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NOS抑制剂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中,不同类型NOS抑制剂对平均动脉压、血中NO浓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给SD大鼠腹腔注射LPS(4mg/kg)建立内毒素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NNA组,Can组,观察指标有平均动脉压,血中NO浓度,血肌酐浓度,结果:LPS可显著降低SD大鼠的MAP,血肌酐浓度,血中NO浓度升高,该组大鼠死亡率为31.3%。L-NNA使LPS大鼠的MAP显著升高,血中NO浓度无明显升高,肾功能损害更加明显,血肌酐浓度升高更著,死亡率为45%,L-Canavanine能纠正LPS引起的低血压,肾功能损害更加明显,血肌酐浓度升高更显著,死亡率为45%。L-Canavanine能纠正LPS引起的低血压,防止LPS所致的血NO浓度升高,明显缓解LPS导致的肾功能损害,死亡率为13.3%,结论:iNOS与cNOS的表达和活性不平衡可能是内毒素休克时ARF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NOS抑制剂均能预防LPS引起的低血压,但非特异性NOS抑制剂加重肾损伤,增加死亡率,而特异性iNOS抑制剂则能调节iNOS和eNOS之间的不平衡,保护肾功能、降低死亡率,可能是针对败血病休克的有价值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参皂甙对内毒素休克大鼠NO/NOS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对内毒素休克大鼠NO/NOS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10mg/kg)后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NNA组与人参皂甙组,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肌酐清除率(Ccr)、肾组织NO浓度,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与iNOS/tNOS比值以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LPS组MAP及Ccr显著降低,肾组织NO增高,tNOS与iNOS活性以及iNOS/tNOS比值升高。肾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并见管型,死亡率20%。(2)L-NNA组MAP升高,但肾功能与病理损害更著,iNOS/tNOS比值较LPS组更高,死亡率达32%。(3)人参皂甙可纠正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及病理损害,减轻肾组织NO过度升高,tNOS与iNOS活性以及iNOS/tNOS比值均较LPS组明显下降,死亡率8%。结论:L-NNA虽能阻止LPS引起的低血压,但肾功能与病理损害恶化,死亡率增加,可能与其对结构型NOS(cNOS)的抑制较iNOS更著有关;人参皂甙可维持血压,改善肾功能,维持cNOS、抑制iNOS、调节NOS亚型的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DS进行预治疗,10rain后注射细菌内毒素(LPS5mg/kg)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组;人参二醇组皂苷(LPS+PDS)组。颈动脉插管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休克后2h和4h腹主动脉取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S活性和N02^-/NO3^-的含量,间接反映N0的水平。结果注射内毒素后,模型组的MAP迅速下降,在低水平维持,LPS+Dex组和LPS+PDS组的MAP未见明显下降,优于模型组(P〈0.01);注射内毒素2h后模型组的血清NOS和NO明显升高,LPS+Dex组和LPS+PDS组NOS活性、NO2^-/NO3^-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结论PDS能够明显改善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低血压状态,降低NOS活性、NO含量,并对其NO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捕食应激致大鼠海马NO释放增多及nNOS表达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揭示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大鼠捕食应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动态检测了大鼠海马、额叶皮层组织匀浆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神经元型NOS(nNOS)表达。结果: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NO含量于捕食应激后即刻明显升高,12h达高峰,24h时仍明显增多;海马nNOS表达亦同步增高,而额叶皮层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严重心理生理应激所致海马nNOS持续性高表达与NO释放明显增多,在实验大鼠持续性PTSD样行为异常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时间-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中,在不同的再灌注时间点NOS各亚型酶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用异氟烷吸入性麻醉,MCAO90 min后再灌注。分别在再灌注1,2,6,9,12,24 h后检测左、右侧大脑组织中NOS各亚型酶的活力(cNOS和iNO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脑,切片,用TTC染色,经图像分析仪分析脑梗死灶体积。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导致了严重的脑缺血,再灌注激活了NOS的活性,使得cNOS和iNOS的活力在再灌注后的各个时间点都大幅度增加,至少持续到再灌注24 h。cNOS的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6h,iNOS的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9 h。梗死灶体积的增加与NOS活力的增加呈平行状态。结论原生型酶(cNOS)包括eNOS和nNOS,在缺血再灌注早期被诱导表达,其活力在再灌注6 h后达到高峰。iNOS,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很少表达,其高峰出现在缺血后再灌9 h。cNOS和iNOS在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NO合成酶(NOS)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及葛根素对HIB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7日龄SD大鼠制备HIBD模型,治疗组在缺氧缺血(HI)后早期腹腔注射葛根素50 mg/kg两次. 在HI后不同时间测定脑组织匀浆NO和NOS含量以及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HIBD组在HI后24 h脑组织NO,N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HI后6 h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24 h达高峰;葛根素组24 h脑组织NO,NOS较HIBD组相比, 显著下降(P<0.05),同时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在24 h较HIB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抑制NOS的表达,减少NO的过量生成,从而减轻HIBD后的神经元凋亡,表明葛根素对新生大鼠HIBD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牛珀至宝微丸(由水牛角、麝香、地黄、牛砂、牛黄、郁金等组成)对内毒素休克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肺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5mg/kg、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100mg/kg造成内毒素休克模型,用牛珀至宝微丸和氨基胍(AG)作对照干预处理,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同位素标记法测肺组织匀浆NOS活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肺组织内的表达。结果:牛珀至宝微丸可以降低内毒素休克时血浆NO浓度,降低肺组织iNOS活性,使肺内iNOS表达减弱、eNOS表达增强,肺损伤减轻。结论:牛珀至宝微丸可以减轻内毒素休克造成的肺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肺组织NOS表达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介导新生鼠窒息缺氧引起的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新生小鼠窒息缺氧后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新生小鼠经25min窒息缺氧,48h后脑组织NO水平、总NOS活性、iNOS和cNOS活性均显著升高,表明新生小鼠窒息缺氧可通过诱导iNOS和激活cNOS产生过量NO导致脑损伤。结果还显示,于窒息缺氧后24h腹腔注射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可抑制iNOS活性,从而防止NO过量产生,提示iNOS抑制剂对治疗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的脑损伤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作大鼠动物模型,了解人参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组)和人参皂苷组,观察脂多糖组和人参皂苷组大鼠血清及肾组织iNOS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血iNOS、肾组织iNOS显著增高;人参皂苷组与对照组比较,血iNOS、肾组织iNOS显著增高,但与LPS组比较,血、肾组织iNOS增高较少。结论:人参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影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NOS(iNOS)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参考Nystrom方法建立的大鼠脊髓压迫伤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N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未见iNOS mRNA表达,脊髓压迫伤后iNOS mRNA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伤后24h达到高峰。结论:iNOS未参与脊髓组织正常生理调节,脊髓损伤后iNOS mRNA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提示iNOS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Fifty percent to seventy percent of the patientsare complicated with brain damage at various degreesduring endotoxemi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damage to the neurons, microvascular injury,increased endothelial permeability, and neutrophilinfil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brain. It has beenrecognized that bacterial endotoxin (lipopolysaccharideLPS)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his pathophysiologicalprocess, but the mechanism and approach toprevention of brain damage during en…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合酶与脑缺血亚急性期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亚急性期脑力内三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其与经济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24h三型NOS在脑内的表达。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24h,缺血中心区及部分边缘区内可见大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的胶质细胞浸润。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 脑缺血亚急性期胶质细胞iNOS表达上调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密切关系。在此期给予选择性iNOS抑制剂可以减少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皮质中TLR4、IκBα和IL-18 mRNA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探讨内毒素引起脑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ontrol)、内毒素休克组(LPS)和地塞米松组(LPS+Dex),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4 mg•kg-1),对照组大鼠静脉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4 h后检测脑皮质中TLR4、IκBα和IL-18 mRNA的表达。结果:LPS+Dex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LPS组(P<0.01),大鼠存活率亦明显高于LPS组(P<0.01)。LPS+Dex组TLR4、IL-18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LPS组(P<0.05),而IκB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LPS组(P<0.05)。 结论:Dex能下调脑组织中TLR4 mRNA表达,而上调IκBα mRNA表达,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观察“双击”(失血性休克+内毒素)大鼠脾脏中IκBα和TLR4mRNA表达及参麦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探讨参麦注射液抗休克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失血性休克(HS)组、“双击”(HS+LPS)组、地塞米松(HS+LPS+DEX)组和参麦注射液(HS+LPS+SM)组。大鼠第一次打击为失血性休克(MBP维持在5.3kPa),第二次打击舌下静脉LPS注射(1.5mg/kg),舌下静脉给予参麦注射液(28.8mg/kg)、地塞米松(2mg/kg)。4h后测定脾脏组织中IκBα和TLR4mRNA表达。结果HS+LPS+DEX组和HS+LPS+SM组TLR4mRNA表达高于HS、HS+LPS组;HS+LPS+Dex组和HS+LPS+SM组IκBαmRNA表达低于HS、HS+LPS组。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下调脾脏组织中TLR4mRNA表达,同时上调脾脏组织中IκBα的表达,提示参麦可能通过调节NF-κB信号转导途径抑制炎症反应来对机体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对福尔马林实验大鼠脑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NOS、iNOS在福尔马林大鼠脑内的表达。结果 在福尔马林实验大鼠不同脑区,nNOs和iNOS表达较强。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可抑制福尔马林实验大鼠脑nNOS、iNOS的表达,NO生成减少。结论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作用,参与伤害性痛觉调制。一氧化氮在脑的痛觉调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揭示其保护作用与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关系。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TR)、模型组(LPS)、地塞米松组(DEX)及PDS组。LPS(5 mg·kg-1)舌下静脉注射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及动脉压下降的百分数,测量休克240 min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心肌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组织AQP1表达情况。结果:以血压下降至基础血压(0 min)的2/3判定为休克状态,注射LPS5 min 后各组动物均进入休克状态,20 min后平均动脉压(MAP)代偿性回升,于休克第60 min时,LPS组MAP进行性下降,而PDS和DEX组MAP维持稳定而持久的代偿变化;休克240 min时,PDS和DEX组血清AST、CK和LDH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心肌组织匀浆SOD活性高于LPS组(P<0.05),MDA含量低于LPS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TR组比较,LPS组AQP1表达显著降低(P<0.05),PDS组和DEX组AQ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5)。结论:PDS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内毒素血症时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AQP1蛋白表达,抑制心肌间质水肿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