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湘林 《当代医学》2010,16(1):15-16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方法救治并根据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病死3例,死亡率15.7%,休克及合并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4例均痊愈。结论DCO是治疗严重多发伤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CO)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6~2006年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的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39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均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21例,双侧骼内动脉栓塞术8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0例.10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病死率12.8%(5/39),死亡组ISS平均值41.6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2例隔下脓肿,1例下肢深部感染,均痊愈.结论 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魏丹  袁加斌  王跃  唐孝明  张斌  卢冰 《西部医学》2012,24(8):1476-1478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急诊ICU(EICU)为主体救治的31例合并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患者救治过程、死亡率及预后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31例患者中行外固定或内固定27例,死亡4例,死亡率12.90%。治疗结果按刘利民等评价标准:优13例,良8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77.78%。结论以EICU为主体,整合医院优势力量,是提高合并严重骨盆骨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在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的35例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干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及颅脑、胸腹部等其他系统损伤,平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8.7±3.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2±2.1分.死亡1例,大腿截肢2例,胫骨骨折发生不愈合2例,经再次手术最后愈合;其余30例骨折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5例中28例患者重新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使用伤害控制策略治疗,争取尽快恢复患者体能,降低手术风险,从而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中膀胱破裂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1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膀胱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膀胱破裂均为严重多发伤病例,30例行膀胱修补术,其中合并后尿道断裂2例同时行尿道会师术,其他相关科室手术22例,27例抢救成功,恢复排尿.1例术前死亡,2例术后死亡,死亡病例均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和严重骨盆骨折出血休克.结论 膀胱灌注试验辅以床边膀胱逆行造影检查是严重多发伤病例膀胱破裂的主要诊断方法,确诊后宜及早手术,不适合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救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采用DCS治疗和常规救治2种方法,比较DCS对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疗效.结果 DCS治疗组较常规救治组相比较可有效提高救治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S可有效控制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法:对75例多发伤伴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骨折外支架固定术。结果:5例死亡,其中2例因出血性休克死亡,1例因脂肪栓塞死亡,2例伴发MOSF死亡。存活70例,随访4~30月,平均13月,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无跛行。结论:多发伤中骨盆骨折予外支架固定能固定骨盆环,减少出血,加强稳定,便于护理,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DCO救治的34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抗休克,按DCO的要求临时固定骨折、控制出血、恢复肢体血供、控制污染及对其他系统的损伤行损伤控制性手术;随后ICU复苏;待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尽早实施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DCO控制了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和污染,纠正了休克,确定性手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死亡率11.8%(4/34);致残率20.6%(7/34)。结论DCO符合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在这类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案。DCO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康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发伤应用损伤控制外科(DCS)急诊治疗的可行性,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收治的103例严重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应用DCS诊断、治疗经过,观察其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结果在及早判断伤情及进行抗休克治疗基础上,积极手术控制骨盆骨折出血及其他部位的大出血,术后转重症监护室进一步复苏,待全身情况稳定之后再行确定性手术,生存率为95.15%。结论以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治疗中,应用DCS理念,及时行控制出血手术,减轻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损害,减少死亡率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以来救治的21例符合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结果:治愈16例(71.4%),死亡2例(9.5%),3例因合并重度颅脑损伤,经复苏后转上级医院治愈.1例死于严重胸腹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入院1小时内死亡),1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有计划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其手术风险、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在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有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的病例,36例采用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32例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策略(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救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6例采用早期全面处理患者中,抢救成功27例(75%),一期手术后死亡3例(8.3%),一期手术时间平均90 min(40~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310 mL(185~450 mL)。32例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策略救治患者中,抢救成功29例(90.6%),一期手术后死亡2例(6.3%)。一期手术时间平均70 min(2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150 mL(85~250 mL)。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理采用DCO策略救治严重多发伤伴有骨折患者,可减少创伤后的二次打击,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骨盆前后环外固定器多发伤C型骨盆骨折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5年11月至2007 年8月16例多发伤合并C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ISS评分29(19~58)分,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6.5岁.骨盆Tile分型:C1型11例,C2型3例,C3型2例.均合并休克,急症应用髋臼上缘前环外固定器和后环骨盆钳外固定治疗.分析手术时间、复位情况、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结果 外固定器手术平均时间45~90 min,平均63.5 min,术后4例死亡,1例脑外伤,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12例获得2~23个月随访,平均9.1个月.4例出现针道感染,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大腿外侧麻木,无骨不连及骨折移位, Majeed记分,优6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 应用骨盆前后环外固定器可恢复C型骨盆骨折稳定性,减少出血,从而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适用于多发伤C型骨盆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相似文献   

13.
刘忠 《大家健康》2013,(24):99-100
目的:探讨分析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的应用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质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与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接收的120例ISS评分≥16的严重合并骨折患者,分析患者具体临床资料和伤病程度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男128例,女72例,年龄18~67岁。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情况、后遗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治疗综合情况。结果:12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7.5%,死亡主要原因系休克及胸部损伤,合并伤过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颅脑坏死1例,其他经过常规或损伤控制治疗后,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能够显著性缩短骨折治恢复时间、促进骨折恢复、并发症少且患者满意较高,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可以为临床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的治疗提供参考,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后二次打击,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们收治的33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值18~57,平均26分。脊柱骨折按Denis分型:Ⅳ型10例。Ⅱ型19例。Ⅰ型4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6例。B级7例,C级11例,D级9例。其中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6个月。31例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2例完全恢复,14例有1级以上恢复。7例无变化。结论脊柱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急诊适用伤害控制原则。可有效减少ARDS和MOF的发生;免疫观察期可安全地按计划进行最终手术。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伤中骨盆骨折的急诊救治。方法 对 11例患者急诊手术透视下采用AO外固定架髂嵴复位固定术。结果 随访 5 - 36个月 ,平均 14个月 ,所有病例骨折愈合 ,无腰骶痛、跛行 ,无骨盆畸形 ,疗效满意。结论 多发伤中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架能迅速进行骨盆骨折固定 ,减少盆腔容量 ,缓解出血 ,降低并发症 ,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22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病例资料,统计致伤原因、合并伤、治疗方式及转归.按照CRASH PLAN法快速诊断及VIPCO流程治疗,手术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结果:抢救室行胸腔闭式引流术9例次,气管切开术1例,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14例.急诊剖胸手术2例,剖腹手术2例,膈肌修补术3例,开颅手术1例.生存16例,死亡6例,病死率27.3%.生存组和死亡组ISS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急救应遵循多发伤诊治流程,在处理胸部损伤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处理合并伤.  相似文献   

17.
22例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琴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47-48,46
目的总结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救治经验和救治程序,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2003年1月~2008年7月对52例严重骨盆骨折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AIS IS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抗休克治疗,骨盆外固定器固定+下肢骨牵引,创伤重症监护室(ICU)监护和稳定后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当天血压恢复正常,无死亡。优9例,良8例 可2例,差3例。结论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院内救治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按照特定的救治程序进行,并强调骨盆外固定支器+下肢骨牵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虞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DCO理念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流程,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37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进行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VIPCO急救护理程序,使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规范化、程序化。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通过强化急救意识,科学应用急救流程,可使抢救更有条理,分工更明确,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骨盆骨折是常见的严重创伤,往往伴有复杂的多发伤。本文对35例骨盆骨折合并伤的诊断和处理进行总结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