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喉乳头状瘤患儿家庭关怀度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应用家庭关怀度量表,对我院耳鼻喉科住院的50例喉乳头状瘤患儿的家庭成员(观察组)进行测量,同时与50例正常儿童家庭成员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及总分均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喉乳头状瘤患儿家庭必须加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提高家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有利于喉乳头状瘤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家庭关怀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情感度比较t=11.0599(P=0.0000);合作度比较t=10.1977(P=0.0000);亲密度比较t=7.3677(P=0.0000);适应度比较t=11.5090(P=0.0000);成长度比较t=7.3949(P=0.0000);复发率比较x2=25.8317(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需要加强家庭关怀度及护理干预,可提高家庭的情感度、合作度、亲密度、适应度及成长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方法以11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11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家庭关怀度量表评估,针对得分情况进行护理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适应度、合作度、情感度、成长度、亲密度、总分方面,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观察组存在的问题,对患者家庭进行对应的护理,提高家庭关怀度。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较低,需采取有效的护理策略改善其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其家庭关怀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家庭关怀度量表对20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成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比较两组家庭关怀度量表各分量表评分的差别;随后进行焦虑抑郁评分与家庭关怀度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焦虑抑郁并存状态者约占39.42%.焦虑抑郁组家庭关怀度总分及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及亲密度等得分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均P< 0.05).焦虑评分与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情感度和亲密度等评分均显著负相关(r=-0.554、-0.448、-0.583,均P<0.05);抑郁评分与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情感度和亲密度等评分均显著负相关(r=-0.513、-0.427、-0.53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适应度、情感度和亲密度均为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关怀度是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从提高家庭关怀度角度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关怀状况。方法:随机选择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评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问卷。结果:将APGAR问卷中每条目发生程度分为低、中、高的三个等级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适应度各等级所占比例分别为8%、56%、36%;合作度为4%、40%、56%;成长度为6%、52%、42%;情感度为4%、48%、48%;亲密度为0、38%、62%;总分为0、24%、76%。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怀度主要以不稳定的情感度、中等程度的适应度和成长度、良好的合作度和亲密度为特点,其家庭功能基本良好。建议应围绕如何提高患者的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等问题拟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尽最大可能地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家庭关怀度的差异。方法选择我科2001年9月.2005年9月在我科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进行测查,并对结果进行了3分法评分。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患者家庭在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与血压正常人家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老年非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家庭情感和物质支持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关怀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牛津幸福量表修订版(ROHS)对2695名在校医学院大学生进行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法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为(43.08±11.16)分,家庭关怀度总分为(6.48±2.39)分,医学生家庭关怀度和主观幸福感指数较高.(2)女生在家庭关怀度(t =3.462,P<0.01)及其适应度(t=2.718,P<0.01)、合作度(t=4.178,P<0.01)、成长度(t=4.484,P<0.01)因子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城镇学生在家庭关怀度(t=3.939,P<0.01)及其适应度(t=4.683,P<0.01)、合作度(t=3.306,P<0.01)、成长度(t=2.796,P<0.01)因子和主观幸福感( t=3.508,P<0.01)上的得分都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家庭关怀度及各因子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r=0.197 ~0.357,均P<0.05),合作度、亲密度、成长度和情感度联合起来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13.2%的变异量.结论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家庭关怀度较好,增强家庭关怀度有助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患者的家庭保健及心理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社区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疾病类型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心理保健及心理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家庭功能得分及服药、行为依从性。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7-2.800,P0.05);保持心态积极、服药依从、行为依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10-5.005,P0.05)。结论家庭保健与心理护理相结合有助于改善社区患者家庭功能,提高患者治疗、行为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浙江省某医院护士家庭关怀度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某医院护士的家庭关怀度和工作投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分层回归分析法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家庭关怀度总分为(5.89±1.12)分,工作投入总分为(85.95±9.54)分;家庭关怀度各因子与工作投入各因子均显著正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家庭结构及家庭关怀度中的合作度、适应度、亲密度、成长度和情感度均为护士工作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关怀度是影响护士工作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度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于术后1周对脊柱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存在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比较两组家庭关怀度的差别,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家庭关怀度对POCD的影响。结果①100例脊柱手术术后患者中,35例(35%)出现POCDPOCD组适应度、情感度、亲密度和家庭关怀度总分[(1.25±0.45)、(1.36±0.41)、(1.27±0.42)、(5.85±1.30)]均显著低于非POCD组[(1.63±0.56)、(1.63±0.52)、(1.65±0.51)、(6.74±1.5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MSE与适应度、情感度和亲密度的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426,-0.382,-0.482,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密度、适应度和情感度均为脊柱手术患者POCD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关怀度下降可导致POC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陪伴护理对糖尿病患儿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血糖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家庭陪伴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家庭亲密度评分、适应性评分和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家庭亲密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 A1c、FBG、2 h PBG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陪伴护理干预运用于糖尿病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家庭关怀度、视功能损伤程度(以矫正视力、视网膜病变为评价指标)与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关系,为完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2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矫正视力、视网膜病变检查,并采用APGAR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问卷分别评定家庭关怀度和治疗依从性情况,并分析以上各项与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家庭关怀度指数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关怀度总分、家庭适应度、情感度、亲密度三个维度评分及视力损伤程度与治疗依从性呈显著相关性,视网膜病变与治疗依从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家庭关怀度总分、适用度、情感度、亲密度与治疗依从性相关,糖尿病患者依从性与家庭支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生命质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生命质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为提高哮喘患儿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ediatric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QLQ)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and cohesion scale,FACESⅡ-CV),对在重庆儿童医院哮喘中心就诊的60例7~17岁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哮喘儿童的生命质量总分和各方面得分与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正相关.结论: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促进患儿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断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20例哮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功能评估表(APGAR)对哮喘患者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患者GSES评分,记录患者APGAR平均得分情况,应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哮喘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 经评估,120例哮喘患者GSES平均得分为(25.74±6.54)分。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患者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评估,120例哮喘患者APGAR平均得分为(5.64±0.54)分,其中家庭适应度评分为(1.24±0.12)分、合作度评分为(1.02±0.10)分、成长度评分为(1.13±0.11)分、情感度评分为(1.17±0.11)分、亲密度评分为(1.08±0.10)分。经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哮喘患者GSES评分与...  相似文献   

15.
刘燕 《吉林医学》2023,(4):1108-1111
目的:探讨家庭预防护理及保健对哮喘患儿气道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哮喘患儿进行分组,依据患儿入院顺序最后编码数字的奇偶数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奇数为对照组,有40例患儿,在出院时展开常规宣教;偶数为观察组,有40例患儿,在常规宣教时应用家庭预防护理及保健干预;对比两组气道功能、炎症因子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两组在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低于对照组,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含量低于对照组,家庭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在干预6个月期间哮喘完全控制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预防护理及保健可改善哮喘患儿的气道功能,降低气道炎症水平,提高哮喘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对学龄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学龄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9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合作照顾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住院时间,随访1 a,比较两组哮喘发病次数及住院次数。结果研究组遵医率(95.56%)高于对照组(79.5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1 a,研究组哮喘发病次数、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学龄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加快症状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哮喘发作,对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关怀度及护理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2个组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家庭关怀度评估结果,制定家庭关怀护理方法,并给予观察组家庭关怀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家庭关怀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庭关怀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关怀护理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PDCA模式对改良哮喘预测指数(mAPI)阳性婴幼儿实施哮喘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mAPI阳性的婴幼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基于PDCA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mAPI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mAPI阳性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DCA模式对mAPI阳性的婴幼儿实施哮喘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有效地促进和完善儿童哮喘的防控,患儿家长护理满意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护理满意度及患儿复发情况(哮喘发作次数、再住院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家长疾病认知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哮喘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并能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状态的关系,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家庭功能调节提高患者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家庭 APGAR问卷和COOP/WONGA功能状态量表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家庭功能良好家庭组与障碍家庭组之间在健康功能状态上的差异.结果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庭中,良好家庭占46.7%,中度障碍及严重障碍家庭比例分别占42.5%和10.8%;家庭功能障碍组患者在家庭功能总分及家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等5个方面评分与家庭功能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功能障碍组患者在总体健康功能状态及生理适应性、情感、社会交往、日常活动、健康变化、整体健康、疼痛等方面评分与家庭功能良好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功能与患者的健康状态相关,提示调整家庭功能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状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应重视家庭功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状态之间的交互影响,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家庭功能状态,提高其健康状态,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