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宋建宽  冯正国  桑飞  姜磊 《当代医学》2009,15(33):72-73
目的讨论应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及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5名椎弓崩裂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病人全部为峡部断裂型,腰4滑脱20例,腰5滑脱25例,术后卧床两个月,戴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间融合率为99.6%,无断钉,复位无丢失,JOA评术后改善率为92.5%,椎间高度平均由术前3.5mm恢复至9.3mm。结论后路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复位内固定是基础,椎管彻底减压松解神经根粘连是关键,椎间隙植骨融合是手术效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6例,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3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织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洪曼杰  郭洲  冯振华 《广东医学》2007,28(7):1080-1082
目的 观察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本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椎板减压、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4例.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4~60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由术前的(36.45±15.12)%恢复至术后的(8.24±4.11)%,(P<0.05).32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4.12%;参照"0~9分临床疗效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总体优良率为88.24%;发生并发症共9例,术中2例(硬脊膜撕裂1例,定位错误1例);术后7例(脑脊液漏2例,单侧坐骨神经痛5例,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未出现植骨块向后方脱出进入椎管、假关节、再滑脱、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结论 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后腰椎滑脱复位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8月间经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的2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14.6±17.2) min;术后滑脱椎体完全复位15例,原位固定9例;随访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Prolo功能、症状评分分别增至(3.34±0.62)分、(3.84±0.75)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良率87.5%。结论经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功能,加强脊柱前、中、后柱强度,避免椎间假关节形成,提高融合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万云  张善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51-2453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RF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RF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片34例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1例失败。结论:RF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8例随访1—3年,参照(JOA)评分系统,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椎体间植骨均融合良好,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满意,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刘清毅  黄南翔  林宏  王冰 《四川医学》2010,31(5):598-599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7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植骨处均骨性愈合,复位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22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9.2%。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彻底减压,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与椎体间植骨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中,峡部裂性滑脱37例,退行性滑脱35例,创伤性滑脱2例,腰椎后路减压术后滑脱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单枚cage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组(A组,26例),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组(B组,51例).对2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7例术后随访时间1年10个月至6年4个月,平均2年9个月.A、B两组的恢复率分别是(53.8±12.7)%、(78.4±18.1)%(P<0.05).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3%、100%(P<0.05).A组并发症多于B组(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较后路单枚cage加推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有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年10月~2009年5月间对54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患者作随访研究.结果 经12~5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椎体滑脱复位率88.2%,腰腿疼痛消失,1例神经根损伤.按侯树勋等评价标准:优94.1%,良2.94%,可2.94% ,总优良率为97.04%.结论 对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椎体间植骨,具有骨性融合率高,椎间高度恢复和维持满意,手术简单,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单枚椎间融合器后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Ⅱ~Ⅲ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患者行经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置入自体骨及斜向置入单枚融合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14例患者均在8~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8—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例术后1年发生椎弓根螺钉断钉,但椎体间骨块融合。结论腰椎管减压,单枚椎间融合器后路斜向置入椎间植骨,椎弓根镙钉内固定术可达到减轻术前症状,提供术后腰椎即刻稳定,远期达到腰椎椎体间骨性融合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小龙  许峰 《重庆医学》2011,40(25):2543-2544,2548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加盖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采用后路环锯加盖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临床融合率为100%,临床疗效采用日本JOA下腰痛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13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4.4%。结论后路环锯加盖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且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联合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进行复位内固定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髓骸摘出,同时行椎间植骨联合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卧床休息6~8周后佩带腰围下床活动。结果随访半年至3年,平均27个月,滑脱椎体平均复位率86.0%(80%~100%),经X线检查,37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7.6%,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植骨均融合,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优良率达83.5%。结论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F器械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2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彻底的神经减压,用RF器械对滑椎复位固定,自髂嵴后部取圆柱状骨块嵌入椎间植骨,或行TFC椎体间融合,或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5个月,平均3年9个月,按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腰痛改善率为93%,滑脱复位率84%~100%。短时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结论:RF器械复位、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术或后外侧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椎体间隔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各有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入路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5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将52例患者分为单侧组(25例)和双侧组(2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腰椎椎间融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有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同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同单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牢固融合。结论 后入路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可取得与双侧固定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融合方式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中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潘勇  初同伟  郝勇  周跃  王卫东  王建  张正丰  张年春 《重庆医学》2008,37(17):1970-1971
目的 对比研究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中后外侧融合与后路椎闻融合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126例采取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附加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方法,37例获得随访,其中16例采用后外侧融合,其余采用椎间融合,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骨性融合率.结果 椎间融合手术时间较后外侧融合增加24min,出血量增加约231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融合率分别为87.5%、93.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融合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的融合率相似.但后外侧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有利于老年患者耐受手术和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59岁(49-68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和MRI或CI’检查。本组患者均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滑移分度:Ⅰ°19例,Ⅱ°14例,Ⅲ°2例,其中L5/S1 27例,L4/5 8例。均表现为下腰痛,间歇性跛行或坐骨神经症状。35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结果随访12-35个月,平均23个月,依据x线片和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本组患者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术前平均16.25±1.06分,术后平均24.78±1.27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优良率94.3%。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波  涂强  徐国洲  栗华 《中外医疗》2010,29(11):7-8
目的探讨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管开窗减压,应用GSS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32例随访6~36个月,临床优良率90%,6~18个月复查X线片均见椎体间骨性融合,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GSS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