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儿童弱视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于双眼视力提高到≥0.6者,使用同视机进行立体视定性检查,针对立体视缺陷进行训练。结果同视机训练前视力≥0.9为16眼(13.8%),训练后≥0.9为94眼(81.0%),训练前后弱视基本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平均融合范围从14.85°提高到23.10°。立体视锐度平均阈值从339"提高到112",立体视正常训练前为10例(16.7%),训练后32例(53.3%)。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视机训练对于提高弱视儿童基本痊愈率,建立健全立体视是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弱视综合疗法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异常程度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同视机训练在中、重度P—VEP异常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48例(256只眼)弱视儿童在综合治疗前分别进行P-VEP检查,按P-VEP异常程度分重度、中度和轻度异常,对中、重度异常者早期联合同视机法治疗。结果P—VEP异常程度与弱视儿童综合治疗和同视机法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早期联合同视机治疗能提高和巩固儿童弱视治愈率。结论P—VEP检查结果可以看作是评价弱视综合治疗和同视机法治疗效果的一项可靠指标,早期联合同视机法治疗可以提高中、重度P-VEP异常弱视儿童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主动脱抑制治疗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主动脱抑制治疗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眼除传统弱视综合治疗(遮盖法、红光闪烁、精细目力训练等)外辅以同视机主动脱抑制治疗,与对照组58眼只行综合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抑制消除、视力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同视机主动脱抑制治疗对弱视患儿消除抑制,提高视力,建立完善的一级视功能有显著作用,是进行双眼视训练,产生二、三级视功能的治疗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同视机加红色滤光片闪烁法对弱视注视性质转变的影响.方法 将2004~2008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童眼科门诊集中治疗训练的旁中心注视中、重度弱视病例共204例,204眼随机分为两组即同视机加红色滤光片闪烁法治疗组,简称同视机治疗组.对照组:用传统戴镜对照组.观察两种方法 对弱视注视性质转变的差异.结果 同视机组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弱视注视性质转变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同视机加红色滤光片闪烁法对弱视旁中心注视转为中心注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戴镜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视机治疗对儿童弱视复发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对204例(294眼)基本治愈的弱视患者进行3年以上的随访,比较综合治疗方法组与同视机治疗组的弱视复发率。结果同视机治疗组弱视复发率为13.46%,综合治疗方法组弱视复发率为28.57%,综合治疗方法组弱视复发率明显高于同视机治疗组弱视复发率。结论同视机治疗能明显降低弱视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 1 998年 1 0月~ 1 999年 1 2月对门诊 1 0 4例弱视儿童 ,经综合治疗后视力达 0 6者进行同视机双眼视功能Ⅲ级训练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 4例均为经本院门诊确诊为弱视并经过综合治疗后视力达 0 6的弱视儿童 ,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 5 1例、屈光参差性弱视 41例、斜视性弱视 1 2例。综合治疗包括戴镜、遮盖、红光闪烁、海丁格刷、后象疗法、药物等。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5 6例 ,男 2 2例 ,女 34例 ,共 96只眼 ,继续戴镜并用同视机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对照组 48例 ,男 2 2例 ,女 2 6例 ,共 7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屈光性质,并对其经矫正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上海市松江区45所幼儿园的15 400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对低于正常视力的2 210名儿童进行视力、眼位、眼底、屈光检查,筛选出弱视儿童436名,对其进行扩瞳验光后给予配戴矫正镜片,并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同时辅以阶段性同视机治疗和家庭精细(作业)目力训练.定期复查,每年验光两次,酌情更换镜片.结果 本区学龄期儿童弱视发生率为2.83%(436/15 400),屈光不正性弱视中以远视类为主,弱视程度随屈光不正程度增高而增加.经治疗后,弱视基本治愈率为83.06%(603/726),进步者占14.60%(106/726),无效率为2.34%(17/726).结论 弱视可影响儿童的视觉质量及视觉发育,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弱视患儿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的视力改善情况以及立体视觉变化。方法将65例13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66眼,采用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64眼,予以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1年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间立体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同类型弱视患者经治疗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觉恢复最好(P<0.01),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立体视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斜视性弱视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视训练联合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立体视恢复有较好的疗效,立体视可以作为检测弱视眼视力好转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同视机结合遮盖法治疗弱视与传统遮盖法治疗弱视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229例405眼3.5~12岁的弱视儿童根据其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同视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72例307眼,传统遮盖法组(对照组)57例98眼(因弱视儿童双眼弱视程度不同,本文数据均依弱视眼数统计),观察两组疗效及治愈所需疗程的差异,并分别在两组中按年龄分为四组,据弱视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观察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对疗效、治愈所需疗程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4.4%,对照组治愈率为68.4%.两组中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均与疗效、治愈所需疗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性.结论 应用同视机治疗弱视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但疗效疗程均与开始治疗的年龄及弱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梁晓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94-895
目的分析儿童弱视屈光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弱视儿童187例313眼,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187例313眼弱视儿童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报告59例儿童弱视的治疗情况。弱视眼92只,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2只眼,屈光参差性弱视10只眼,内斜视性弱视41只眼,外斜视性弱视19只眼。用同视机治疗每次15~30分钟,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刺激器治疗,每次七分钟,每周为一疗程。疗效观察:视力0.2以下21只眼,治愈(视力提高到1.0以上)2只眼;0.3~0.4者47只眼,治愈31只眼,0.5以上24只眼,治愈24只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一步探讨其治疗的时机和提高疗效的关键。方法:按统一弱视诊断标准,收集弱视178例287眼。治疗前进行远近视力、眼位、眼底,注视性质检查。采用4种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随访3年。结果:本观察287眼(178例)弱视眼的综合治疗,通过4种方法与疗效、效率、显效率,弱视愈关系,并通过注视性质与疗效、年龄的关系对比,用统计学处理得出同视机训练 家庭训练 遮盖疗效最好。结论:采取综合治疗弱视行之有效,中心注视性弱视在治疗时除了选择最佳方法外,最关键的是矫正非中心注视,这才是提高弱视治愈最有效的方法。掌握好弱视治疗的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应早期检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这是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弱视屈光现状、视功能发育的特点及弱视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弱视儿童187例313眼,全部病例初诊时行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删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同视机、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结果187例313眼弱视儿童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可塑性关键期,也是弱视最佳治疗时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增视能多维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摸索儿童弱视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增视能多维视觉训练系统对318眼弱视儿童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基本治愈率为57.23%,总有效率为96.22%.结论:增视能多维视觉训练系统对儿童弱视治疗有效,具有针对性强、方法简单明了、易操作、多样化、儿童乐意接受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弱视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增视治疗仪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疗效的观察,探索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方法及途径。方法:应用增视治疗仪对弱视儿童进行综合治疗。矫正视力提高至0.9或以上者为基本治愈,视力提高0.2或以上为好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0.1为无效。结果:经治疗后基本治愈97只眼(84.35%),好转18只眼(15.65%)。中度弱视组基本治愈28只眼(45.16%),好转30只眼(48.39%),无效4只眼(6.45%)。重度弱视组好转18只眼(64.29%)。无效10只眼(35.71%)。轻度弱视组与重度弱视组比较,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P〈0.05)。结论:弱视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且弱视程度越轻、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弱视治疗仪对学龄前儿童弱视治疗有效,是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成药益视颗粒冲剂联合视加牌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日常门诊110例视力低于1.0的3~12岁弱视儿童,通过1%阿托品眼膏扩瞳3d后检影及电脑验光矫正视力≤0.8,根据不同屈光类型。弱视轻重,注视性质,随机分为对照组(视加牌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每天1次进行训练)和治疗组(视加牌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每天1次进行训练外,加益视颗粒冲剂口服,每日3次)。结果 效果界定以视力恢复或提高,治疗组有效率达93.2%,对照组有效率达55.44%,治疗组有效率qt显高于对照组(P〈0.5)。结论 益视颗粒冲剂联合视加牌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训练,治疗儿童弱视能有效提高患儿视觉。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4):560-562
目的:探讨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弱视训练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50例(弱视组,共计90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患儿临床疗效及组内不同弱视严重程度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及儿童眼调节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并与同期来院体检的视力正常儿童36例(对照组,共计72眼)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弱视组内重度弱视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短,其次为中度弱视患儿,轻度弱视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长,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弱视组患儿患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调节滞后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治疗3个月后,弱视组各患儿患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轻、中度弱视>重度弱视(P<0.05),患眼调节滞后量则明显降低,且轻、中度弱视<重度弱视(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予以弱视训练,能有效改善其患眼调节功能,对患儿预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龄儿童单眼弱视治疗中长期疗效。方法对92例(92眼)大龄儿童单眼弱视进行综合治疗并随访3年。结果屈光参差弱视60眼,总有效率94%,斜视性32眼,总有效率75%。结论大龄儿童单眼弱视绝大部分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甚至痊愈,且部分恢复立体视。  相似文献   

19.
双眼视觉训练谢竹梅鲁纯葆(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南昌330006)弱视是一种视觉异常现象,与近视,远视、散光均不同,是儿童发育时期的常见眼部疾病。弱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注视性质,增进视力,最终达到恢复双眼视功能。本文采用英国制250~258型同视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强调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方法临床确诊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患者68例123眼,进行散瞳验光配镜,合理遮盖治疗,辅于家庭红光闪烁增视治疗以及精细目力工作训练.门诊定期随访指导治疗并调整眼镜度数.结果 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123眼基本治愈71眼占57.72%.进步47眼占38.21%,无效5眼占4.07%,有效118眼,有效率95.93%;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达97.06%,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90.48%.轻度弱视疗效显著达100%,中度98.27%,重度80.95%.结论 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好,该年龄段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为弱视治疗争取最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