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应用CTA影像测量面静脉及颌后静脉位置与走行以及与下颌角的位置关系,为下颌角成形手术提供临床指导,避免因损伤面静脉及颌后静脉造成术中、术后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方法 选择30例正常成人进行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面静脉及颌后静脉距下颌角处颌骨各边缘的三维解剖位置关系.结果 面静脉在下颌骨的投影与下颌骨边缘交点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31.26±3.34)mm;颌后静脉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11.26±2.34)mm;距下颌角点上1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8.18±2.12)mm;距下颌角点上2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6.38±2.12)mm;距下颌角点上3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3.18±2.12)mm;距下颌角点上4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2.18±1.16)mm.结论 下颌角成形手术时,操作位置越高,颌后静脉距下颌骨越近,越容易损伤颌后静脉.参照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可为下颌角成形术提供手术安全范围,避免损伤面静脉及颌后静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肠道畸形纠正术后禁食期间,必须使用高渗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热量.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1],为患儿术后静脉营养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我科于2005年12月对2例肘部静脉置管显露不清患儿经耳后浅表静脉成功穿刺并留置PICC,保证了静脉营养的输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背景 术后疼痛依然是麻醉医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线药物,阿片类药物常伴有一些副作用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任何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增强术后镇痛效果的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均推荐用于术后镇痛.研究发现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目的 现就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术后镇痛的影响作一综述. 内容 从镇痛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给药策略以及对不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趋向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增强腹部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其对其他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最佳镇痛方案函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肠道畸形纠正术后禁食期间,必须使用高渗营养液以提供足够的热量。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而且并发症少.为患儿术后静脉营养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我科于2005年12月对2例肘部静脉置管显露不清患儿经耳后浅表静脉成功穿刺并留置PICC,保证了静脉营养的输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区由于低气压、低氧分压的环境,老年人全麻术后易发生低氧血症,尤其在术后返回病房途中更易发生低氧血症.为此我院采用静脉输注高氧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下肢静脉系统常见疾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长期困扰患者和医生的难题。早期超声研究表明,静脉倒流与PT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部分学者甚至将其作为PTS的诊断标准之一,但血栓形成后静脉倒流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静脉倒流发生及其与PTS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在下肢闭塞以上正常动脉与腓静脉入口远侧胫后静脉之间搭桥及破坏胫后静脉远侧瓣膜的方法.一期完成胫后静脉动脉化,用于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病变15例(17肢),术后观察1~10年,除2例(2肢)又分别行截肢及带蒂网膜移植外。其余15肢效果良好。本法具有手术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和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扩张,管壁肥厚即“成熟”一般需4~8周,这段时间内慢性肾衰患者要靠临时透析通路来维持生存。我们采用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后5~10d的肘部静脉用作血液透析引血通路获得了成功,未对内瘘成熟造成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腹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1例腹部肿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31例患者中30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血尿素氨和肌酐均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4~5 h血钾可降至正常范围;酸中毒得到纠正、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尿量分别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5~20 d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水肿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是治疗腹部肿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教、方便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腹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1例腹部肿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31例患者中30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血尿素氨和肌酐均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4~5 h血钾可降至正常范围;酸中毒得到纠正、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尿量分别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5~20 d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水肿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是治疗腹部肿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教、方便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腹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1例腹部肿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31例患者中30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血尿素氨和肌酐均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4~5 h血钾可降至正常范围;酸中毒得到纠正、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尿量分别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5~20 d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水肿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是治疗腹部肿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教、方便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吻合邻指指背皮瓣静脉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用吻合邻指指背皮瓣静脉治疗断指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的方法。方法对8例再植指术后3~48h出现静脉危象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取邻指背侧带蒂皮瓣转位至再植指指背区,切除再植指指背栓塞静脉段及炎性水肿皮缘后,将皮瓣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术后4周断蒂。结果8例再植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7.5%。供指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利用邻指带蒂背侧皮瓣移位可修复再植指的静脉回流,又可用健康皮肤覆盖创面,手术简便,效果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治疗周围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疾病46例(56条患肢)。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皮温升高。经3个月~7年的随访,除2条患肢行截肢、2条患肢再行带蒂网膜移植术外,其余肢体治疗效果良好,总有效率为92.9%(52/56)。结论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具有手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脾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十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并偶见于全身静脉系统.我院自1989年9月至2004年12月共治疗脾切除术后合并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例,占脾切除术总数的0.7%,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放血加尿激酶治疗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自 1995年至今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 2 86例 ,术后静脉危象 2 6例。其中 5例于静脉危象三期时才发现 ,经静脉探查、小切口放血加尿激酶治疗后全部成活。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1例。股前外侧皮瓣 2例 ,胸脐皮瓣 2例 ,胸外侧皮瓣 1例。年龄 2 7~ 45岁。于术后 2 3~ 76 h发现静脉危象 ,平均术后 47h。紫黑色斑占皮瓣面积 1/3者 3例 ,占皮瓣面积 1/2者 2例。小切口位于皮瓣紫黑色斑最明显处 ,每个皮瓣 4~ 6个小切口 ,小切口上放置肝素棉球并每隔 2 0 min用无菌针头桃拨 1次 ,保持小切口持续渗血状态。尿激酶 6万 U置于液体内半…  相似文献   

16.
曲马多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时的血清治疗浓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时血清治疗浓度.方法20例上腹部手术成年病人,ASAⅠ~Ⅱ级,术后静注曲马多镇痛,当病人感到轻微疼痛时(VAS1~2分),予初始量1.5mg/kg,再次感到疼痛时(VAS1~2分),追加20mg静注,直至VAS0分.观察24h.每次追加剂量前采取血样3ml,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同时记录静注曲马多起效时间(用药毕至VAS0分)及作用持续时间(VAS0分至VAS1~2分),总药量为初始量2倍的时间,用药前、后10、20及30min时HR、MAP、RR及SaO2.结果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时平均血清治疗浓度为370ng/ml(248.6~615.7).初始剂量起效时间平均为(9.2±2.1)min.初始剂量作用持续时间为(2.3±1.0)h.用药量达初始量2倍时的时间为(6.4±2.7)h.结论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其血清治疗浓度波动范围大,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主动脉后左肾静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患者,男,61岁,腰腹部疼痛不适3个月余,发热5天入院。体检:左侧肾区叩痛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2×10^9/L,尿液常规正常。CT: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左肾肿大,肾周少量积液。结果:患者人院后给予保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5天后,腰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血尿化验检查正常,顺利出院。结论: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左肾静脉畸形,由左肾静脉受腹主动脉与脊柱压迫变窄所致,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发现,无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少数患者伴明显症状需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合并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并讨论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2例DVT患者中7例为中央型,2例为周围型,3例为混合型.DVT合并肺栓塞2例.10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的肢体增粗症状严重,肢围差距均>5 cm.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保护下的腘静脉置管溶栓术(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其中l例介入造影过程中发现左股静脉突然中断,中转手术行股静脉探查修复术、CDT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8例发现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在CDT治疗后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结合术前彩超及造影所见考虑为右大隐静脉残端血栓蔓延至股静脉,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治疗.2例周围型DVT行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本组12例DVT患者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手术损伤股静脉、大隐静脉残端过长、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DVT的临床常见原因.术前明确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变类型、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静脉动脉化存在的静脉回流障碍、窃血等问题。方法:设计了应用Gore-Tex血管搭桥,仅使一条胫后静脉一期动脉化的术式。临床为5例6侧下肢严重缺血的患者实施手术。结果:术后下肢缺血性疼痛消失,无肿胀,14~80天创面愈合;动脉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探测证实患足血供良好。结论:本术式可以保证其它静脉回流的完整性、窃血也少。应用Gore—Tex血管搭桥的长度与粗细不受自身浅静脉条件和动脉闭塞程度的限制。该术式安全、简便、副损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 ,CVVHDF)技术已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renalfailure ,ARF)的治疗〔1 - 3〕。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采用CVVHDF治疗 18例心脏术后并发ARF病人 ,生存 8例 (4 4% )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8例病人中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45~ 72岁 ,大于 6 5岁者 11例 ;6例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 ,血清肌酐(Cr) >88 4μmol L。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10例冠心病病人中 7例行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