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偏头痛患血液处于高粘度及高凝状态,有易形成血栓的趋势,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采取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措施对治疗偏头痛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舒脑宁可影响血流变学的各种参数。为了解该药在防治偏头痛中的作用,我们在偏头痛患中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并发肺栓塞的认识。方法 对43例心、脑血管疾病并发肺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35%的肺栓塞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病情较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心、脑、肺血管疾患影响轿流动力学,使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高脂血症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与肺栓塞的发病有关,应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肺栓塞的警惕性,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前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除了进行CT、MRI、DSA等栓查以外,实验室的检测大多依赖血液流变学来确诊病人、观察疗效以及判断预后。然而血流变学检查受到仪器设备及人员技术素质的某些局限,在迅速、准确、有效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尚存不足。我们曾对3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与血管本身结构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近年认识到血液流变性及血小板聚集性改变亦为影响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初步报导我省新型活血化淤药—阿魏酸派嗪(心血康Ⅰ)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效应。病例和方法一、治疗对象:全部病例系1983~1985期间我  相似文献   

5.
中风,如“暴风之疾速矢石之中的”,发病急骤,来势凶险,病情严重,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大类。几年来,作者运用针刺和中药辨证治疗的方法对5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刺五加注射液对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性质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刺五加后不论是从血液流变学指标,还是临床症征均有明显效果和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亦有显著差异,指出血液流变学检查及应用刺五加治疗对防治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神经介入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虽然在近几年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有很多人对于神经介入,尤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在中风的发病中,缺血性中风占据了绝大多数,很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DSA的检查得到明确的诊断,有的进而可以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甚至能达到从根本上治愈的目的。本文就我们在2002年11月-2004年5月进行DSA检查的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旨在强调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临床上考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126例患者先进行颈动脉B超、TCD、头颅CT或MRI等检查,如果仍然不能明确诊断者,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临床上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经过常规的血液生化、颈动脉B超、TCD、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仍然不能得到明确的病因诊断者,经过DSA检查后,大多数患者得到了明确的病因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常见病。据报道,国内每年新增缺血性脑血管病例约有150万[1]。21世纪对疾病的认识有了提高,支架植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部位、长  相似文献   

9.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简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通道阻滞剂不仅改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缺血,而且对神经元有直接保护作用,能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这类药物通过多个环节发挥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①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贮钙离子释放,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及脑代谢;②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红细胞变形力,降低血液黏度;③对抗钙超载造成的脑细胞损伤。钙通道阻滞剂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栓通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分别用脉栓通、脉络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的变化,血液流变学,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致率74%.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结果均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各项指标有显改善.而对照组数善不明显.结论脉栓通过敏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明显.具有确切的扩血管作用,同时可以调节脂类代谢,并且有降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检测了老年高血压病组患者178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72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患者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容易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这种患者应给予重视,采取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措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及其有形成分的变形性的科学。我国从70年代开始血液流变学的研究,80年代开始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几乎涉及临床各科疾病,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疾病等,在疾病的预测、诊断、治疗乃至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脑血管疾病,下面将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有关于急性脑血管病发症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病情特征、治疗方案等方面。方法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病发症脑心综合征的240例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总结临床特征表现,推测可能导致的致病因素。结果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分析可知,急性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9.9%,出血性原因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远高于缺血性原因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89.2%31.6%)。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得发病率要远高于未合并脑血管疾病(54.1%23.9%)。误差概率在可允许范围内(P0.05)。结论应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监护管理工作,对患者的心率、情绪波动进行时刻监管。同时针对可能诱发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因素进行集中防治。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脑心综合征的出现,很大程度会导致脑部受损、心脏神经受损、心脏机能紊乱、神经受损、身体体液调节失衡以及相应的脑血管病变等情况。因此,加强监护管理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脑中风是因脑血管异常而引起的脑血管障碍的总称。脑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它是由血液凝块阻塞脑血管而发生的。这种血液凝块,可能来自脑部血管,也可能是来源于心脏、颈动脉、大动脉。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灌注与认知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启稚  陆惠华  金贤 《上海医学》2004,27(6):411-413
目的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技术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6 6例 ,男 6 1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74 .5 0± 6 .33)岁 ,其中冠心病组 16例 ,脑血管疾病组 5 0例。对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 ,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 (CISA)和临床记忆量表全面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对脑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扣带回、左丘脑、右侧顶叶灌注与部分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功能成正相关 ,而CISA和MMSE与脑灌注的关系不明显。扣带回血流灌注与多项认知功能成绩成明显正相关 ,在脑血管疾病组中更明显。结论 脑血流灌注的降低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血容量扩充剂,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疗效肯定,但偶有过敏反应,一患者应用此药后,引起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血小板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82例中青年血小板增多患者分两组,其中48例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6例无合并症,另有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其HCY、血小板值、红细胞体积,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血管疾病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脑血管疾病组及健康人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血小板增多的中青年患者,监测HCY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监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8.
薛俊尤 《中外医疗》2013,32(15):106-106,10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粘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田立军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1581-1582
血尿酸(Uricacid,UA)曾被认为是一种没有生理意义(除痛风外)的嘌呤代谢产物,最近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关[1],本文分析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增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本文就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相互联系的机制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方法对3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干及基底节区病灶合并BH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且在发病1周内最多见。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尤其在脑水肿出现时,常继发心脏损害,特别是危重症患者全身各脏器功能及形态改变,而心血管系统尤以心肌最易受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心肌酶改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疾病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