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Bland-Altman分析法证实8个静息能量代谢评价公式在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使用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入选53例行MHD的ESRD患者,采用呼吸间接测热法测量患者实际的静息能量代谢(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值,同时使用8个国内外常用的REE评价公式计算该患者的REE值,使用Spearman相关、配对t检验、Bland-Altman分析法以及吻合比例分析两种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实测REE值是(1460±398)kcal/d。8个评价公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呈正相关,其中Mifflin公式、Liu公式、贾虹公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贾虹公式的偏倚最大[(240±321)kcal/d]。而Schofield公式、FAO/WHO/UNU公式、Owen公式、Harris-Benedict公式、Cunningham公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ofield公式偏倚最小[(6±293)kcal/d]。然而,使用Bland-Altman分析法计算95%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时,即使是偏倚最小的Schofield公式,其一致性界限也相当大,低限为-(580±137)kcal/d,高限为(592±137)kcal/d,且吻合比例仅41.5%。结论在评估ESRD的MHD患者的能量代谢时,评价公式预测法并不可靠,建议直接使用呼吸间接测热法进行实测。如无相关条件而必须使用公式预测时,推荐选择Schofield公式,因该公式相较其他公式将更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接能量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按代谢车监测的静息能量(REE)消耗及Harris-Benedict(HB)公式计算出的能量消耗进行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每日能量需求,术后第10天测定患者淋巴细胞、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前列腺素E2(PGE2)与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日能量需求为(1436.08±203.32)k J,少于对照组每日能量需求(1543.28±262.45)k 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天,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2.15±0.47)109/L、血清前白蛋白(245.49±18.26)mg/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淋巴细胞(1.51±0.42)109/L、血清前白蛋白(201.71±15.2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PGE2(75.49±30.27)pg/L、CRP(10.38±3.30)mg/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GE2(96.72±39.05)pg/L、CRP(13.62±4.7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代谢车测定的REE值明显低于HB公式法测算值。根据代谢车测定的REE值提供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治疗更准确,对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接能量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代谢车组43例与常规组(HB公式组)42例,分别应用代谢车与Harris-Benedict公式法测算出患者所需的静息能量消耗值(REE),指导营养供给,将能量消耗数据转换成代谢趋势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7天与第14天的营养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车组入院后第1、7、14天的REE值明显低于HB公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时两组所测值相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趋势图示代谢车组日需能量总体上低于HB公式组(P<0.05);死亡患者死亡前3天的能量消耗急聚下降。结论代谢车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REE值明显低于HB公式法测算值,所绘制的代谢变化趋势图可以直观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的代谢变化,对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帮助;根据代谢车测定的REE值提供能量更准确且节约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信念行为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做好ICU气囊管理规范化培训,降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ICU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经信效度检验的《ICU护士气囊管理知信行评估问卷》对2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8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理论得分为(33.93±12.47)分,信念得分为(7.41±2.63)分,行为得分为(22.63±5.64)分。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为:护士层级、性别及在ICU工作年限均是ICU护士对气囊管理知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专科类别与性别是ICU护士对气囊管理信念的影响因素(P<0.01);职称与性别均是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论有待提高且个体差异大,信念一般,行为差,应多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与规定,加强ICU护士执行行为的依从性与规范性,促进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在ICU护理临床中开展与落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实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15.21±5.23)d、机械通气时间(9.10±2.8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54±8.51)d、(14.03±5.12)d(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在ICU患者护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机械通气疗效的改善和提升,将住院治疗时间缩短,降低不良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ICU人工气道内痰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原因。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人工气道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人工气道阻塞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和12.5%(P<0.05)。结论: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原因相对较多,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态度的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三甲"医院ICU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148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调查对象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平均得分为(51.55±18.21)分,73.7%的护理人员得分低于60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ICU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其知识水平高于在ICU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P<0.05)。②调查对象对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态度整体较好,年龄>30岁、工作时间>10年的护理人员态度更好些(P<0.05)。③调查对象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无相关性(r=0.077,P=0.351)。结论:应注意引导护士积极的工作态度,为护士提供分层次、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途径,丰富护士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10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采取人工气道常规管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55例采取人工气道标准化管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开展标准化管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病死情况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代谢车CCM监测静息能量消耗与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的基础能量消耗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ICU4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用代谢车进行静息能量消耗的监测和用Harris-Benedict计算基础能量消耗,比较两种结果的差异。结果依据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的基础能量消耗比代谢车测量的静息能量消耗实侧值低(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静息能量消耗明显高于基础能量消耗,利用代谢车监测静息能量消耗这一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ICU人工气道干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干预患者150例,经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诊断确定发生HAP的患者例数,借助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AP危险因素。结果经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诊断确定HAP患者25例,发生率16.67%;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人工气道干预患者HAP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3种、人工气道干预≥5d、胃管留置时间≥2d、抗生素使用、制酸剂使用(P0.05)。结论我院ICU人工气道干预患者HAP发生率为16.67%,且年龄55岁、基础疾病≥3种、人工气道干预≥5d、胃管留置时间≥2d、抗生素使用、制酸剂使用是ICU人工气道干预患者HAP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于ICU提高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的积极影响,服务于临床。方法成立品管圈,设立"提高ICU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为主题,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本院ICU所有需要人工气道通气患者,2015年12月所有ICU患者为A组,2016年1~5月所有ICU患者为B组,观察A组人工气道通气中气囊压力合格率、因气囊原因产生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对B组执行改进措施并观察记录气囊压力合格率。结果 A组气囊压力合格率28.46%;B组为5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有助于提高ICU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实际测量值(MREE)与公式预测值.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间接测热法测定其REE.能量需要量的预测值分别用HB公式、FAO/WHO/UNU公式和Owen公式计算.用Bland-Altman法分析MREE与公式预测值的一致性.结果:3个公式预测值的一致性界限均超过临床可接受的界限(±10%-xMREE),HB公式预测值有49.5%在临床可接受的界限范围内,FAO/WHO/UNU公式和Owen公式分别为61.8%和52.7%.结论:Bland-Altman法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REE的实测值与公式预测值一致性较差.其能量消耗量应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三甲医院ICU护士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现况,为制定针对性改进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市5所三甲医院28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湿化临床实践及操作规范描述不一致,89.0%护士表示科室制定有人工气道湿化的操作规范;29.4%护士常规采用针筒滴注的湿化方式,50.4%护士选用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知识来源中护理院校教育(3.07±1.15)及自行查阅文献(3.47±1.13)得分较低;态度得分为(4.48±0.45)分。结论 ICU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临床实践缺乏统一科学的规范,应加强ICU护士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相关的培训与教育,以提高气道湿化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在留置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留置人工气道患者30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使用机械辅助排痰机,对照组使用人工叩背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均排痰量、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日均排痰量及Sa O2,Pa O2均高于对照组(P0.05),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辅助排痰能改善人工气道的治疗效果,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及其留置时间,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制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包括综合评估、系统实施、量表督查和落实改进4个方面。收集我院神经重症监护单元收治的28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分且建立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神经重症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2015年的16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管理模式;2016年—2018年的122例患者为试验组,实施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分别收集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痰液性状、声门下吸引物性状、肺部感染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的资料。结果试验组痰液和声门下吸引物显著减少,性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8%,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ICU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显著降低(P<0.01和P<0.001)。人工气道工作小组气道综合管理措施执行效果量化评分为(94.6±1.8)分。结论落实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痰液性状,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间接测热法测定能量消耗值(MEE)与传统方法得到估计能量消耗值(EEE)的差异,为危重患者的能量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对57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使用间接测热法得到MEE,使用传统能量估算法如HB公式法、HB系数法和体重法得到EEE,其中低体重者[体质指数(BMI)<18.4 kg/m2]使用理想体重表计算,并以EEE与MEE的比值来评价估算能量的准确性.结果 HB公式法、HB系数法和实际体重法得到的EEE与间接测热法得到ME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335±1004)kJ、(9125±1795)kJ、(7188±1029)kJ比(7753±1439)kJ,P<0.05或P<0.01].HB系数法与实际体重法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后者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测定值.用HB公式法估计能量会造成多数患者营养不足[低体重者占100%(4/4);体重正常者(BMI 18.5~23.9 kg/m2)占73.59%(39/53)].低体重者使用理想体重估算能量均能在营养充足范围内[100%(4/4)];体重正常者使用HB系数法和实际体重法可造成大量的营养不足[分别占39.62%(21/53)和43.39%(23/53)]及营养过度(分别占24.53%(13/53)和13.22%(7/53)].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各种传统公式估算能量消耗都很不精确,容易造成大量的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度,最好使用间接测热法测定目标能量;在没有间接能量测定仪的情况下,低体重者使用理想体重,而体重正常者使用实际体重的估算法似乎较为合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measurement of energy expenditure(MEE)by indirect calorimetry (IC)with traditional estimation of energy expenditure(EEE),to provide a basis for energy supplementar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 Using self-controlled study,the energy expenditure of 57 intensive care nnit(ICU)patients was measured by IC.Meanwhile,EEE was also calculated using the following equations:Harris-Benedict(HB),HB×factor,or 104.6 kJ/kg.Body weight were calculated using actual body weight(ABW)or ideal body weight(IBW).If body mass index(BMI)<18.4 kg/m2 it was considered as underweight,and the IBW was selected from the IBW table.The potential adequacy of estimated energy was assayed by ratio of EEE/MEE.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E by IC and EEE by HB,HB×factor and 104.6 kJ/kg [(6335±1004)kJ,(9125±1795)kJ,(7188±1029)kJ vs.(7753±1439)kJ,P<0.05 or P<0.01].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EE by HB × factor and 104.6 kJ/kg(P<0.01),and EEE by 104.6 kJ/kg×ABW,and the latter was closer to MEE.Underfeeding would occur in most ICU patients if HB equation was used [100%(4/4)in underweight patients and 73.59%(39/53)in normal weight(BMI 18.5-23.9 kg/m2)].EEE as calculated by 104.6 kJ/kg ×IBW was reasonable in the underweight patients 100%(4/4),but EEE in the patients with normal weight by using HB×factor or 104.6 kJ/kg × ABW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underfeeding[39.62%(21/53)and 43.39%(23/53)]or overfeeding[24.53%(13/53)and 13.22%(7/53)].Conclusion EEE derived from the equations was extremely inaccurate and may result in significant underfeeding or overfeeding in individuals.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we would recommend IC for measur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ICU patients.Otherwise,the equations of 104.6 kJ/kg × IBW in underweight and 104.6 kJ/kg × ABW in normal weight patients may be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值与无创血压监测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临床血压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ICU监测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的患者32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监测患者有创血压及无创血压值,采集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线性关系分析.结果 采集有效数据98对,所得数据有创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分别为(146.93±21.426),(71.32±13.152) mm Hg,均高于无创血压值的(124.02±19.417),(68.86±15.25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301,3.363;P<0.05);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存在线性关系(r =0.880,P<0.05).结论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所得监测值之间有差异,不可相互替代,可使用无创血压监测值推导计算有创血压监测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集柬化(Bundle)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疾病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09年3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入住ICU的颅脑疾病患者1 492例,最终诊断为VAP的患者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undle治疗组(试验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比较两组入住ICU的好转率、病死率、住ICU时间以及费用.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前降钙素原、诊断、合并症以及人工气道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好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0.3%比65.4%,P=0.027),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5%比30.8%,P=0.032),住ICU时间(d)明显少于对照组(12.16±5.14比16.54±4.80,P-- 0.002),入住ICU期间的总费用(万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6.09±2.53比7.30±1.81,P=0.046).结论 Bundle治疗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疾病VAP患者的好转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其入住ICU时间及住ICU期间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为主题,全体圈员按计划、按程序各尽其责开展活动。结果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由28.1%提高到50.14%。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地提高了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CU护士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情况,并分析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8-9月通过便利抽样选取重庆市60家医院的1 194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知识与实践情况。结果 1 194名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为(13.12±2.69)分。湿化液和人工鼻禁忌证问题,正确率均低于40%。不同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医院等级、是否有专科护士证及是否接受过气道湿化培训的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ICU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护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可以通过分层次培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