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48例中青年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21例,占50.00%,其次为心源性疾病,占28.57%,被动吸烟,偏头痛,颈动脉夹层,脑动脉炎,烟雾病等具体病因仅占21.43%。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尚需注意少见的原因,病变主要位于前循环,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48例中青年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21例,占50.00%,其次为心源性疾病,占28.57%,被动吸烟,偏头痛,颈动脉夹层,脑动脉炎,烟雾病等具体病因仅占21.43%。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尚需注意少见的原因,病变主要位于前循环,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人(< 45岁)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4例青年人脑梗死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细胞及对症治疗。结果:51例患者病因明确,其中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糖尿病;6例有偏头痛病史,而口服避孕药、吸烟、饮酒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腔隙性脑梗死53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治愈好转率为98.65%,复发率为1.37%。结论:青年人脑梗死以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预后较好,早期病因干预是防治脑梗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提高预防脑卒中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14~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结果:青年人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栓塞,青年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结论:探讨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青年人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夏其临床特点。②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③结果36例中可找到病因者33例(91.7%)。其中动脉粥样硬化15例(41.7%)。心源性脑梗死10例(27.8%),颅脑外伤4例(11.1%);单个病灶27例(75%),病变在颈内动脉系统28例(77.8%);症状明显好转出院30例(83.3%)。④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复杂,但以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梗死最为常见,临床多表现为单个病灶,病变主要在颈内动脉系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巧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07-608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方法对曾于我院治疗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可找到病因的为48例,占总人数的96%。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非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心源性脑梗死为最常见。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仍为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青年人脑梗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青年脑梗死病例48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分析患者血管病变类型和部位。结果4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为52%,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最多(17例,占35%),其次为动脉炎(10%),Moyamoya病为7%。脑叶梗死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主要病变部位。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较为常见,脑血管造影在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惠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53-153,155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和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78例青年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危险因素和治疗结果的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吸烟所占比例67.9%,排在第一位,高血压所占比例60.3%,高血脂所占比例50%,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所占比例在32.1%-48.7%。结论青年人脑卒中具有病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死亡率低等特点,积极治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很好地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方法 对19~45岁青年脑梗死45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 95.56%的患者均能找到病因,且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44.44%),其次为糖尿病、心源性疾病、吸烟、饮酒及偏头痛、脑动脉炎,少见的原因有肿瘤、外伤、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 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多数患者可找到原因;另一方面通过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部分患者在首次住院前已存在无症状性脑梗死,提示一部分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年龄更加提早、年轻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有明确病因(89.84%),13例病因不详(10.12%)。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吸烟、家族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高血脂症。临床特点为:多见于男性,意识障碍少,预后较好。结论苷卑脑梗死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其次为炎症性血管病和心源性栓基,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吸烟、家族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高血脂症。一般预后较好,治愈率高,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狭窄进行分度并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53例,占88.3%;对照组60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6例,占2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颈动脉狭窄程度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对112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45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6例60岁以上脑出血病人作了比较。结果:本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实质内出血78例,多灶出血8例;出血量在2ml~126ml,平均23.2ml。治愈25例(22%),好转53例(48%),无效8例(7%),死亡26例(23%)。与老年组比较,在预后及病死率方面差别无显著(P>0.05);嗜酒史者大于老年组(P<0.01);影像学比较:本组血肿周围水肿带及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明显大于老年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脑血管畸形是青年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与长期饮酒有重要关系。其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与老年人脑出血比较临床症状更严重,病死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3.
刘小团  黄铮 《中外医疗》2016,(22):51-54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常见病因。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共84例,对其进行TOAST分型,对可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年龄相仿的患者85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以上指标,得出结论。结果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占同期全年龄组脑梗死患者的6.8%;其中男性占69.0%,女性占31.0%;18~34岁组占14.3%,35~45岁组占85.7%;不同TOAST分型患者所占的比例由高到低为:LAC 28例(33.3%),ATR 22例(26.2%), CEMB 15例(17.9%), OTH 13例(15.5%), UND 6例(7.1%);青年卒中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血症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青年脑梗死患者为最常见的TOAST分型;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血症可能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高频彩超检查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其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以2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26例,检出率占87%;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5例,占18%,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硬化分为脑梗死动脉硬化组与非动脉硬化组;同时选取非脑部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是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脑卒中首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1)1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均以脑卒中首诊,其中脑梗死8例、出血性脑梗死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脑出血1例。(2)8例脑梗死中腔隙性脑梗死4例、分水岭梗死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叶梗死2例;1例出血性脑梗死位于右侧顶枕叶,1例脑出血位于左侧丘脑。(3)经针对原发病和脑卒中的双重治疗后,全部患者病情缓解,1例出院后4个月复发。结论:(1)并发脑卒中以缺血性多见,最常见类型是腔隙性梗死,且多累及双侧。(2)该病并发的脑卒中治疗上具有特殊性,因此早期确诊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少年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灶等特点予以分析。结果动态发病47.8%,平均血流速度增快(Vm)迭39.4%,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者45.1%,血管炎15.5%,单发性病灶71.8%,大面积病灶18.3%,发生在大脑中动脉者54.9%,存活率91.5%。结论青少年脑梗死病人多动态发病,单发性病灶多见,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其次为血管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17例,分为C反应蛋白正常组(CRP≤3 mg/L,115例)和C反应蛋白增高组(CRP〉3 mg/L,102例),对患者随访1年,计算危险比(risk ratio,RR)以比较预后。结果:脑梗死患者CRP增高组预后明显较差。3、6、12个月后的RR死亡分别为3.76、2.58和2.08(均P〈0.05),而3、6、12个月的RR再发脑梗分别为4.51、3.38和2.93(均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能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分别对不同证型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73例,占总数的81.3%;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痰热腑实型及风痰火亢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其他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有很强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可能与中医的火邪、痰邪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组23例(28.75%),老年组66例(82.5%)(P〈0.01);高脂血症青年组16例(20.0%),老年组38例(47.5%)(P〈0.01);高血压青年组18例(22.5%),老年组51例(63.75%)(P〈0.01);病前感染史青年组2例(2,5%),老年组未发现。结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预后良好。与老年人一样,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肥胖、吸烟和饮酒等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危险因素。只有尽早明确病因,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给予充分的干预,才能有效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