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刺五加皂甙对谷氨酸毒性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神经元在谷氨酸毒性损伤时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探讨刺五加皂甙(ASS)的有效保护浓度。方法采用谷氨酸(Glu)诱导的皮质神经元凋亡模型。随机分成Glu组、正常对照组及ASS3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并在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Glu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加神经元培养液中NO含量,ASS能不同程度地减少NO含量;(2)与Glu共培养的神经元,其存活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降,ASS能增加神经元存活率;(3)经Glu处理的神经元发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呈现凋亡样改变,其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SS能减少Glu毒性神经元凋亡。结论NO介导了Glu毒性神经元凋亡,ASS可能通过抑制NO的释放及其神经毒性作用,拮抗Glu引起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谷氨酸诱导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传代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24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第8d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神经元存活率,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谷氨酸(0.8mmol/L)可诱导细胞凋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较谷氨酸损伤组细胞成活率明显升高(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而电镜检测发现对照组无明显的凋亡细胞,谷氦酸组有典型凋亡神经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谷氨酸神经元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是否涉及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用原代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系统 ,不同剂量PAF处理神经元 2 4h或PAF受体拮抗剂 (BN 5 2 0 2 1)、NMDA受体拮抗剂 (MK 80 1)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L NAME)预处理 30min ;碘化物 (PI ) /calcein(钙黄绿素 )染色 ,荧光显微镜摄像 ,计算细胞死亡率。同时免疫印迹蛋白测定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表达水平及用3 H标记放免法检测nNOS的活性。结果  (1)不同剂量 (0 0 1、0 1、0 3、0 6 μmol/L)的PAF处理神经元 2 4h ,均可致神经元死亡 ,0 3和 0 6 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 P <0 0 1)。(2 )PAF神经毒性作用不仅被BN 5 2 0 2 1所拮抗 ,MK 80 1、L NAME也可减轻其作用。 (3)PAF增加神经元的nNOS蛋白的表达 ,同时也增加其活性。结论 PAF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与NMDA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配基2(CCL2)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介导的小胶质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分为4组,依次为对照组、CCL2组、α?Synuclein组、CCL2+α?Synuclein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PBS,CCL2组细胞中加入含有CCL2浓度为0.05ng/μL的培养液。α?Synuclein组细胞中加入含有α?Synuclein浓度为0.2ng/μL的培养液。CCL2+α?Synuclein组中加入含有0.05ng/μL CCL2、0.2ng/μLα?Synuclein的细胞培养液。培养24h后,检测小胶质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中α?Synuclein蛋白水平,同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NO含量。用各组小胶质细胞培养液培养原代神经元,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及神经元中Cleaved Caspase-3、Akt、p-Akt水平。结果 CCL2组、α?Synuclein组、CCL2+α?Synuclein组小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及分泌TNF-α、IL-1β、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CL2组、CCL2+α?Synuclein组小胶质细胞中α?Synucle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CL2组、α?Synuclein组、CCL2+α?Synuclein组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作用后的神经元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k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CL2促进α?Synuclein引起的小胶质细胞增殖和分泌TNF-α、IL-1β、NO的能力,对α?Synuclein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也具有促进作用,促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磷酸化 C- JUN与谷氨酸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在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建立谷氨酸凋亡模型 ;采用 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 ,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 ,DNA凝胶电泳法分析细胞凋亡和原位细胞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 C- JUN。结果显示 ,谷氨酸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体积缩小 ,突触断裂、消失 ,DNA电泳呈典型的“梯状”条带 ;谷氨酸处理 2 4 h后细胞存活率为 2 8.6%± 5.2 %。神经元在谷氨酸处理 5,30 min及 1 ,2 ,4,8,1 6和 2 4 h后均未检测到有磷酸化 C- JUN阳性细胞 ,与去极化组 ( 2 5mmol/L KCl)相同。而复极化组 ( 5mmol/L KCl)则在 30 min检测到大量的磷酸化 C- JUN阳性细胞 ,4h荧光最强并持续。处理 4h后 ,40 0倍荧光显微镜下 ,复极化组、去极化组和谷氨酸组的磷酸化 C- JU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1 2 4± 1 7,8± 3,5± 3。上述结果提示 ,谷氨酸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磷酸化 C- JUN不参与谷氨酸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1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皮素(endothelin,ET)-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其作用通过的ET受体亚型。方法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5 d后分别加入0.2 nmol/L,20 nmol/L ET-1处理24 h,用Annexin V、Hoechst 33258染色半定量测定细胞凋亡。再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检测ET受体A拮抗剂(BQ123)或ET受体B拮抗剂(BQ788)对20 nmol/L ET-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效果。结果0.2 nmol/L ET-1未显示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20 nmol/L ET-1处理后24 h,培养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Q123和BQ788分别部分阻断了20 nmol/L ET-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P<0.01),但阻断效果不完全。结论20 nmol/L ET-1可直接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其A受体和B受体亚型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不同葡萄糖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诱导SD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稳定的糖尿病脑病细胞模型,探讨高糖对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 (1)海马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及纯度鉴定。(2)最适高糖浓度探索:CCK-8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各组细胞活性。(3)最适浓度下高糖作用时间的探索: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Bcl-2、Bax的表达情况。(4)最适浓度和作用时间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成功培养海马神经元,神经元细胞经鉴定纯度达85%以上。(2) 45 mmol/L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均 80%。(3) 45 mmol/L-48 h为最适作用时间组,细胞内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P 0. 01)。(4)最适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 01)。结论高糖浓度为45 mmol/L、作用时间48 h为理想的糖尿病脑病细胞模型,且高糖通过影响Bcl-2、Bax的表达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流式细胞仪在建立理想的兴奋性毒性模型中的应用。方法在体外原代培养10d的海马神经元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100、200、400、600、800μmol/L),24h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MTT法检测存活率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以评定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果不同浓度的谷氨酸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升高,神经元的存活率降低;谷氨酸终浓度(100、200、400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00和800μmol/L谷氨酸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细胞凋亡率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过高浓度的谷氨酸导致细胞急性坏死而非迟发性凋亡,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是一种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鱼藤酮 (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 ,观察细胞形态改变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α 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白聚集情况。结果 经鱼藤酮处理 2 4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 ,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 ;随着鱼藤酮浓度或作用时间增加 ,细胞活性进一步下降 ,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 ,细胞活力在浓度为 10nmol/L鱼藤酮作用 2 4h时即出现明显下降 ,吸光度A570 值为 0 4 15± 0 0 13(P <0 0 5 ) ;可见Annexin V呈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 ;凋亡率在 5nmol/L为 7 35 %± 0 5 2 % (P <0 0 5 ) ,在 10nmol/L为 13 30 %± 1 80 % (P <0 0 1) ;细胞内出现α synuclein和硫磺素T双标染色呈阳性的蛋白聚集。结论 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可诱导出现细胞凋亡并出现类包涵体 ,表明鱼藤酮可能通过影响α synuclein的代谢而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酒精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初步探讨BMMSC治疗酒精性痴呆(AAD)的可行性。方法取胎鼠海马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并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酒精组给予100mol/L酒精37℃培养24h,建立酒精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BMMSC+酒精组在其培养液中同时加入BMMSC条件培养液(终浓度为50%)及100mol/L酒精,37℃培养24h;另设相同浓度的BMMSC条件培养液对照组(BMMSC组)及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以碘化丙啶(PI)/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低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提示成功培养了纯度较高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酒精组细胞存活率(0.80±0.09)低于对照组(1.00±0.11;t=4.128,P0.01)及BMMSC组(1.04±0.07;t=-6.052,P0.01);BMMSC+酒精组细胞存活率(0.92±0.11)高于酒精组(t=2.555,P0.05)。BMMSC组及BMMSC+酒精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组可见较多的细胞核呈致密浓染及核碎裂的凋亡细胞,BMMSC+酒精组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BMMSC可抑制酒精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发生,提示BMMSC移植治疗AAD可能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皂甙对神经元谷氨酸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谷氨酸浓度和谷氨酸作用不同时间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探讨细胞损伤后刺五加皂甙(ASS)的有效保护浓度。方法:取孕13~15dICR小鼠,无菌条件下对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建立谷氨酸诱导的皮层神经元损伤模型。用MTT、LDH测定神经元活性,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在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①经谷氨酸处理的神经元,其细胞存活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下降、ASS能不同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②谷氨酸处理组的神经元凋亡率、LDH释放量和NO含量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ASS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ASS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ASS可能是通过抑制NO的释放和稳定细胞膜,拮抗细胞元损伤。  相似文献   

12.
观察磷酸化C-JUN与谷氨酸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在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建立谷氨酸凋亡模型;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DNA凝胶电泳法分析细胞凋亡和原位细胞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C-JUN.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细胞体积缩小,突触断裂、消失,DNA电泳呈典型的"梯状"条带;谷氨酸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28.6 %±5.2 %.神经元在谷氨酸处理5,30 min及1,2,4,8,16和24 h后均未检测到有磷酸化C-JUN阳性细胞,与去极化组(25 mmol/L KCl)相同.而复极化组(5 mmol/L KCl)则在30 min检测到大量的磷酸化C-JUN阳性细胞,4 h荧光最强并持续.处理4 h后,400 倍荧光显微镜下,复极化组、去极化组和谷氨酸组的磷酸化C-JU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24 ±17,8±3,5±3.上述结果提示,谷氨酸诱导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磷酸化C-JUN不参与谷氨酸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原代培养18只新生Wister大鼠海马神经元,噻唑蓝法测定地塞米松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最低敏感剂量,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对地塞米松(0.10×10~(-6)mol/L)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Ⅰ组(10×10~(-6)mol/L)、Ⅱ组(1×10~(-6)mol/L)和Ⅲ组(0.10×10~(-6)mol/L)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均降低(P=0.000,0.000,0.000)。予不同质量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后,神经生长因子0.18 ng/m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0)和阳性对照组(P=0.010),神经生长因子18 ng/m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高于阳性对照组(P=0.000)和神经生长因子0.18 ng/ml组(P=0.000)。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地塞米松0.10×10~(-6)mol/L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最低敏感剂量,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4.
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NO、NOS和LDH影响及bFGF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液中 NO、NOS及 LDH的含量变化 ,观察 Aβ1 -40对神经元的损伤及 b FGF的保护作用。结果 Aβ1 -40作用于海马神经元 2 4h后 ,培养上清液中 NO、NOS含量增加 ,LDH活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1 )。经 b FGF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暴露于 Aβ1 -40 2 4h后 ,NO、NOS含量及 LDH活性均降低 ,且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 FGF对 Aβ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谷氨酸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浓度谷氨酸对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对新鲜的人脑胶质瘤进行体外原代培养,不同浓度的谷氨酸作用不同时间,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膜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25、50和100mmol/L谷氨酸作用胶质瘤细胞48h的凋亡率分别为9.65%、31.13%和20.35%。脑胶质瘤原代培养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在谷氨酸作用后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不同浓度组、24h和48h组之间钙离子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的谷氨酸可诱导原代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凋亡率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钙离子在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刺五加皂甙对皮质神经元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甙(ASS)对皮质神经元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胎鼠皮质神经元经缺血缺氧和谷氨酸(Glu)作用模拟缺血性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随机分成缺血缺氧组(HI组)、Glu组、ASS组和对照组;ASS组在实验前、中均加入终浓度为50mg/L的AS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3[4,5二甲基磺胺噻唑]2,5二苯基四唑溴化物(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测定神经元活性,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随着缺血缺氧时间延长神经元存活率逐渐下降,至缺血缺氧8h达到高峰;Glu作用的神经元,其存活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2)HI组及Glu组皮质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LDH释放量、NO含量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HI组和Glu组比较,HI ASS组及Glu ASS组皮质神经元的存活率显著升高,而LDH释放量、NO含量及凋亡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ASS能提高缺血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抑制NO和LDH释放,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络酮对脂多糖诱导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的抑制效应。方法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于融合状态,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L0 N0);(2)1μg·ml-1脂多糖组(L1 N0);(3)1μg·ml-1脂多糖 0.5μmol·L-1纳络酮组(L1 N0.5);(4)1μg·ml-1脂多糖 1.0μmol·L-1纳络酮组(L1 N1.0);(5)1μg·ml-1脂多糖 2.0μmol·L-1纳络酮组(L1 N2.0)。各组培养液均换成Neuro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后,在相应组中加入上述相应终浓度的脂多糖和纳络酮,继续培养2h。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各组细胞外液中谷氨酸含量。结果L1 N0组中谷氨酸含量明显高于L0 N0组,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L1 N0.5、L1 N1.0、L1 N2.0组内谷氨酸的含量则随着纳络酮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L1 N2.0组与L1 N0组相比,谷氨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络酮能抑制脂多糖刺激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是否通过作用于一氧化氮(NO)代谢途径,减轻谷氨酸的神经毒作用.取新生SD大鼠海马,用B27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神经元;重氮化反应法测定NO浓度,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PACAP能减少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死亡;谷氨酸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海马神经元培养液中NO的含量,PACAP能不同程度地减少NO的含量;分别给予2 mmol/L L-Arg,100 靘ol/L SNP和 200 靘ol/L SNAP处理后,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明显下降,给予不同浓度的PACAP (10-9,10-11,10-13 mol/L)能增加神经元的存活率.上述结果提示,PACAP通过抑制NO释放及其神经毒作用,减轻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α 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PC12细胞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 ,应用Hoechst 332 5 8核染色法、流式细胞术 (FCM)、TdT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等方法 ,检测α 触核蛋白片段 (NAC ,thenon β amyloidcomponent)聚合物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NAC聚合物 10、15、2 0 μmol/L浓度组 ,Hoechst332 5 8核染色法可见染色质浓聚、核固缩和凋亡小体 ;FCM显示凋亡峰出现 ,3个组的凋亡率分别为 (19 75± 1 87) % ,(30 37± 2 35 ) % ,(4 3 1± 5 4 1) % ,较对照组 (3 5 2± 0 4 6 ) %显著增高 (P均小于 0 0 5 ) ,3个组两两之间也存在差异 (F =6 4 2 9,P <0 0 1) ;TUNEL可检测到凋亡细胞DNA发生双链断裂。对照组和 2 5 μmol/L浓度组未发现凋亡。 结论 一定浓度的NAC聚集物可以诱导PC12细胞发生凋亡 ,提示体内发现的α 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可能通过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凋亡这一机制参与该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沈伟  孙圣刚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12(5):281-283,287
目的在离体细胞培养中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凋亡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C或MPP 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代谢活性,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PP 浓度为10μmol/L时建立多胺神经元凋亡模型;MC 100 μmol/L预处理可明显升高MPP 处理的PC12细胞活性;MC MPP 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PP 组(P<0.01),但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MC对MPP 诱导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