,发生气胸7例。颈内静脉穿刺2087例,导管感染20例,误人动脉25例,输液不畅17例。结论:经上腔静脉穿刺插管,为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或需长期输液的病人提供了静脉通道,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其中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容易操作,并发症最少,优点较多。  相似文献   

6.
ECG深静脉置管深度定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庆祥  胡弋  马永达  刘宿  杜权  葛衡江 《重庆医学》2006,35(20):1895-1896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深度定位仪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由操作者实施颈内静脉穿刺.并依据个人经验性放置导管再根据深度定位仪确定放置深度,术后床旁X线确定导管前端在上腔静脉的位置。结果在小儿组,深度定位仪的准确性明显优于经验性放置;成人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深静脉置管深度定位仪对于确定导管在上腔静脉的位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置管5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要领及产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10月~2 0 0 4年5月间5 0 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 6例产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5 0 6例病人成功置管4 80例,成功率94 9%。2 6例病人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5 1% ,并发症有穿刺到动脉的1例,穿刺点出血5例,术后6h死亡1例,气胸1例,顽固性感染1例,软组织血肿1例,神经损伤1例,发生静脉栓塞2例,阻塞血管1例,导丝和细导管可以插入但粗导管不能够插入1例,进入腰升静脉1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感染3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关键在于术者应该熟悉穿刺部位解剖,掌握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血栓性下腔静脉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例急性血栓性IVCS患者临床资料。行介入诊断同时行置管溶栓治疗。溶栓后第3、5、7天经溶栓导管造影评价溶栓效果,根据血栓情况移动溶栓导管及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出院随访下腔静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2例患者下腔静脉血栓全部溶解,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随访6~12个月,超声检查提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良好,未见血栓形成。结论: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血栓性IVCS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应用较多,它能保证病人及时用药、输血、输液、监测CVP以了解病人循环血量及心脏功能,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目前已扩展到快速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引流心包及胸腔积液、治疗气胸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采用单腔静脉导管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术(U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无法手术且有阻塞性黄疸的晚期癌症患者行UPTCD,其中肝癌17例,胰头癌10例,胆管癌7例,胆囊癌2例,胃癌肝转移2例。结果:采用单腔静脉导管行UPTCD一次置管成功率92.1%,二次置管成功率100%,全部病例引流通畅。结论:采用单腔静脉导管行UPTCD方法简单,穿刺安全准确,费用较低且患者易接受,对于解决癌症晚期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俊伟  卢振和  黄漫  莫平 《广东医学》2007,28(7):1117-1119
目的 研究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在左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的波形规律.方法 30例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观察Ⅱ导联ECG.麻醉后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将定位线的两头分别连接导引钢丝和心电图以监测LL电极,在推进静脉导管与钢丝时观察NVECG,记录出现p-rRs波(锯齿波)和深大倒P和Q波(W波)时的导管深度.出现W波后,继续将导管尖端推进,记录P波变为双相或正向时的导管深度,再外退导管至出现W波.所有患者术后检查X线胸片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结果 出现锯齿波、W波、正P波和再次W波的导管平均深度分别为7.68 cm(6~10 cm),16.57 cm(14~20 cm),20.04cm(17~22 cm)和16.57 cm(14~20 cm).28例W波者术后X线判断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26例,预测导管到位率为92.86%;导管再推进中P波变为双相或正向25例,发生率为89.29%.结论 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CVC的NVECG特征与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者相同,导管尖端位于左锁骨下静脉中的NVECG特征为"锯齿"波,位于上腔静脉时为"W"波,进入心房时出现正P波.NVECG具有监测CVC中导管尖端的正确到位和避免异位于深静脉或心脏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应用于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8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与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组),各40例。比较2组的并发症率、排液时间、满意度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2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率(5.00%)较对照组(20.00%)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液时间为(13.75±3.08)d,低于对照组(20.36±5.76)d,对照组满意的评分为(79.36±5.26)分,观察组为(90.36±2.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单腔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应用于胸腔积液治疗中,有利于改善疗效,缩短排液时间,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由外周静脉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穿刺插管 ,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1] ,它能为患者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 ,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但PICC置管的同时可以引起极少数病人穿刺点的持续出血 ,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为了避免拔管 ,从 2 0 0 2年 12月~ 2 0 0 3年 6月 ,我科对 12例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出血的患者采用了云南白药介入的护理方法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4.
高志康  徐浩  张庆桥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09,15(35):652-654
目的探讨Aegisy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09年8月间,45例下肢DVT患者(左侧:36例,右侧:6例,双侧:3例,4例已发生肺栓塞)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过程中行Aegisy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肺动脉栓塞。结果45支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一次性于下腔静脉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滤器错位、移位、倾斜、滤器折断、腔静脉穿孔、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其他患者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治疗后,45支滤器中的36只成功取出,滤器留置时间为7~18天(平均9.5天),余9支滤器永久性留置于患者体内。随访2~17个月(平均9.7个月),滤器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途径植入方法简单、释放可控、安全,可有效防止症状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5.
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具有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输液种类广泛、便捷等优,用于静脉穿刺困难、静脉高营养、大手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等。笔者在本院开展颈外静脉直接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45例。实践表明优于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置管,在某些抢救病人中也优于静脉切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采用单腔静脉导管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PTCD)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30例超声引导下使用单腔静脉导管行PTCD的患者,分析感染病例的具体病情,并且针对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制定预防措施。结果术后发生不同程度感染者共7例,感染率23.3%;经临床分析,确定与引流管密切相关者3例,占感染患者的42.9%;介入超声医师术前准备、术中无菌操作以及术后引流管护理等环节均为导管相关感染重要因素。结论超声引导单腔静脉导管行PTCD术具有感染风险;介入超声医师应该高度重视,减少导管感染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PICC置管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条放射显影的用硅胶材料制成的长 6 0cm的导管。PICC通常选择在病人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导管头部插到上腔静脉的下 1/ 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处。PICC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治疗通道 (3~7个月 ) ,2 0 0 1- 0 5~ 2 0 0 2 - 0 5我科将PICC应用于 6 0名患者。此管操作快速、简便 ,无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或黏稠性液体对外周血管的损害 ,病人可随意活动 ,给患者带来了很多方便 ,…  相似文献   

18.
王佳 《中外健康文摘》2013,(12):125-126
目的探讨PICC 导管置入长度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0例拟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40例.两组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度.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5cm的体外测量法, 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胸骨上窝加3cm体外测量法,置管成功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置管长度末端定位.结果 B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安全率显著高于A组, 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B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腔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2008年15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局麻下selding技术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血透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术154例,其中149例患者穿刺插管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6.75%;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应用良好;感染发生率为4%,感染发生时间多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3周,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枯草杆菌(1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给予拔管。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3.36%。局部渗血、血肿形成7例,发生率为4.7%。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对于需要临时留置导管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内科急症或危重病人的抢救 ,有时需要在床旁不借助X线透视帮助 ,紧急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各种导管进行抢救 ,我们自 1994年以来 ,采用锁骨下静脉远点穿刺法 ,行床旁穿刺插管 2 0 6例 ,无 1例有副作用 ,现将使用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为 1994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住院急症或危重病人共 2 0 6例 ,其中男 119例 ,女 87例。年龄2 5~ 90岁 ,平均 (6 2± 11)岁。用于休克或保留输液者118例 ,紧急床旁心脏起搏器安置 5 9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行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2 3例 ,中心静脉压监测 6例。1 2 穿刺插管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