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川芎药材的HPCE-FP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川芎系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m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是中医常用的中药。对于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川芎嗪和阿魏酸,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藁本内酯等。文献报道四川灌县的川芎是道地药材,本文运用HPCE法建立了川芎道地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10个产地的川芎药材及川芎对照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用HPCE法研究川芎药材的指纹图谱,作者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10-1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川芎对动物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川芎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检测阿魏酸、水分、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挥发油的含量;制备不同产地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ADP诱导的兔体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比浊法),并计算聚集抑制率;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毛细血管法)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各产地川芎阿魏酸和水分含量差异不大,微量元素、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ADP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聚集率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小鼠凝血时间延长作用、PT延长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都江堰、彭州、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APTT延长作用与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均能降低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全血表观黏度没有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且各产地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彭州、都江堰、彭山均为川芎道地产区,这三个不同产地川芎均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及APTT、PT时间,降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结合化学成分、水分、微量元素、挥发油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该药效指标可作为川芎活血化瘀作用的生物学质量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川芎的X射线衍射Fourier谱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材川芎鉴定的新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谱鉴定法。结果:通过对1个川芎药材对照品、1个川芎药材标本和3个川芎中药材样品进行X衍射实验、分析、获得了川芎的标准X射线衍射Foureir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表明X射线衍射Fourier谱鉴定法可用于中药材川芎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并建立该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比较川芎各有效部位的镇痛效果,并通过HPLC对各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川芎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有效部位。采用GS-120-5-C18(250mm×4. 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进行不同产地川芎乙酸乙酯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并对所得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川芎各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石油醚部位主要为脂溶性成分,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以及正丁醇部位既有脂溶性成分,也有水溶性成分,但含量有所差异。结合药效学试验结果分析,川芎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有效部位; 24批川芎的乙酸乙酯有效部位共确立了8个共有峰,建立了川芎乙酸乙酯部位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通过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指认了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4个特征峰。24批川芎乙酸乙酯有效部位的相似度在0. 967~1. 000之间。对8个共有峰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综合评判得分在-0. 584~1. 145之间。结论:川芎乙酸乙酯部位是抗偏头痛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为川芎乙酸乙酯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不同提取物在等生药量下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心肌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正常成年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消心痛组和川芎水提物、川芎醇提物、川芎挥发油、川芎总生物碱、川芎总酚酸组,给予预防性灌胃相应药液5d,其中各川芎提取物组给药量均相当于生药3.33g/kg,消心痛组给予消心痛9mg/kg。然后腹腔注射ISO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测定造模后1h各组大鼠心电图,试剂盒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肌钙蛋白(c Tn T)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心电图出现显著的J点下移和T波倒置现象,血清LDH、AST、CK活性和MDA、c Tn T含量均显著升高,SOD、NO明显下降,心肌Bax表达升高而Bcl-2表达下降,Bax/Bcl-2比例显著下降;川芎挥发油能减轻模型大鼠J点下移现象,其余各组有减缓J点下移趋势的作用,而各组均能显著改善T波倒置现象;川芎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LDH、AST、MDA、CK、c Tn T活性或含量,且川芎水提物、醇提物、挥发油能纠正心肌缺血时SOD、NO的减少;各提取物组均能降低心肌Bax的表达而升高Bcl-2表达水平,从而显著降低Bax/Bcl-2比例。结论:川芎对ISO所致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以川芎水提物、川芎醇提物和川芎挥发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特征图谱,与HPLC特征图谱进行比较,为川芎质量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采用UPC2-PDA法,以CO2为流动相,异丙醇-甲醇(3∶7)为助溶剂,梯度洗脱,建立川芎药材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川芎药材品质与产地的关联性。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区川芎药材特征图谱,以藁本内酯为参照峰,确定了8个共有特征峰,同时指认了5种特征性成分;经主成分分析4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097%,聚类分析将20批不同产地药材分为3大类。结论建立的川芎药材UPC2特征图谱的不仅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而且在分析方法上优于HPLC特征图谱,还可以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品质进行快速、有效地评估。  相似文献   

7.
当归、川芎配伍闪式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配伍提取工艺,比较川芎、当归单提和共提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变化.方法:以阿魏酸为指标,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选取提取时间、提取电压、乙醇用量及乙醇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当归-川芎配伍闪式提取工艺,并用该优选工艺分别提取当归和川芎,比较单提、共提液中阿魏酸含量变化,探讨当归-川芎配伍的增效机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65%乙醇于100 V电压下闪式提取1.5 min;当归-川芎共提液中阿魏酸的含量与单提液之和相近.结论:该优选工艺简单、经济,证实了当归、川芎配伍药理作用增强的原因并非阿魏酸含量的提高引起.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5,(1)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中川芎嗪的检测方法,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中的川芎嗪,阐明川芎嗪是否存在及其含量高低。方法:HPLC-DAD-MS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7∶1∶72),流速1.0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MS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模式检测。结果:在37份川芎和日本川芎样品中,有11份发现川芎嗪,占29.7%,平均含量为2.19μg/g(n=11)。其中,在27份川芎样品中,有6份检测出川芎嗪(0.60~11.75μg/g);在10份日本川芎样品中,有5份检测出川芎嗪(0.61~3.05μg/g)。川芎嗪的存在与药材产地、性状特征、加工及贮藏方法之间无相关性,可能与土壤中微生物有关。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中的川芎嗪;这两种药材中川芎嗪的含量很低,不是二者的主要功效成分,也不宜作为其质量评价的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9.
川芎水提物中内酯类成分固相萃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川芎水提取液中内酯类成分的固相萃取工艺。方法:超声法制备川芎水提物,正交设计优选其固相萃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多级反应模式测定洗脱液中川芎内酯Ⅰ、川芎内酯A和3-丁烯基酞内酯的含量。结果:川芎提取液中内酯类成分最佳固相萃取工艺是:真空泵压力为2.0×104Pa,上样量为1.0 mL,洗脱体积为7.5 mL,洗脱速率为3.0 mL/s。结论:固相萃取法能有效富集川芎中的内酯类成分,去除其他成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川芎酒炙前后整体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红岩 《吉林中医药》2010,30(2):168-169
目的:研究川芎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方法:取川芎生品和酒炙品,分别用甲醇和水提取。将提取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川芎生品和酒炙品醇提液和水煎液的色谱图。结果:酒炙品川芎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量的和质的变化。结论:川芎酒炙品药性的显著变化正是其化学成分整体变化所导致.的,有效成分溶出增加,药效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述了笔者运用现代分析手段,根据川芎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性,分别建立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控制川芎药材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在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主流产地中多个相似度较高的样品进行峰位(保留时间)的校正,使谱峰匹配,建立了川芎对照用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以川芎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标准,对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规格、不同年份的川芎进行了比较,并与抚芎、山川芎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川芎不同炮制品中浸出物的含量及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川芎醇溶性浸出物及6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浸出物的测定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201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与生川芎相比,川芎炮制品的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加程度为蜜川芎>酒川芎>芷川芎>茶川芎。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便捷、可靠,川芎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川芎炮制前后共有色谱峰15个,指认了其中8个,与炮制前相比,川芎蜜炙、酒炙后新增2个色谱峰,白芷提取物炮制后新增了4个色谱峰;酒川芎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均减少;蜜川芎、茶川芎、芷川芎中除阿魏酸含量增加外,其余5种成分含量均减少。黄酒、蜂蜜、茶叶及白芷提取物均能促进川芎中化学成分的溶出,增加浸出物的含量;川芎不同炮制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为研究川芎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药效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中川芎嗪的检测方法,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中的川芎嗪,阐明川芎嗪是否存在及其含量高低。方法:HPLC-DAD-MS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7∶1∶72),流速1.0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MS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模式检测。结果:在37份川芎和日本川芎样品中,有11份发现川芎嗪,占29.7%,平均含量为2.19μg/g(n=11)。其中,在27份川芎样品中,有6份检测出川芎嗪(0.60~11.75μg/g);在10份日本川芎样品中,有5份检测出川芎嗪(0.61~3.05μg/g)。川芎嗪的存在与药材产地、性状特征、加工及贮藏方法之间无相关性,可能与土壤中微生物有关。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川芎和日本川芎中的川芎嗪;这两种药材中川芎嗪的含量很低,不是二者的主要功效成分,也不宜作为其质量评价的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14.
川芎、抚芎、金芎和东芎的药理活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种芎类1×10~(-2)g/ml水提液对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强度是川芎>金芎>抚芎>东芎;醇提取液作用顺序是川芎>抚芎>金芎>东芎。10.0g/kg灌胃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度强度水提液为川芎>抚芎>金芎>东芎;醇提取液是川芎>东芎>抚芎>金芎。0.5g/kg静注,增加兔颈总动脉血流量,水提取液是川芎>东芎>抚芎>金芎;醇提取液是东芎>川芎>抚芎>金芎。四种芎的水提取液以125g/kg(生药量)给小鼠口服,均未见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6,(2)
目的研究川芎和灵芎菌质粗提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供试菌的抑菌作用。方法用水、75%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等5种溶剂分别对川芎和灵芎菌质(灵芝发酵川芎产物)进行提取,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青霉5种菌作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川芎和灵芎菌质粗提液对供试菌的抑菌作用,并用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灵芎菌质的水和95%乙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极显著优于川芎(P0.01);75%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极显著优于川芎(P0.01),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川芎(P0.05);灵芎菌质的95%乙醇提取液对青霉的抑菌作用极显著优于川芎(P0.01),丙酮提取液对青霉的抑菌作用优于川芎(P0.05);灵芎菌质的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显著优于川芎(P0.01)。结论灵芎菌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相对优于川芎。  相似文献   

16.
陈赤  王大志  柏川  杜蕾蕾 《中草药》2003,34(12):1076-1077
延边川芎 Cnidium officinale Makino,又名东川芎、洋川芎 ,为地方药材品种 ,其干燥根茎入药 ,功效与川芎相同。延边川芎源于日本川芎 ,是本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我国东北地区的 ,此后主要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栽培 ,并在局部地区作为川芎使用[1] 。日本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已见于文献报道 ,主要为苯酞类、酚类和糖类化合物 ,而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研究尚属空白。为了进一步了解引种至四川栽培的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 ,为生药的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本课题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低压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 ,共获得 1 1个单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纤维蛋白原用量为指标,建立体外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胶活性的方法,评价川芎及其中成药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将川芎先后用乙醇和水定量提取,以总提取物为供试品,测定形成稳定纤维蛋白凝胶时的纤维蛋白原用量。以纤维蛋白原用量为抗凝胶活性的评价指标,用阿魏酸钠标定川芎的抗凝胶活性。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生物检定统计法中的直接测定法,计算川芎的抗凝胶活性。测定了9份川芎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抗凝胶活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结果阿魏酸钠和川芎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凝胶活性。川芎供试品重复测定抗凝胶活性的RSD值为4.00%(n=6),可信限率为7.82%。不同川芎样品的抗凝胶活性不同,5份川芎药材抗凝胶活性的效价分别为0.72~1.14U/g,川芎饮片及川芎酒炙饮片分别为0.68、1.32 U/g,通脉颗粒和血府逐瘀片分别为2.56、2.51 U/g。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相关中成药的抗凝胶活性,评价其杭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芎、杭黄菊药材单提与合提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川芎药材、杭黄菊药材及川芎菊花复方提取物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方法:使用气质联用(GC-MS)对提取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鉴定出川芎挥发油中的13个成分;杭黄菊挥发油中的10个成分;合提物挥发油中的14个成分。结论:药材的单独提取与复方合提其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当归-川芎配伍对小鼠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当归-川芎不同配比(1∶0,2∶1,1.5∶1,1∶1,1∶1.5,1∶2,0∶1)、不同制法(水提液、50%醇提液、先水提后95%醇提液)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初步探讨当归、川芎药对的配伍用方机制。方法:采用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观察药物对小鼠30 min内扭体次数及对子宫匀浆中NO和Ca2+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制法当归、川芎药对,先水提后醇提液作用最强,醇提液次之,水提液最弱;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先水提后醇提液及醇提液的1.5∶1配比作用最强;其不仅能显著降低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而且能显著增加子宫组织内NO含量,降低Ca2+含量。结论:当归-川芎配比用量不同,制法用法不同,对痛经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强度所呈现的趋势不同可能与其所溶出的效应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述了笔者运用现代分析手段,根据川芎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性,分别建立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控制川芎药材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在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主流产地中多个相似度较高的样品进行峰位(保留时间)的校正,使谱峰匹配,建立了川芎对照用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以川芎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标准,对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规格,不同年份的川芎进行了比较,并与抚芎、山川芎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