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成丽  毛德莲 《微创医学》2003,22(6):945-946
小儿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增高,大量体液外渗,血容量锐减,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扩容治疗,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重要措施是多管道快速补液纠正休克.由于烧伤补液量多,时间长,使用普通针头穿刺,因创面及病情的影响,穿刺较困难,经常不能有效保证补液的需要,延误抢救时机,影响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及时输注冷沉淀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的疗效。方法 把临床上确诊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发DIC患者分为及时治疗组与非及时治疗组。及时治疗组:在常规补液扩容输2~4u红细胞悬液基础上,及时快速予以输注冷沉淀5-10u;非及时治疗组:按常规给予补液扩容,输2~4u红细胞悬液若干小时后给予输冷沉淀。观察两组间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切口、出血情况、凝血象变化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非及时治疗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及时快速输注冷沉淀,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中效果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见于内、妇、外科各种疾病所致的大出血,大面积严重烧伤,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其中失血性居首位,现将其处理原则简述如下:一、补充血容量:补充血容量要早(早期扩容)、快(决速输液)、足(补足容量)。1、烧伤:烧伤后体液大量向体外丢失,或在体内第三间隙转移,烧伤面积越大越重,丢失量越多。常用下列 Brooke 补液公式:  相似文献   

4.
重度烧伤病人股静脉置管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烧伤患者补液量大、种类多,尤其在休克期,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输液的量及速度直接决定着患者的安危,静脉通路可靠持久的建立尤为重要.而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组织水肿、皮肤破坏、微循环障碍等,使用周围静脉抢救患者,扩容输液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5.
陈成丽  毛德莲 《医学文选》2003,22(6):945-946
小儿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增高 ,大量体液外渗 ,血容量锐减 ,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 ,扩容治疗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重要措施是多管道快速补液纠正休克。由于烧伤补液量多 ,时间长 ,使用普通针头穿刺 ,因创面及病情的影响 ,穿刺较困难 ,经常不能有效保证补液的需要 ,延误抢救时机 ,影响病人生命。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科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8月共收治小儿特重烧伤 1 8例 ,最小年龄 1 .5岁 ,烧伤面积 2 5%~ 55%。浅 °~深 °。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 1 6例 ,成功率 1 0 0 %。…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4例急性下,后壁心梗伴右室心梗,临床呈现右心衰竭优势型患者采用扩容与非扩容对比治疗观察,结果提示扩容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54%,P<0.05):且输液量越多,疗效越明显,探讨了早期大量补液的作用机理及补液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处理低血容量休克首要问题是紧急扩容,这就需要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本文就我1986年~1995年抢救62例低血容量休克病人采用高位大隐静脉切开置管扩容的治疗谈谈体会.全部病例2例死于骨盆骨折出血不止,死于张力性气胸和休克肺各1例,58例复苏成功,占93.55%.休会大隐静脉高位切开置管扩容有一定的优点:①  相似文献   

8.
“超量扩容”即超出正常出血容量的扩充血容量。指在补足原有血容量后的继续扩容。感染性休克微循环障碍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微循环障碍时毛细血管壁因缺血缺氧、基膜疏松、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大量外渗,致使血容量不足,所以在抢救休克病人时无可非议地要扩充血容量。又因为微循  相似文献   

9.
常见儿科危重症的输液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属于分布性休克的一种常见类型,虽然不象低血容量休克那样存在总体液量的丢失,但仍存在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在2小时内补足有效循环量,24小时内使患儿脱离休克状态,以恢复正常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及其他酸碱平衡紊乱。同低血容量休克一样,输液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极为重要1.1扩容 在稳妥扩容的前提下,应体现一早、二快、三足量的快速补液原则,力争在短期内补足有效循环量,这也是其他抗休克治疗是否有效的必要前提。常选用的液体有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液体预扩容后对围术期患者血红蛋白变化的差异并探讨产生该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采用转化糖(T组),林格氏液(L组),羟基淀粉(Q组),聚明胶肽(J组)10 ml/kg进行预扩容,速度为0.4 ml/(kg·min),采用Radical-7监护仪动态监测血红蛋白,比较各组之间预扩容前后其数值变化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预扩容后4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均降低。胶体组(Q组和J组)降低数值大于晶体组(T组和L组)(P0.05);晶体和胶体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同种液体,血红蛋白降低数值女性患者大于男性,且该降低幅度与年龄、BMI和扩容前血红蛋白测定值,血清总蛋白呈正相关。结论术前禁食患者使用胶体液预扩容更能及时扩充血容量;使用晶体液预扩容更能及时补充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丢失,围手术期采用连续血红蛋白监测对患者补液个体化有指导意义。预扩容对女性、老年、肥胖、高血红蛋白和高血清蛋白患者的血红蛋白的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梅  吕秀春 《吉林医学》2007,28(12):1440-1440,F0003
目的:探讨临床创伤性休克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手段。方法:对102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判断、及时扩容、正确纠正低体温、心理护理做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早发现,及时输液、输血,保暖,加强心理护理,102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都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结论:持续的病情观察,及时补液,扩充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液体复苏附属医院骨科吕永明,王文质,孙贺,乔翠芬,于海华附属医院普外科徐德富关键词休克,平衡盐液,扩容,复苏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创伤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动脉血压5.33kPa以下)死亡率仍然很高。我们采用“快速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嗜铬细胞瘤诊治体会。方法 测定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2 4h尿香草基苦杏仁酸 (VMA) ;做肿瘤CT扫描 ,同位素间位碘苄胍 (131I-MIBG)显像 ;口服酚苄明、心得安控制血压、心率 ,术前 3天置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 ,扩充血容量 (扩容 ) ;采用硬膜外加气管插管麻醉 ;胸、腹膜外十一肋间径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NE、E、VMA升高 5 8例 ,占 89.2 %。CT扫描 5 4例 ,准确率 96 .3 %。131I-MIBG显像 5 5例 ,阳性率 10 0 %。术前未置管、扩容 12例 ,肿瘤切除后出现休克 ,其中 1例心跳骤停和 1例急性心衰均抢救成功 ;置管、扩容 5 3例 ,低血压 6例 ,补液后恢复正常。肿瘤包膜残留 5例 ,复发 2例 ,二次术后 1年死亡 ;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根治术后存活 <3年 1例 ,>3年 3例。结论 本病诊断 ,术后随访首选测定NE、E、VMA ,行CT扫描和131I-MIBG显像。术前置管、扩容是预防术中低血容量休克 ,补液过量的关键。硬膜外加气管麻醉对控制血压波动及抢救十分有利。胸、腹膜外十一肋间径路暴露好 ,并发症少 ,适用巨大的、与大血管关系密切的嗜铬细胞瘤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作者主张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并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休克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休克病因虽然不同 ,但其病理特征之一均为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因此 ,抢救休克的重要一步是补液扩容。但对有心脏病基础的休克 ,由于心功能不全限制了补液 ,甚至少量补液即发生急性肺水肿 ,使抢救更棘手。我们抢救成功 2例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重症休克患者。1 病例病例 1,女 ,6 6岁 ,主因胸憋、气短 2年 ,加重 13d入院。高血压病史 15年 ,1年前患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Ⅲ期 ,冠心病 ,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塞 ,乳头肌功能不全 ,心功能Ⅳ级。院外已多次大量静…  相似文献   

15.
韦凤新  唐美姣  韦玲慧  陈霜 《中外医疗》2013,(35):141-141,143
目的 探讨大量补液应急预案在ICU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ICU收治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大量补液应急预案进行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量补液应急预案在抢救护理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低血容量休克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低血容量休克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25例低血容量休克患在抢救过程中应抓住早期,快速,足量三个环节扩容,同时密切监测甲皱微循环及CVP变化,在未出现并发症如DIC,ARDS等情况下宜早期扩容,抗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   

17.
楼红红 《浙江医学》2014,(10):916-917
心肌梗死因梗死的位置不同,预后和并发症也不同。下壁心肌梗死的预后较前壁好,但下壁心肌梗死如果合并右心室梗死时,发生低血压、心源性休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均较单纯下壁心肌梗死要高,预后较前壁差[1]。低血压、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影响左心室顺应性,使左心室搏出量减少,同时并发右心室梗死使右心室至左心室的血容量减少,治疗应扩容补液,增加左心室充盈压,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以达到纠正休克的目的[2]。在24h内,可静脉补液3~6L,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正,不宜选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3]。对于这类患者,护士须熟练掌握对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的控制,既要达到扩容目的,又不引起左心衰竭。因此,良好的输液护理在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2011-01-2013-06本院心内科收治此类患者21例,经过补液扩容、缓解疼痛、抗凝、心理护理及血管再通等治疗后,抢救成功率较高,现将输液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抢救感染性休克的综合治疗中,扩容疗法是首要而关键的措施。我们在1981~1982年经治的感染性休克中,有16例对补充血容量重视不够,因而影响了抢救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为17~60岁间.其中败血症8例,肠道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穿孔致腹膜炎2例,胆道感染1例。治疗方法和教训:16例均采用综合疗法,即控制感染、扩容、纠正酸中毒、激素、血管活性药、强心及吸氧等。现重点叙述扩容疗法.一、7例入院后立即快速补液,先用5%碳酸氢钠300~500毫升,继之用5%葡萄糖盐水200~700毫升静推,静推液体总量约500~1000毫升,于0.5~1小时内推完.然后用5%葡萄糖盐水1000~  相似文献   

19.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与成人一样,除首推病因学治疗外,应抓好扩容、纠酸两个环节。因为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不论有无体液的丢失,都有体液分布失调及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的程度也与休克的轻重相平行,故扩容纠酸是改善微循环的重要措施。扩容的目的,一是体液再分配时将血管外渗部分的液体回收到血管内;二是补充由于血容量再分配后引起的有效血循环量的不足。正常血压是与心功(心搏出量)、血容量(尤其是阻力血管内血容量)、以及周围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过对13例右室梗塞合并低血压,休克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发现造成低血压,休克的及相应治疗措施分别有以下几点,(1)右室顺应性降低可合并有相对血容量不足,治疗以静脉扩容为主;(2)双侧心室功能受损,治疗在适当静脉补液的同时加用扩血管剂,利尿剂玫儿茶酚胺类;3.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用阿托品,氨茶碱等提高心率,重者及时安默契进入昌起搏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