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侧前方减压治疗胸椎管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1987年12月至1995年7月经侧前方减压治疗胸椎管狭窄21例,发病部位多在于T5~T12;临床均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系间盘退变椎体缘增生11例,DISH(特发性弥漫性脊柱硬化症)6例,OPLL后纵韧带骨化)4例,随诊6~96个月,平均33个月,优良率85.7%,本文对病例选择,手术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Dai L  Ni B  Yuan W  Jia L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05-606
目的 报道一组多节段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神经根病并探讨其机理。 方法 287 例颈椎椎板切除术患者中37 例(12.9% ) 出现手术后神经根病。其中男27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56 岁。其中颈椎病25 例, 后纵韧带骨化12 例。发病时间为手术后4 小时~6 天,最常见类型为颈5(C5) 、颈6(C6) 神经根,以运动障碍为主。 结果 完全缓解时间平均为5 .4 个月(2 周~3 年)。完全缓解时间与脊髓运动功能恢复率呈负相关(r= -0 .832, P< 0.01),颈椎病患者预后优于后纵韧带骨化(t=2 .960, P< 0.01)。 结论 手术后神经根病可能因颈椎后路减压后神经根栓系引起;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既可直接切除致压物,又能稳定脊柱,因而可有效预防手术后神经根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认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致髓受压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992年12月 ̄1998年2月收治的43例OPLL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进行分析。结果:OPLL致脊髓受压的形态在MRL上的表现取决于骨化块的厚度、形状及侵占椎管的程度。在MRI矢状位上,43例OPLL致脊髓受压的形态表现为:(1)局限型OPLL,脊髓受压形态无改变或呈半圆形压迹;(2)连续型OPLL,脊髓受压形态呈柔和弧形成  相似文献   

4.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9例报告孙建民1于夕欣1脊柱后纵韧带骨化(简称TOPLL)多见于颈椎,胸椎发病率较低。由于其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常造成误诊、误治。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使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提高。我院收治9例,男3例,女6例,...  相似文献   

5.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69,自引:18,他引:51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OLF)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胸椎OLF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计72例OLF,其中局灶型15例,连续型41例,跳跃型16例;37.5%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19.4%合并胸椎OPLL,9.7%合并胸椎间盘突出,1.4%同时合并颈、胸、腰椎OPLL,9.7%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结论上述特点是胸椎OLF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特别考虑的因素。“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替换(AVR)术后左心功能的近期及其远期效果。方法:对1978年12月至1996年12月期间连续129例单纯行AVR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术前B超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64.5±9.3)mm、(44.7±9.9)mm,术后14天至3个月分别为(51.9±7.2)mm、(31.5±4.5)mm(P<0.01);术后1~2年分别为(47.6±6.1)mm、(29.5±5.4)mm(P<0.01)。手术死亡率3.9%。术后随访6个月至16年,平均4.4年,累计随访501病人·年。晚期死亡6例(1.2%病人·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7.3%。血栓栓塞及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率分别为0.8%病人·年、1.0%病人·年。结论:AVR术后95%病人的心功能恢复至I或I级,长期效果满意。故主动脉瓣病变、LVEDD扩大并出现症状的病人,应行主动脉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外科治疗(附160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59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对1600例原发性肝癌行外科治疗,其中行各类肝切除术712例(手术切除率44.5%),肝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8.3%、49.3%、32.9%。术中肿瘤未能切除者均行外科综合治疗,术后1、3、5年生存率为52.6%、18.4%、6.4%。本文着重讨论肝切除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强调综合治疗的作用,并对早期诊断、二期切除及复发性肝癌再切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及影象学诊断王毅,杜金刚综述秦启云审校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Lament,简称OPLL),1960年由Tsukimoto首先报告1例,由于OPL...  相似文献   

9.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2  
目的 了解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98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施行了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其中6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年8个月。结果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组32例,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DCS)组2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组8例,三组均在术后3年时疗效最佳,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2.30%~67.8%和(CSM)组8例,三组均在术后3年时疗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对69例胆囊结石病人进行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其中1例术中发现左肝内结石,为作左外叶切除而扩大切口不计在内。现仅就68例作如下分析。其中男9例,女59例,平均年龄48.2岁。切口长度为4~6cm,切口方式如下:右上腹旁正中切口50例,右肋缘下斜切口12例,右上腹横切口2例,右肋缘下内斜切口3例,上腹正中切口1例。切口皮下脂肪厚度:1.5cm5例、3~4。53例、4~5cm11例,平均厚度3.4cm,肌肉层厚1cm7例、1.5cm55例、2cm6例,平均厚度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认识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OPLL)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3例TOPLL患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X线征、CT、MRI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经休守治疗,13例均效果不佳。10例行手术治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5例,3例症状改善,1例部分恢复,1例加重;后路椎板切除加骨化韧带切除1例,术后症状加重;侧前方入路3例,2例症状恢复,1例部分恢复。1例作环状减压术后完全恢复。结论:CT、MR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致脊髓压迫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致脊髓压迫的主要因素。方法:将43例OPLL分为连续型、混合型、节段型、局灶型。根据术前CTM片测量OPLL骨化块及退变性软硬突(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质或突出的椎间盘)各自占据椎管前后径的比例,并记录颈脊髓最小前后径。结果:43例中OPLL骨化块和退变性软硬突占据椎管前后径超过40%者各为18例;所有病例颈脊髓最小前后径均小于6mm,主要由于骨化块引起脊髓压迫者18例(419%),由退变性软硬突引起者25例(581%)。连续型中骨化块为压迫脊髓的主要因素,而在混合型、节段型和局灶型中退变性软硬突为压迫颈脊髓的主要因素。结论:OPLL类型不同导致脊髓压迫的主要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7例颈椎病和颈椎OPLL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其髓内信号变化,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1)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髓内高信号出现的频率为0,脊髓型颈椎病(CSM)为20.0%,OPLL为25.7%;(2)神经系统受损程度与脊髓受压的程度相平行;(3)轻度受压的急性期和重度受压的慢性期,髓内高信号的表现不同;(4)髓内高信号常见于多节段脊髓受压病例,用多于受压最重的节段出现;(5)髓内高信号的位置与神经系统检查临床定位的主要病变节段相一致。结论:根据MRI T2髓内高信号可推断神经受损的主要病变节段.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小剂量吗啡中枢呼吸调节抑制效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观察了50例无心、肺疾患,ASAⅠ~Ⅱ级的子宫或卵巢部分或全切除的患者术后硬膜外注射 2.5mg吗啡的 CO2通气反应、止痛效应、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出气CO2分压(PETCO2)变化。硬膜外注药后 1、3、6、9和 12小时的CO2通气反应值,分别自术前8573(均值)降至 5 513、3 945、3398、4268和 5 2351ml· kPa-1· min-1。最大降低值发生在注药后 6小时有29例,3小时11例,9小时10例。 4例于注药后145~450分钟SpO2降至92%~95%,15例PErCO2于注药后100~480分升达6.13~7.20kPa.而呼吸频率无明显改变。呕吐(44%)和困倦(16%)发生在注药后80~100分。认为硬膜外小剂量吗啡的中枢呼吸调节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9小时。但因有较大个体差异,临床上监测呕吐、困倦、 PETCO2和 SpO2变比应持续12小时  相似文献   

15.
CsA顺序用药对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1月~1995年5月,分别对78例及3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立即应用ALG和OKT_3,随机选择80例术后立即应用CsA的患者为对照组,以了解CsA顺序用药对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LG组和OKT_3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分别为11.5%和12.5%,CsA组为23.8%(P<0.05),急性肾小管坏死(ATN)ALG组和OKT_3组分别为5.1%和6.3%,CsA组为15.1%(P<0.05),移植肾功能3天正常率ALG组和OKT_3组分别为83.3%和68.8%,CsA组为57.5%(P<0.05)。证实CsA顺序用药可有效地预防AR和ATN的发生,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黄韧带骨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深化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LF)的认识,方法 复习并分析1987年10月至1997年10月证实为颈椎OPLL合并OLF,并经过治疗的9例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9例OPLL合并OLF均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并获得显著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颈椎OPLL合并OLF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后路椎板成形手术为治疗此种病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院于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共3582例,其中出现并发症6例,占同期全麻总数的0.17%。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4~70岁。手术种类:胃切除术3例,肾切除术1例,脾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肠松解术1例。麻醉方法:单纯气管插管全麻(GA)4例,气管内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滞(GA+TEA)2例。并发症出现于气管导管拔管后1小时内3例,12小时后3例。除1例已送至病房未及时发现,致心跳骤停而脑死亡外,其余5例均病愈出院。具体情况见下页表1。讨论1.…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肾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1年1月~1998年2月收治30岁以下肾细胞癌(RCC)9例,占同期1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4~30岁。病程10天~18个月;肿瘤位于右肾5例,左肾4例;肾上极3例,肾下极4例,多灶性1例,占位整个肾脏1例;肿...  相似文献   

19.
成人Oddi括约肌长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Oddi括约肌环的长度,以便提高Oddi括约肌切开或成形术的疗效。方法:用Hand法测定26具成人尸体标本括约肌长度;用胆道造影法测定54例手术病人括约肌长度。结果:26具尸体胆管括约肌为12.1±3.5mm,胰管括约肌为9.5±3.3mm,壶腹括约肌为4.9±1.6mm;54例患者胆管下段括约肌为25.3±4.2mm,20例胰管括约肌为6.5±2.4mm。结论:成人Oddi括约肌环长度个体间差异较大,不宜按照固定长度作为括约肌切开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1983年8月至1991年3月,手术治疗63例颈韧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后路全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及前后路两次手术。随诊6到96个月,疗效为39例代。16例良,优良率87.2%。本文讨论了前路椎间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及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的方法。作者认为对OPLL伴广泛性椎管狭窄者以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