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FixionPFN)固定配合三期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结果]1例发生术中股骨粗隆骨折部再骨折,1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发生髋内翻,1例发生膨胀钉松动,其余患者皆获满意疗效。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8.7%。[结论]PFN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1-2]。中后侧皮质粉碎、反斜形骨折和骨折向转子下延伸被定义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UIF)[3]。高龄患者往往合并重度骨质疏松,遭受轻微暴力即可出现UIF,对于此类患者,半髋置换可作为内固定的替代治疗方式[3]。改良Hardinge入路(modified Hardinge approach,MH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是高龄UIF患者行半髋置换最常见的手术入路[4-6]。为了改善此类患者术后近期疗效,寻找更好的手术入路,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骨伤科采用半髋置换治疗70岁以上UIF患者36例36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小切口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月~2011年1月收治的小切口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患者50例,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50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髋内翻2例,肢体缩短3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小切口治疗转子间骨折治愈率高,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此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科2009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术,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手术时间为41~117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3.7min,术中出血量为230~400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20mL;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0.5个月,随访率100%;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秀33例,良3例,尚可1例,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7.3%.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骨折愈合度高,手术创伤小,髋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交通肇事增多等原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据Schipper等人研究预计到2050年全球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数量将达到630万例,其中50%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关[1]。由于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多偏大、病情较复杂,所以要求主治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及自身经验提供最佳策略[2]。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膨胀自锁型股骨近端髓内钉(Fixion-PF)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采用Fixion PF治疗本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结果]患者切口全部I期愈合,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76.23±14.91)min;术中出血100~600mL,平均(250.63±68.34)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结论]Fixion PF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患者可早期功能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文献报道,髓内系统破坏髓腔,则会引起术后隐形失血量较大[1]。氨甲环酸作为一种抗纤溶药物,近年来多用于手术中,其对术后降低隐形失血量具有重要作用[2-3]。本研究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  相似文献   

8.
穆桂玲  杨春梅 《重庆医学》2012,41(18):1886-1887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近端骨折中较常见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因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微结构的破坏使骨的机械强度明显下降,骨折愈合过程相对迟缓[1-2]。股骨近端防旋钉(PFNA)内固定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治疗股骨转子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后中药分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并行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筛选得到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分期治疗,对比两组预后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总体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和下地负重所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后联合中药分期干预治疗对于患者病情康复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具有损伤小、内固定牢固等优点[1~3],但需在C型臂X线透视下进行,无X线透视下如何使用PFN治疗此类骨折鲜见报告.我院2005年4~12月在无X线透视下以PFN治疗13例转子下骨折,早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固定后,患肢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结果显示,15例优,9例良好,1例差,优良率为96%;有3例愈合延迟,3例愈合后出现髋部疼痛,均未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稳定性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势,不失为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理想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髁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使用股骨近端髁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1例。结果:本组5l例随访8~18个月,切口均1期愈合,无髋内翻厦患肢短缩外旋畸形,平均6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股骨近端髁骨板设计符合股骨近端解割学特点,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转子下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转子下骨折16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9.8个月,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转子下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且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往往导致肺炎、泌尿道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是一种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满足早期下床活动的手术内固定系统。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使用PFNA [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微创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72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较高,是老年危险性骨折之一^[1]。研究表明,积极手术治疗可早期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减少肺部感染、褥疮等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因此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时,手术内固定成为首选治疗方法^[2]。目前,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老年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动力髁螺钉内固定组30例,PFNA治疗组3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5(8~22)周。PFNA组优21例,良9例,DCS组优11例,良11例。[结论]PFNA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优点多,并发症少,不失为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所有类型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1]。由于股骨干骨折常伴血管、肌肉及筋膜的损伤,以及股骨干的解剖及生物学特点,需遭受强大的暴力才能发生骨折,同时也使骨折后的愈合与重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体会.方法: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例,采用DHS内固定,9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髋关节疗效评价标准: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中Ⅰ、ⅡA、Ⅱb骨折选用DHS内固定较好[1],Ⅲa、Ⅳ、Ⅴ及老年骨质疏松的选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较好.  相似文献   

19.
庞再力 《黑龙江医学》2013,37(8):781-784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是临床上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其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高龄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3%~4%[1]。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和骨质疏松。骨折常合并有转子后部和股骨矩的破坏,治疗不当易产生髋内翻及外旋畸形,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因治疗不当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操作技巧。方法采用硬膜外持续麻醉或全身麻醉进行手术,采用髋关节外侧,转子下小切口入路,闭合复位骨折,安放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注意近端3根锁钉的安放次序、螺钉长度、方向和最大偏移范围,确保3枚螺钉位于股骨颈内,发挥螺钉和钢板的锁扣作用。结果术后28例获得随访,平均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Sander标准,优良率为96.43%。结论选择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只要掌握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其固定可靠,抗旋转能力较强,内固定失败机会少,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