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64例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常规降糖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每组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全牙列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D、AL、PLI、BI、FBG、HbAlc以及hs-CRP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并改善糖代谢,有利于其总体血糖水平控制。  相似文献   

2.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测定常规降糖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对照组)和以牙周基础治疗者(实验组)治疗前、后的PLI、PD、AL、BI、FPG和HbA1c。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D、AL、PLI、BI、FPG、HbA1c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炎症,并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控制血糖对伴2型糖尿病(T2DM )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C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2例伴T2DM的中、重度CP患者按FPG、2hPG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24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18例。两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12周后观察两组患牙6个位点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及牙龈出血指数(BI)。结果:经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组的PD、AL、PLI及BI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血糖控制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能显著提高T2DM 伴中、重度CP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口腔科医师在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荣振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54-55,59
目的研究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泰安市口腔医院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无糖尿病史牙周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时行良好糖尿病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8、12周的斑菌指数(PLI)、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变化,以及研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和空腹静脉血糖(FPG)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牙周临床指标(PLI、PD、CAL、SBI)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的HbA和FPG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8周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有所反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在良好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应用牙周基础治疗.短期疗效与无糖尿病史患者疗效相当,确切而稳定,并能显著改善血糖,可在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窝沟封闭剂对于牙周手术后过敏症敏感症状的影响。方法我院接受牙周根向复位瓣术后由于根颈部暴露而诱发牙本质过敏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高露洁El腔专业用脱敏抛光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0、4、12w的敏感症状情况。结果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后0、4、12w的触压敏感计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吹气敏感计分仅治疗后0w显著低于治疗前(P〈o.05),治疗后4、12w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0.05),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w的触压敏感计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4、12w的触压敏感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0、4、12w的吹气敏感计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O.05),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触压敏感计分和吹气敏感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12w的触压敏感计分和吹气敏感计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0w的触压敏感计分和吹气敏感计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可以有效抑制牙周手术术后牙本质过敏症敏感症状,其效果持续12w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奥硝唑牙周袋内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奥硝唑牙周袋内局部用药,对照组口服替硝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茵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疼痛程度(PS)及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GI、PD、BI、P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I、GI、PD、BI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的82.0%(P〈0.05)。结论牙周袋内局部用奥硝唑治疗牙周炎,用量小,临床效果满意,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予以牙周康软膏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与治疗组(29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治疗组行牙周康软膏辅助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探针出血指数(BI)、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菌斑指数(PL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BI、PD、AL、PL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I、PD、AL、PLI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予以牙周康软膏辅助性治疗,可显著缓轻牙周炎性反应,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牙周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牙周袋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松动度(MD)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后PD、PLI、SBI、MD均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2)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的PD、PLI、SBI、MD指数逐渐改善,第8周疗效优于第4周(P〈0.05);对照组第8周疗效与第4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有理想临床疗效,通过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VI腔卫生宣教在中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一2011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13腔科轻、中度中年牙周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牙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试验组患者进行13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初诊及治疗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PD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和B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至1年的PD和B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PD和BI指数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1年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临床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把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中年牙周病患者治疗的全过程,有助于牙周治疗获得长期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牙周炎治疗的作用及给药方式。方法依循随机、单盲、对照原则,以碘甘油辅助置药为对照,对169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27颗患牙分成3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碘甘油于牙周炎袋内置药,观察用药前(基线)、第二周、第五周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等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周和第五周,各组的PLI、PD、AL、SBI与基线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个观察时段,盐酸米诺环素组、甲硝唑组分别与碘甘油组对比,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米诺环素组与甲硝唑组对比,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袋内局部置药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操作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分别使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试验组)和超声龈下刮治(对照组)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记录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 、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 治疗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PLI、BI、PD 和AL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PD减少量和AL减少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减少量和BI减少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与分析不同龈下冲洗方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23例(共88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后冲洗器给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探诊出血指数(SBI)各数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菌斑指数(PL)、探诊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各数值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替硝唑和碘甘油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患有牙周炎的192例患者,将1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治疗一组(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治疗二组(替硝唑组)、对照组(碘甘油组),每组64例,均给予局部药物治疗,疗程4周,记录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周袋探诊的深度(PD).对比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一组(PLI:1.06±0.42,SBI:0.73±0.37,PD:2.64±0.78)和治疗二组(PLI:1.04±0.43,SBI:0.79±0.38,PD:2.70±0.74)PLI、SBI、PD要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组(93.76%)和治疗二组(90.63%)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三组患者在相应的治疗后并没有明显的不良症状.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替硝唑能够有效地改善牙周炎症状,且效果优于碘甘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23例牙周病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系统治疗组62例,进行牙周系统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从中医症候疗效和牙周临床指标,如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及其牙槽骨平均灰度值(MGVs)等几个方面观察比较两组之间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1%,牙周系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牙周系统治疗组.牙周临床指标统计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牙周系统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PD值分别为(3.30±0.90)、(3.60±0.70)mm,BI分别为(2.05±0.23)、(1.97±0.5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D值:(6.46±1.09)、(6.72±0.84)mm,BI分别为(3.43±0.47)、(3.47±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系统治疗组MGVs为(110.06±34.74),与治疗前(105.89±3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MGVs为(122.73±26.91),较治疗前(109.17±28.2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L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MGVs改善较牙周系统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PD、PAL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牙周系统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结果与术后3个月情况相同,而两组间比较发现,牙周系统治疗组PAL为(5.42±1.04)mm,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5.12±0.7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系统治疗组BI为(2.22±0.3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1.91±0.19),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后6w行牙周翻瓣术。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6w及牙周翻瓣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牙周专业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出血指数(B1)并进行比较。结果牙周翻瓣术后3、6个月PD、BI、CAL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已被收治的1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研究组在牙周袋内放人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对照组按常规剂量口服替硝唑,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IL-6水平结果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PLI、 BOP、 P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PLI、 BOP、 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PLI、 BOP、 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IL-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之间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可以降低IL-6水平从而缓解慢性牙周炎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2%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治疗组(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碘甘油治疗组),每组30例,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I、PLI、SBI等牙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牙周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各个指标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 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在基础治疗辅助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前后,实时定量检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占总细菌构成比。方法收集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根据随机、自身对照的原则设计分组:未用药侧和药物侧(药物侧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袋内放置盐酸米诺环素)。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时各项临床指标,并提取牙周袋内菌斑,应用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对龈下菌斑进行定量检测,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Pg构成比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均为68%,两组治疗后1个月未用药侧30%、药物侧28%;3个月时Pg构成比未用药侧24%,药物侧22%,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用药侧与未用药侧Pg构成比治疗后3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侧治疗后1、3个月与未用药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Pg构成比与临床指标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牙周附着水平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经基础治疗后能够减少龈下菌斑中Pg的构成比,而且可以在3个月内保持疗效,其中牙周基础治疗起关键性作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用药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