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及心理自评量表对56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65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功能沟通、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因子分及总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0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SCL-90心理量表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0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功能各因子与SCL-90心理量表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0.05)。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状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在开展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关怀的同时应注重其家庭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山西农村受艾滋病影响严重地区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干预发展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23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该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存在恐惧、悲伤、担忧等负性情绪;有1/3以上的儿童受到过歧视,歧视形式主要为拒绝、孤立和嘲笑。儿童主要依赖抚养人、同伴和老师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儿童能够以较积极的方式应对不良情绪。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状况较差,同伴支持、社会支持援助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能够起到一定作用,需要采取综合心理干预的手段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身心问题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及心理现状,并根据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以及因父母身患艾滋病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对策。方法:综述近五年来针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生活情况,如膳食营养,生长发育,学习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抑郁,自卑,受歧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国家和地方所采取的措施,找出对改善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生活环境最有利的举措。结论:父/母患艾滋病或死于艾滋病后,儿童多身处贫困,学习成绩发生变化,甚至辍学,心理方面也比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问题。因此,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需要经济和更多心理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陈红 《大家健康》2014,(1):264-264
目的:选取80例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采用表格获取儿童孕期情况、父母情况、家庭教育方式等资料,以此来判断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检查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助药物治疗。结果:检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辅助药物治疗后,大部分已治愈,少部分症状严重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结论:对儿童的行为心理状况进行阶段性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可帮助儿童治愈心理问题,是儿童心理保健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医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医师心理问题的成因,认为: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家庭、感情、工作、医院管理制度、患者等方面;医疗事故、医疗过失等等突发事件对医师心理健康亦具有显著影响;参与特殊条件(如战争、地震、水灾、矿难等)下的医疗救助活动对医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亦非常重要。文章论述了这些心理问题来源的影响特点及变化规律,并针对这些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学、管理学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建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受艾滋病影响严重的地区抽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300名,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进行测评,对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cbootstrap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1)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43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457,P<0.01),自尊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477,P<0.01).(2)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变异的解释率为20.8% (F=67.944,P<0.01).自尊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变异的解释率为22.8%(F=76.146,P<0.01).(3)自尊作为中介变量,领悟社会支持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领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直接效应估计值为0.272 (P=0.02),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208(P<0.01).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自尊是影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咨询是指在相互理解和平等关系中,咨询员对求询者实施帮助和支持的过程.艾滋病求询者由于存在高危行为及对艾滋病知识的不了解,存在很多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艾滋病咨询门诊求询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分析,探讨咨询模式.  相似文献   

8.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最突出的因素之一,这些问题表现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本文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最突出的因素之一,这些问题表现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各个方面。本文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健康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最突出的因素之一,这些问题表现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各个方面.本文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健康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有关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家长们对待儿童心理问题的态度及诊治需求。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5岁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及儿科症状检查表(PSC),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2%的家长认为患躯体疾病会使儿童产生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如睡眠不好、易激惹发脾气等。16.6%的家长认为孩子平时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然而其中只有39.4%的家长与医师讨论过这些问题,与此相比78.8%的家长能与自己的亲友讨论这些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行为问题,55.8%的家长选择在心理门诊就诊,32.2%的家长选择在儿保门诊就诊,8.5%的家长选择在普通儿科门诊就诊,3.5%的家长选择在精神科门诊就诊。结论患躯体疾病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儿科门诊医师在诊治儿童的躯体疾病时不应忽略这些影响,应予早期的处理,问题严重时转诊到精神专科。虽然家长已经发现孩子平时存在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真正与医师讨论过的家长还不到一半,这影响了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的解决。与在精神专科就诊相比,家长们更愿意在心理门诊及儿保门诊就诊,但选择在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的家长不多,应该充分利用普通儿科门诊这个解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最便利的资源,改善我国儿童的精神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的影响,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2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父母84人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察心理健康教育前后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变化。结果干预后家长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性、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敌对和精神病症等9个方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地中海贫血患儿家长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心理韧性在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湖南永州796名留守儿童,运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检核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正性/负性情绪可以显著预测心理韧性(β=0.875,P〈0.01;β=0.713,P〈0.01)。②心理韧性可以负向预测心理健康状况(β=-0.759,P〈0.01)。③心理韧性在负性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P〈0.01);心理韧性在正性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韧性在正性负性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正性情绪能够通过心理韧性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心身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描述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应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自行设计的身体健康问卷对山东省19所医院的95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不佳的总检出率为19.95%,自评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分别为39.9%、57.3%、2.8%,常见的身体不适为失眠(38.1%)、感冒(33.8%)、慢性胃炎(32.3%)、视力下降(30.8%)、静脉曲张(30.2%)等。结论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引起管理者和护理人员自身的重视和关注,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现象的发生率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了解其家长的相应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表为工具,对初中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重点初中与重点初中比较,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精神卫生问题较多;产业工人家长较教师家长有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P<0·05);有逆反心理现象的学生家长与无逆反心理现象的学生家SCL-90因子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为68·56%,其自身及家长均有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学校要把心理卫生教育摆到与思想品德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实施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建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动态观察和测量的机制,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主动干预的措施.还应通过各种途径营造从容应对心理问题的良好氛围,并丰富教师的心理卫生知识,注意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城市农民工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城市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3996名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城市农民工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数目数、阴性数目数,各因子的均数、标准差均高于国内常模(U检验,P〈0.01)。城市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5.4%至39.9%之间,常见的心理问题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意。结论:城市农民工在一系列心理社会因素的长期困扰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留守经历为切入口,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以期从实证角度帮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安庆市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学生留守经历状况,并综合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与父母团聚频率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双方均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超过1年、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小学及以前、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父母其中一人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在1年以下、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初中以上、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内的学生(P < 0.01)。结论曾经的留守经历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作为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0项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新疆某医科高校在校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医学生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3%。少数民族女生与男生在偏执因子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儿童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随着成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艾滋孤儿也逐渐增多。文章从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服用抗病毒药物状况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国儿童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孤儿的身心问题与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