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穴埋线疗法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33例和针刺组31例。埋线组取百会、神庭、风池(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百会、神庭、风池(双)、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等穴位,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于疗前、治疗第2周及第4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2周,传统针刺对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对睡眠因子的改善情况各有侧重;治疗第4周,针刺组和埋线组对各项睡眠因子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方法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总体改善没有明显差异,但埋线组在后期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入睡时间方面优于针刺组。结论:头穴埋线与针刺疗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穴埋线疗法改善失眠患者入睡时间因子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穴位埋线、电针加穴位埋线3种不同方法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这3种方法改善腹型肥胖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埋线组、电针埋线组各50例,分别给予电针、穴位埋线、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疗程均为8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在整体疗效分布方面,电针埋线组分别与电针组、埋线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在愈显率方面,电针埋线组分别与电针组、埋线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PF、RP、GH、VT、SF、RE、MH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在PF、GH、VT、RE方面,电针埋线组分别与电针组、埋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穴位埋线、电针结合穴位埋线3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腹型肥胖、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提高情感职能,电针结合穴位埋线优于单用电针或穴位埋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脾、胃经腧穴排刺治疗脾虚湿盛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90例脾虚湿盛型肥胖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单纯针刺组、排刺埋线组及电针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腧穴排刺结合穴位埋线法减肥的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腰围、体重、BMI与同组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排刺埋线组治疗后腰围、体重、BMI与电针组和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排刺埋线、单纯针刺及电针疗法对于脾虚湿盛型肥胖均有一定疗效,但排刺埋线组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组及电针组,它能通过降低饥饿感、促进脂肪代谢、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穴位埋线配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与单纯使用抗癫痫药物做对比研究,探讨穴位埋线介入治疗的优势。方法:GT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印例,穴位埋线配合抗癫痫药物,三组穴位交替使用,15天埋线1次;对照组60例,单纯使用抗癫痫药物,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癫痫计分及药物副反应的评定。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P〈0.01);癫痫症状积分各组较治疗前具有明显降低(P〈0.01),较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的副反应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对神经系统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穴位埋线干预全面发作性癫痫的治疗可以加强临床疗效,减轻药物出现的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滋平 《新中医》2006,38(10):68-6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6%,对照组为77.0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第1疗程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全身强直一阵挛型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埋线组予穴位埋线配合丙戊酸钠治疗,针刺组予针刺穴位配合丙戊酸钠口服,西药组予单纯口服丙戊酸钠。结果:1、3组治疗后癫痫计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总有效率比较,埋线组为93.33%,针刺组为86.67%,西药组为76.67%,3组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穴位埋线加西药治疗强直一阵挛型癫痫疗效明显优于针刺加西药治疗,而两者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全身强直一阵挛型癫痫疗效肯定,无副作用,并且能减轻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婧 《山西中医》2010,26(12):38-3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16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治疗组)96例和针刺组(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20—30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毫针针刺治疗,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两组均半年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2%和83.33%,两组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毫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穴位埋线结合针刀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穴位埋线与单纯针刀、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结合穴位埋线组(针线组)和针刀组及埋线组各40例,采用单盲法,针线组采取针刀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针刀组采取针刀治疗,埋线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线组与针刀组、埋线组有效率分别为90.0%与82.5%、85.0%,三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线组治愈率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网球肘具有治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针刀配合穴位埋线、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配合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刀配合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常规针刺组(73.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配合穴位埋线减肥疗效肯定,较针刺疗法省时、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穴位埋线,对照组43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8.3%,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是一种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埋线疗法与针剌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不适指数(N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4.8%,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NDI和VAS评分(P〈0.01),埋线组治疗后NDI和VAS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PDS微创埋线疗法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NDI,降低VAS,减少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14.
穴位埋线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轻中度AD患者按配对方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穴位刺激组,穴位埋线组分别在神门、丰隆、太溪和足三里进行埋线,穴位刺激组用相同操作方法刺激穴位,但埋线针不穿入羊肠线,每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6次。运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显著升高(P〈0.01),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价量表(ADAS-Cog)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显著降低(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评分比较,穴位埋线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穴位刺激组(P〈0.01),穴位埋线组ADAS-Cog评分比穴位刺激组显著性降低(P〈0.05),2组治疗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提高了AD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病人的依从性,为针灸治疗老年痴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春梅 《新中医》2006,38(8):62-6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减肥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以穴位埋线减肥疗法(主穴:曲池、中脘、天枢、气海、阴陵泉、三阴交、阿是穴)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主穴: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减肥对单纯性肥胖症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及治疗时间差别。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A组)和针刺治疗组(B组)各6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次数)进行评定。结果A组痊愈37例(61.7%),显效19(31.6%),有效4例(6.7%),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3.3%):B组痊愈35例(58.3%),显效19(31.7%),有效6冽(10.0%),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0.0%)。A组、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时间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采用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无差异,但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方便简洁,次数少,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针刺时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针刺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90.11%,优于针剌组74.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各型治疗前后近期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与肾阳虚衰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在1年以下患者与5年以上患者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肯定疗效,且对肝气乘脾型和脾胃虚弱型疗效更好,病程短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8.
埋线与中药综合治疗癫痫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组40例,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5.O%,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单纯大发作癫痫,治疗组显效率82.4%,对照组显效率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大小发作均有癫痫,治疗组显效率94.7%,对照组显效率70.O%,两组有显著差异(P〈0.D1)。结论 埋线与中药综合治疗癫痫病,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中药治疗;且对单纯大发作及大小发作均有的癫痫治疗,其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共治疗4疗程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77.1%,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老年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肥胖指标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O.05);腰臀比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老年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