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仙补肾汤联合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肾阳虚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RC-3),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和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条件患者共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 mg/次,1次/周;碳酸钙D3片,1片/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仙补肾汤联合温针治疗;二仙补肾汤1剂/d,常规水煎2次,分早晚口服;温针疗法1次/3 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中医(TCM)症状评分、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骨密度(BMD),检测两组血清PGC-1α,SRC-3,ERRα和OPN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指标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为77.4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BM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GC-1α和SRC-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ERRα和O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二仙补肾汤联合温针治疗PMOP肾阳虚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BMD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上调血清PGC-1α和SRC-3水平,抑制ERRα和OPN表达可能在上述疗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骨肽片口服,治疗组加用自拟益肾壮骨汤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及ALP、E2、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疲倦怠、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2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ALP、E2、IL-6水平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治疗1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伴随症状,其可能与改善ALP、E2、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肾壮骨方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肾壮骨方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结论:温肾壮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疏强骨合剂联合交变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绝经后确诊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服用抗疏强骨合剂同时接受交变磁场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依降钙素同时服用钙尔奇片,均治疗3个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MD、AKP、BGP、雌激素、Ca、P、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及有效率;并在治疗后2个月再次检测以上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BMD、AKP、BGP、性激素、疼痛缓解度及有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BMD、性激素、疼痛缓解度及有效率等指标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KP、BGP指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KP优于停药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疏强骨合剂联合交变磁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有效提高雌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同时减轻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疼痛症状;且在治疗后2个月疗效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治疗组(口服补肾生骨颗粒)和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每组各56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_2)、骨碱性磷酸酶(BALP)、N端骨钙素(N-MID)的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8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证候疗效89.29%与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E_2升高(P0.05);2组BMD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密度提高明显;2组BALP、N-MID治疗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生骨颗粒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增加BMD,对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及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激素分泌水平,调节神经递质,从而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血清、骨髓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RC-3)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均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造模4 d后,中药组给予补肾壮骨颗粒2.5 mg/kg灌胃,阿仑膦酸钠组给予阿仑膦酸钠7 mg生药/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2周后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大鼠血清SRC-3及PGC-1α水平;处死大鼠,运用小动物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4组大鼠股骨离体骨密度(BMD),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组大鼠骨髓组织中SRC-3 mRNA及PGC-1α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中药组、阿仑膦酸钠组血清SRC-3、PGC-1α水平及SRC-3 mRNA、PGC-1α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中药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阿仑膦酸钠组(P均0.05);阿仑膦酸钠组SRC-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血清SRC-3、PGC-1α水平和PGC-1α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模型组大鼠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 05),中药组和阿仑膦酸钠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中药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可能通过提高去势大鼠血清及骨髓组织中SRC-3和PGC-1α分子及基因表达水平而促进骨形成,从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温肾育宫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娜  朱伍  黄健萍  林芸  林芳  袁丽萍  王华  杜娟 《光明中医》2010,25(7):1152-1154
目的观察自拟温肾育宫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期了解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短期效果。方法于2003年7月~2009年7月选择我院门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1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福善美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温肾育宫汤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2、3、4周两组的疼痛强度、疼痛缓解度、镇痛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显著性好转(P0.01);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疼痛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3、4周观察组疼痛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缓解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总有效率、显效率低于观察组(P0.01),均有显著意义。结论温肾育宫汤可明显缓解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60只6-10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 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5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常规取穴组以取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双固组取关元、足三里;一通组取肾俞、膈俞、大杼;双固一通组取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电针连续治疗8 w,麻醉后俯卧置于双能X线骨密度诊断仪上,检测L1-5及股骨的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治疗组的BMC、BMD及E2均增高(P<0.05),双固一通组显著增高(P<0.01);双固一通组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显著增高(P<0.05);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够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及雌二醇水平,且"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8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应用自拟加味阳和汤治疗;对照组32例,给仙灵骨葆胶囊口服.均经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或体征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有效率分别为87.76%和62.50% (P <0.05).骨密度T值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可能机制是抑制了破骨细胞的产生和骨的吸收,促进了骨形成,改变绝经后的高转换状态,从而提高骨密度,达到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肾地黄汤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益肾地黄汤加利塞膦酸钠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利塞膦酸钠片,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肾阳虚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2组腰椎(L_(2~4))侧位骨密度值(BMD)及雌二醇(E_2)、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与肌酐比值(NTX/Cr)等相关指标变化,并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压等药物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神疲倦怠及总积分2组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1%,对照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D值2组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_2、ALP、BGP、NTX 2组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4%,对照组为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服用利塞膦酸钠片相比,益肾地黄汤联合利塞膦酸钠片能显著提高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降低骨转换率,增加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是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糖、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6)给予常规降糖、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组(n=3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八段锦功能锻炼,总疗程均为6个月,观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椎(L_2、L_3、L_4)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FBG、2 hPG、HbA1c、DPD/Cr水平均明显下降,腰椎(L_2、L_3、L_4)BMD、BGP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FBG、2 hPG、HbA1c、DPD/C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腰椎(L_2、L_3、L_4)BMD、BG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八段锦功能锻炼可降低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糖水平,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对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顺铂(paclitaxel-cisplatin,TP)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防治效果及其对Notch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脾肾阳虚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接受TP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髓抑制防治方案,观察组采用隔药灸配合固髓生血汤防治骨髓抑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骨髓抑制发生率、血常规各项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s, 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小板(platelet, 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T%)水平]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gl、Notch2、Numb1、Nubm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个周期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增加(P<0.05),各项血常规指标及Numb1、Numb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Notch2、Jag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各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肾固疏汤在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肾固疏汤。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指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氧化应激反应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骨钙素(s OC)、骨碱性磷酸酶(s BA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 CTx)含量、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与尿肌酐比值(u NTx/Cr)及骨密度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肾固疏汤对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具有明显改善效果,并能促进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改善,提高VA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温肾固疏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钙尔奇D片及阿伦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温肾固疏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各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 (MAOA)、总抗氧化能力(T-AOC)]、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s OC)、骨碱性磷酸酶(s BA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 CTx)]、骨密度指标[左侧位L2~4、左侧股骨颈、左侧大粗隆、左侧Ward's三角区骨密度]、VAS评分,及治疗后骨折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OPP及MAO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及T-A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s OC及s BAP较治疗前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 CTx)及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u NTx)/尿肌酐(Cr)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而对照组各骨代谢指标无明显变化(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各骨密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温肾固疏汤能有效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及骨代谢,提升骨密度,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肾固疏汤在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肾固疏汤。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指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氧化应激反应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钙素(sOC)、骨碱性磷酸酶(sBA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含量、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与尿肌酐比值(uNTx/Cr)及骨密度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固疏汤对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具有明显改善效果,并能促进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改善,提高VA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SD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和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造模后各实验组SD大鼠进行治疗,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实验组SD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SD大鼠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结果: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与空白模型组相比骨小梁变粗变密,骨连续性较好,排列较规则,呈网状结构;抗疏健骨颗粒各剂量组与空白模型组相比骨小梁厚度、平均骨体积分数均明显增大(P0.05),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增强(P0.05),抗疏健骨颗粒中剂量组BMP-2的表达高于大、小剂量组(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能够通过调节骨组织BMP-2表达,促进骨组织重建,改善绝经后骨形态的病理变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7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抗疏健骨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用药6个月后观察疗效和骨密度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骨密度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骨密度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22.1,P﹤0.05)。结论:抗疏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翁钱瑛  陈红  邵日智 《新中医》2016,48(5):141-142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敷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激素水平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耳穴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补钙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SOC)、雌二醇(E_2)、升高,尿胶原C末端肽(CTx)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MD、E_2、CTx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耳穴联合穴位敷贴可以提高雌二醇水平,刺激骨生成,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7,(4):438-439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细胞因子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骨化三醇胶丸+碳酸钙D_3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L2-4)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NDPF)的骨密度(BMD),以及血清TNF-α及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腰椎及NDPF的BM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均有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增加患者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结果为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妇女74例,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采用西药钙尔奇D+中医练功疗法(八段锦)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钙尔奇D治疗,总疗程1年,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磷(P)、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及腰椎(L_(2~4))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BMD)。分别观察记录2组患者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及以上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腰椎(L_(2~4))和左侧股骨颈T值及BMD值均提高,尤其腰椎(L_(2~4))部位BMD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2组血钙水平治疗后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磷(P)治疗前后有所下降,但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八段锦练功疗法联合钙尔奇D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早期预防PMOP,增强骨密度,缓解骨量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