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管内单次注利多卡因对全麻苏醒拔管期气道及循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内全麻患者 60 例,ASA 分级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 30 例,术毕时实验组为气管内单次给药,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2ml.观察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在吸痰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气管内给予利多卡因能够有效抑制气道机械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及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2.
全麻拔管期不用拮抗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麻患者手术结束后,随着麻醉药作用的消失,意识恢复,再加吸痰、拔管的刺激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笔者旨在观察手术结束前调整全麻用药量,不用拮抗药,对全麻后苏醒期患者舒适度及气管拔管后血流动力学及精神方面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乳剂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后2 min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1 min、插管后2 min B组的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高于A组(P均0.05),血糖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胃大部切除术麻醉病例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50例和针药复合全麻组50例。记录麻醉前10 min、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术中、术毕、拔管、拔管后15 min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改变;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各监测时段的Bp、HR变化,Ⅱ组患者均较Ⅰ组患者低且平稳;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结论:针药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和显著提高拔管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喉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ASAⅡ或Ⅲ级择期手术,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A组)和喉罩组(B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置八喉罩及气管导管后机械通气。术毕自主呼吸充分恢复,呼之睁眼后拔管,记录麻醉诱导前(M1)、诱导后插管(罩)前(M2),插管(罩)后(M3),手术结束拔管(罩)前(M4)、拔管(罩)后5rain(M5)、各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拔管期间降压药使用情况。结果: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插管组(A组)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喉罩组(B组),都要使用降压药。结论:喉罩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稳定心血管功能,减少心脑血管饼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次应用右美托咪定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全麻手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2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应用阿曲库铵并连接呼吸机,而后给予七氟醚并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照组患者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至气管导管拔除,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瑞芬太尼并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苏醒期呛咳反应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前5 min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3 min及拔管后5 min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患者苏醒期呛咳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中在手术结束10 min前停用瑞芬太尼并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够很好改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表现及麻醉安全性,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针灸疗法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60例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2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均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术后结合针灸疗法。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在术前1d(T1)、入室后麻醉前(T2)、拔管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及2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T3与T1比较,HR和MAP均升高,2组患者在T2、T3、T4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针灸疗法能够保证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注参附注射液对开胸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 I~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参附组,入室后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0mL/kg;对照组,入室后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双盲原则,观察并记录用药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 in、5m in血液动力学指标;患者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结果: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前、拔管后1m in也高于参附组,拔管后5m in也未完全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的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在气管拔管前预注参附注射液,可以起到稳定循环、减轻应激反应并促进苏醒的作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麻气管插管时易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这对于循环系统正常的患者一般无大影响,但对于原本有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舒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镇痛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心血管影响相对较小且能很好的抑制应激反应。本研究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用于全麻诱导的合适的舒芬太尼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老年高血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气腹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下施行LC,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苏醒期疼痛,因此,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选用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揿针穴位埋针对全麻气管插管苏醒期患者呛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90),观察组病人术前行揿针穴位埋针干预,对照组病人不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期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2组患者气管插管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各时间点循环数据。结果 观察组呛咳的发生率与呛咳程度33.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时MA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MAP、HR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揿针穴位埋针可以有效抑制全麻手术患者拔管期呛咳反应,亦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12.
彭赛  熊武 《陕西中医》2021,(4):517-519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全麻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联合针刺干预44例(针刺组),未予以针刺干预38例(常规组)。记录两组麻醉前(A0)、气管插管后(A1)、划皮后(A2)、拔管时(A3)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两组A0、A3时应激反应[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术前、术后3 d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测试量表(MMSE)]及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1、A2、A3时MAP、HR均较A0时升高(P<0.05),且常规组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其躁动分级均低于常规组(P<0.05)。A3时,两组血清Cor、NE水平均较A0时升高(P<0.05),且常规组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术后3 d时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常规组术后3 d MMSE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认知障碍发生率则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全麻围术期应激反应,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控制效果较好,亦能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注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BIS值及血浆NE、Cor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患者机分为G1组(观察1组)、G2组(观察2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后患者意识、咽喉反射尚未恢复,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时,G1组静注乌拉地尔0.25 mg/kg,G2组静注乌拉地尔0.5 mg/kg,D组静注生理盐水,随后拔管。观察3组患者入室后(t0)、静注乌拉地尔前(t1)、抽气管导管套囊时(t2)、气管拔管后即刻(t3)、气管拔管后1 min(t4)、气管拔管后3 min(t5)的SBP、DBP、HR、BIS以及t1、t5时间点血浆NE、Cor浓度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血压、心率在拔管过程中均有明显波动,且血压波动较心率大;在拔管前后G1、G2组血压、心率波动较对照组明显减弱;G1组血压变化较G2组更明显;3组各时间点BIS值,t1、t5时间点的血浆NE、Cor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拉地尔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苏醒拔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对BIS及应激、应急反应无明显影响,在拔管前预先静注乌拉地尔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大手术中麻醉的效果和苏醒的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腹部大手术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组(B组),每组30例.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5min(T3),术中探查(T4),拔管时(T5),拔管后5min(T6)6个时间点的SBP,DBP,HR以及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和苏醒时间.结果:A组在T2,T4,T5时SBP,DBP,HR均高于B组(P〈0.05),全麻用药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患者的术毕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大手术中,通过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加快患者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0例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均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诱导后、术中、拔管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术前未有较大波动,术后疼痛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仅有1例发生躁动。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麻醉患者全麻诱导前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导尿和全麻诱导后导尿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老年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组1(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15~0.2μg/kg后导尿;组2,于麻醉诱导后导尿。记录气管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30min,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躁动情况。结果:与组2相比较,组1在麻醉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更平稳,躁动情况发生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术后因留置尿管引起的疼痛,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辅助静脉全麻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将60例择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20 min以韩氏刺激仪刺激双侧合谷、内关至气管导管拔除,对照组入室静卧20 min后诱导。记录患者入室后、麻醉诱导前BIS值以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入室后、麻醉诱导前及插管时、分离甲状腺、术毕、拔管时静脉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拔管时间;离室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费用;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BIS值较基础值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围术期HR、MAP较观察组波动明显且E、NE浓度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麻醉药物用量及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TAES辅助静脉全麻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更好地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的同时,缩短了离室时间,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了麻醉费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麻复合颈丛阻滞麻醉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麻、全麻复合颈丛阻滞麻醉在颈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级或Ⅱ级择期行颈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用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用丙泊酚、阿曲库铵、异氟烷;B组应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麻醉。记录2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A组术中MAP高于B组,HR快于B组,A组全麻药用量多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麻醉有利于抑制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早,拔管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文分别采用GEA和GA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麻醉,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β-内啡肽(β-EP)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监测指标均随着麻醉的进行呈现上升趋势,而在拔管时两组患者的Cor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GEA组拔管时的A-Ⅱ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β-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G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IL-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但GEA组患者拔管时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GA组(P〈0.05).GEA组的血压、心率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h均明显小于麻醉前(P〈0.05);而GEA组血压、心率在切皮时和切皮后1h均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以减轻但并不能完全抑制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SLIPA和气管导管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对老年乳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乳癌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SLIPA组(S组)与气管导管组(T组),每组15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入室后5 min(t0)、手术结束(t1)、呼唤睁眼(t2)、拔除SLIPA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3)、拔除后3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全麻苏醒期呛咳及使用降压药的例数;记录拔除SLIPA或气管导管后恶心、呕吐及咽痛的发生率。结果 S组在t2点血压、心率仅轻度增高,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3点血压、心率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在t2和t3点血压、心率较t0均明显增加(P0.05),在t3点达最高峰。组间比较,在t2、t3点,S组的血压、心率增加程度明显小于t组(P0.05)。S组患者苏醒期使用降压药、呛咳的例数明显少于T组(P0.05),拔管后咽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5)。结论老年乳癌手术患者使用SLIPA可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老年患者的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