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颅内病变一般引起病灶对侧偏身神经功能障碍,我院1988~1994年收治12例病灶同侧神经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现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45~83岁,平均58.5岁。脑梗死9例,脑出血3例。主要表现为病灶同侧肢体瘫痪10例(肌力0~IV级),中枢性面瘫9例,病灶同侧半身感觉减退8例,同侧深感觉障碍3例;其中同时存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6例,单纯偏瘫4例,单纯感觉障碍2例;巴宾斯基征阳性7例。1.2CT检查均在发病后3天内行头颅CT检查,并在2周后复查。12例中,右基底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是否通过PAF受体而起作用,PAF受体拮抗剂对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研究室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Dr.Tao实验室完成。使用原代野生型小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系统;不同剂量PAF处理神经元细胞24h,并经PAF拮抗剂5μmol/LBN52021预处理;碘化物/钙黄绿素染色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神经元生存能力。结果:0.3和0.6μmol/LPAF明显增加神经元细胞死亡率,0.01和0.10μmol/L增加死亡率不明显;PAF受体拮抗剂5μmol/LBN52021明显地抑制0.3μmol/LPAF所致的神经毒性。结论:PAF介导的神经元损伤是通过其受体而作用的,PAF受体拮抗剂对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和影像学亚型脑梗死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结果分为脑梗死和非脑梗死组并以后者作为对照,根据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确定颈动脉斑块的有无。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的阳性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各临床和影像学分型中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临床和影像学亚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斑块阳性率为74.2%(135/182),对照组为56.5%(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内,按临床分型斑块发生率由高向低的次序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脑梗死、后循环梗死、完全前循环梗死,其中PACI(83.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按影像学分型斑块发生率由高向低的次序是放射冠梗死、前循环皮质梗死、基底节区梗死、后循环梗死,其中放射冠梗死(85.2%)、皮质梗死(75.4%)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与PACI的P值和OR(95%CI)分别为0.01,2.576(1.251~5.307)。结论临床和影像学亚型对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本组颅内支架成形术的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本院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1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共19处病变,手术成功率94.7%;术前平均狭窄率69.2±8.4%;术后残余狭窄平均6.9±1.4%;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1.1%;平均随访10.8±6.7月,TCD复查显示2例发生再狭窄,但无脑梗塞、TIA、眩晕等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显示,颅内支架成形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管得宁  徐运  朱琳  王岚 《江苏医药》2005,31(11):868-869
国外众多报道,抗凝血素抗体(anti-prothrombins antibodies,IgM/IgG,或aPT1/aPT2)为血管血栓性病变进展、复发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巴曲酶为一降纤药物,主要降解纤维蛋白,从而防治血栓形成。本研究试图探讨凝血素抗体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巴曲酶对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巴曲酶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管得宁  倪秀石 《江苏医药》1997,23(5):344-344
短暂性完全遗忘综合征,又名一过性脑半球遗忘综合征或暂时性大脑半球遗忘症(TGA)。主要表现为突发的暂时性近记忆力丧失,而即刻回忆及远记忆力存在。由于发作时间短,临床上有时易忽视或误诊。现将我们1986~1995年所遇3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57~80岁,平均64.5岁,>60岁者32例,占94%。既往有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13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lschemlcattacks,TIA)8例,颈椎病15例,脑梗塞10例,偏头痛2例。发病前有颈椎过度活动10例,有生气、惊恐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现有资料表明血脂异常可能是此级联反应的始动因素[1,2],因此,本文分析了1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内膜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分类和分级,旨在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过程中的血脂组分异常的可能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同于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的一特殊类型的失语,这类失语患者发音无困难,呈流利型或中间流利型,听理解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口语复述出现明显障碍,这一类失语称为传导性失语,是一特殊的失语类型,并非罕见,临床上常见于脑血管病及局限性脑疾病,我们诊断的6例均为男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例传导性失语患者均为卒中后失语症病例,年龄42~71岁,平均57.5岁,均为男性,6例患者皆首次患病,神志清楚,定向力完整,智能正常。 1.2 检查方法:病后2周~3月进行失语检  相似文献   
10.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临床诊断较为困难。CT检查中由于后颅窝较明显骨伪影干扰 ,其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限制。MRI技术克服了CT的弱点 ,使小脑梗死的检出率日见提高。但国内外对老年小脑梗死的报道甚少。本文对我院经MRI证实的老年小脑梗死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9月~ 2 0 0 3年 8月收治老年小脑梗死 3 6例 ,占同期小脑梗死住院病人的 69% (3 6/5 2 ) ,其中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60~ 82岁 ,平均 71 6岁。伴有高血压2 0例 (5 6% ) ,冠心病 8例 (2 2 % ) ,风心病 4例 (11% ) ,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